以奋斗者为本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不能只是摆设,只有将其培养成奋斗者,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与大多数企业招聘的员工一样,华为的员工进入公司时,也都是刚出校门、显得有些稚嫩的大学生。但是只要进了华为的大门,不管什么学历都得让自己快速成为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养尊处优的人在华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华为的发展是通过华为人不断努力和牺牲自我得来的,不管在条件多么艰苦的地方,只要客户有需求,就有华为人奋斗的身影。华为将“以奋斗者为本”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说明这是华为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的准则。

奋斗者是华为力量的来源

新员工刚进公司时,华为就会对他们强调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让他们理解奋斗的意义,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将是他们做事的准则和方向。没有奋斗者,华为就没有力量的来源,因为是奋斗者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华为实现价值。任正非欣赏美国的奋斗者文化,在他看来,美国的科技发展能够领先于世界,就是因为有无数的奋斗者前赴后继地奋斗在科技研发战线上,他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中写道:


拼命奋斗是美国科技界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体现在成功者与高层管理者身上。美国科技领先是由数百万名奋斗者推动技术进步、管理进步,以及服务网络的优良服务而取得的。这种例子很多。


任正非希望华为也能被一批批奋斗者推动着前进。事实上,在华为的发展史上,奋斗者层出不穷。

华为一直以来都乐于,并且做到了与奋斗者分享成果。任正非认为,华为要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华为在不断取得成绩时,那些冲锋陷阵的人也要得到应有的回报。


截至2016年年底,华为控股的比例分配中,任正非的个人持股仅占1.01%,工会委员会的持股则高达98.99%,持股的员工人数高达8.5万人。也就是说,在华为有近一半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而在2009年年底,任正非还持股1.42%,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者人数只有6.1万人。几年间,华为的持股人数就增加了2万多人。


华为不断将股权分给员工,就是让员工的奋斗有回报,让员工愿意与华为一起继续奋斗。华为与奋斗者共享利益,并以相应的奖励措施来激励更多的员工坚持做有追求、能创造价值的奋斗者。

发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华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创业初期才有的,也不是只有在困难时期才能够坚持的,而是华为存在一天,华为人就会艰苦奋斗一天。只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才能让华为屹立不倒。不能坚持长期艰苦奋斗的人,职位再高也会被换下来,以便让更有能力的人承担更多的责任。

任正非认为公司是依靠奋斗者打拼出来的,只有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持续经营,所以他对华为人说:


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而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多么深刻的启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


华为提倡的艰苦奋斗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思想上的。这是要求员工在工作上具有进取的思想,不能毫无目的地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1996年,任正非就在《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一文中写道:


华为已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8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


不能认同华为的企业文化,不能在思想上与公司一同进步,再努力也是徒劳的。华为对员工强调要不断提高认识、超越自我,要不断创新,否则就会被他人超越。

在“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很多华为人都能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厚积薄发,跟上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步伐,从而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

华为的奋斗观就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不断提升自己。在华为,即使再努力,若不出成绩,能力得不到提高,也算不上奋斗。对此,任正非做过解释:


什么叫奋斗?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


华为强调每位员工都要长期艰苦奋斗,因为客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努力提升为客户服务的水平,才能始终得到客户的信任。华为现在已经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但任正非始终认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不能认识到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华为将会面临危险。很多知名的大企业成功后都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陷入了危机。

不让雷锋吃亏,多劳多得

华为对员工坚持以贡献、责任、牺牲精神作为评价标准。华为管理层认为,要想让奋斗精神保持下去,就必须让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只有不让雷锋吃亏,多劳多得,才能使公司在激励机制下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14年,任正非在拉美及大T(大运营商)系统部、运营商BG(业务集团)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


华为价值评价标准不要模糊化,要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多劳多得。你干得好了,多发钱,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雷锋也是要富裕的,这样才会人人想当雷锋。


企业要有效益才能活下去,因此员工要持续发扬雷锋精神,为企业多做贡献。对于不做贡献的人,实行淘汰制。任正非多次表示华为公司要坚定实行末位淘汰制,以促进公司效益增长。企业也应该将效益的一部分拿出来奖励做出贡献的员工,选拔干部也应该将贡献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P3比拼是由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通信权威杂志Connect组织的第三方网络比拼测试,按同样标准对欧洲各运营商网络打分排名。2012年,华为为瑞士客户S网络进行整网搬迁与演进。当时的S网络已经连续几年在P3比拼中垫底,客户高层压力非常大,常因项目进展问题被更换掉。

2013年12月,华为项目组帮助客户网络上了一个台阶,客户网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2014年12月,项目组又帮助客户网络质量达到了最高等级。Connect发布的2014年P3比拼结果显示,瑞士S网络在P3比拼中的排名从两年前的3国10网垫底提升到了语音部分排名第一,总体排名第三。客户CTO (首席技术官)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项目组通报喜讯。

项目组连续两年挑战成功,帮助客户实现了飞跃。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那些日夜奋战的员工们,因此,管理团队做出决定,将项目奖励全部分给“攻山头的将士”,最高级别奖励全部给最关键的专家。


对于那些真正做出贡献的员工,华为决不亏待他们。就像案例中所说的,“攻山头的将士”都会得到奖励,“最关键的专家”贡献最大,也因此享受到了最高的奖励。

华为需要奋斗者,也会奖励奋斗者,这样才能做到“以奋斗者为本”。在华为,一个人的劳动所得是由其贡献大小决定的,要想多拿工资,就要多干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任正非还表示“‘拉车人’要比‘坐车人’拿得多”,他对华为人说:


有些员工累了,可以休息休息,几个月不拿工资,恢复了体力再冲锋。我看到有人“穿马甲”发帖说,配40万股以下豁免退休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我觉得可以理解。但配超过40万股以上的人员,如果觉得打仗累了,就要真正去好好休息休息。不能既享受着华为分红,又去外面二次创业,那是不行的。


也就是说,华为对那些正在奋斗中的人会给予更多的奖励,这也是为了促使员工始终坚持奋斗。

华为也十分注重对员工的贡献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员工才会认为奋斗是有价值的,并把奋斗当作一种乐趣,持续下去。如果员工做出贡献后不能得到合理的评价,其奋斗的积极性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