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理想培训课堂的特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孔子后裔子思在《中庸》里关于治学的千古名句。其所表达的是关于学习的五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说的是学习首先要有广泛的猎取和输入,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和兴趣哪有博学的可能?“审问之”即当在学习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时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审视,积极地与他人互动。“慎思之”即问过以后还要自己学会思考和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己所用。“明辨之”即学问是愈辩愈明,不辨,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学得越多则可能困惑越多。“笃行之”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即“所学要有所用”,做到“知行合一”。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古人眼中理想的学习场景应该有提问、思考、练习、研讨、实践等元素。把这些元素对应到现实的培训课堂中,并结合当代的主流教学思想,理想的课堂理应呈现出三个特点。

1.2.1 学员: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深度参与

在一些传统课程中,学员更像观众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常常出现“神情黯淡、无精打采”“窃窃私语”“低头玩手机”等学习状态抽离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培训师忽略了学员的真实需求,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培训师的讲解并未真正激发学员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学员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融入课程、主动思考,更无从行动与实践。成人学习的过程不是培训师告知结果,学员就可以接受、认可、应用的。他们需要自己体验,自己实践,最终完成学习的转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培训师在课程中忽略学员的需求与感受,只是一味地阐述课程内容,或者滔滔不绝地演绎,甚少或从不倾听学员的想法,将导致学员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理想中的课堂是“以学员为中心”,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通过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引导学员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课程的热情,积极表达自己关于课题的看法和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通关、行动方案等方式推动实践,促进学员学习行为、工作行为的改变和提升。

1.2.2 培训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

传统教学通常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或者以培训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更加侧重课程内容的传输,往往以讲授为主,学员的反馈相对较少;以培训师为中心,更加侧重培训师的课堂演绎,对培训师的授课水平要求较高,但容易出现培训师滔滔不绝地讲授,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较弱、学员培训需求的把控不足的现象。培训师就像演员,当聚光灯照射到舞台上全神贯注地表演时,幽默诙谐,但学员却以观众身份在学习,无法有效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反馈给培训师,更无法将培训师的能力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产生行为价值。从学习的本质出发,我们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师,不应单纯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演绎者,更应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启迪者。培训师应引导学员,让学员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去发现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1.2.3 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聚焦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门课程对学员是否有价值,应该以是否提升了学员的能力素质,甚至是否帮助学员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为检验标准。然而,在现实的培训场景中,“教不等于学,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用”的现象在培训中十分常见。从培训转化规律的角度来看,如果在训后缺乏复习、反思、实践等关键环节,学员记住的知识随着时间推移递减。因此培训师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课程内容的聚焦、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措施促进学员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让学员意识到知识对自己有用,愿意主动实践。

为了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培训师可以通过训前问卷、BEI访谈、关键人沟通等形式,了解组织层面对培训内容的期望和要求,了解学员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锁定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点;也可以通过训前测试,掌握学员目前所欠缺的知识、技能,从而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量身设计课程,将学员带到未知中,在兴趣中探索、实践,从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与内容的设计相匹配。首先,课堂教学设计方式要多样,如讲授、讨论、练习、测试、演示、案例、模拟、游戏等较为常用。其中无论哪种方式,引导技术与工具都可以嵌入,让这些教学方式产生新的魅力。例如,在案例讨论中通过培训师设计引导式提问,学员对案例情境的思考、对案例与自身实际工作场景的结合都将提升到更高层次。其次,教学设计方式要匹配教学内容,符合学员的学习特点。如果想让学员理解和记忆知识,可采用阅读、讲授、讨论等方式;如果想让学员掌握新的技能,可采用案例、练习、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如果想让学员改变态度、看法或偏见,可采用测评、角色扮演、游戏、模拟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方式,能够实现学员的肢体互动、情绪互动、思维互动,引发个人的独立思考或者小组的集体思考,从而使学员对课程的知识、技能或态度有更深刻的认知体会和感悟。

学员、培训师、课程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课堂画卷,就像经典的画作一样行云流水、活泼灵动。好的课堂让人感觉流畅自然,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仔细推敲理想课堂的特点,我们会发现好的课堂起始于培训师对学习需求的准确洞察,并围绕学员的需求和学习的逻辑规律展开教学。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学员学习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