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汉语中序列到量化的语义演变模式
1 引言
2 量化意义由何而来?
3 序列到量化的演变动因
4 结语
粤语方言三个全称量化词的来源和语法化注1
1 引言
2 前人研究
3 共时描述
4 语法化路径
5 结论
从《左传》看先秦汉语“也”“矣”的 语气功能差异
1 “也”“矣”的语气功能
2 “也”“矣”的语气功能比较
.汉语时间分句的表达功能及形成机制注2
1 时间分句的时间表达方式
2 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
3 时间分句的形成机制
4 结语
论“汇拢”源义总括副词的演变 规律与例外注3
0 引言
1 “总”与“拢”类总括副词的表义规律
2 “捞总”表义例外的规律性解释
3 结语
试谈语言中的主体性与主观性注4
1 从三首唐诗说起
2 “客”的三种观念
3 从三个词的比较来看主体性
4 再看三个词
5 《老子》、三大诗人与主体性
6 主体性
7 主观性
8 从主体性、主观性看三种“境界”
9 三种“风”“月”
10 主观化、客体化
11 主体、说话人、主语
12 谁是说话人?
13 另一个主体
14 另一种主观性
15 结语
汉语语法化演变中的音变模式注5
0 引言
1 语音弱化
2 语音分化
3 语音强化
4 音义互动关系
5 小结
语气词“不成”的来源及其语法化补议注6
1 反诘副词“不成”的来源和语法化
2 反诘副词“不成”的进一步语法化——句末语气词“不成”的形成机制
3 小结
双关系小句标记现象分析
1 引言
2 存在理据
3 语法化过程
被动介词“著”的来源探析
1 语义联系分析
2 “遭受—被动”的演变因素分析
3 “著02”的来源及其与“著2”的关系
4 结论
从等待义到时间指示功能的演变注7
0 引言
1 等待义和时间指示功能在共时的并存
2 具有时间指示功能的“等”的词性
3 等待义和时间指示功能的历时演变关系
4 从等待义到时间指示功能的演变机制
5 结语
小句语法化为语气标记二例
1 引言
2 由条件复句演化而来的“X就是了”构式
3 由选择问句演化而来的“X是怎么着?”构式
4 两类现象的共性
白语no33的多功能模式及演化路径
1 no33的多功能模式
2 no33语义演变的路径
3 no33状语标记和补语标记两种功能的来源
4 结语
闽东北片方言两种处置式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
1 前言
2 两个闽东北片方言的处置式介词及相关语法功能
3 从音韵对应论两个闽东北片方言处置式介词的语源
4 两个闽东北片方言处置式介词的语法化过程
5 结语
话说“永远”:从孔子到老舍注8
1 从《论语》说起
2 现代汉语中的“永远”
3 总体概说
“者”衰“底(的)”兴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注9
1 “者”的衰落过程
2 “者”与“底(的)”的功能对应
3 “底”是“者”的口语音书写形式
4 结语
从‘往’义动词到远指代词注10
0 引言:动词和指示词两种用法
1 近指还是远指?
2 有无关联?
3 “往、去”和“今”的旁证
4 非洲语言的平行演变
5 结论
从前加到后附:“(有)所”的跨层 后缀化研究注11
0 前 言
1 历时演化的性质与后果
2 共时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3 结语与余论
武汉方言“得”的模态用法及其语法化
1 相关概念及现有研究
2 武汉方言“得”的模态用法
3 “得”模态用法的演变考察
4 小结
“对了”的两种话语标记用法及其浮现动因
1 引言
2 话语标记“对了Ⅰ”的形成途径
3 话语标记“对了Ⅱ”的产生途径及可能解释
4 话语标记“对了”的形成动因
5 余论
后 记
注释
更新时间:2020-11-06 18: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