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

时间分句是一个句子,它对于事件时间的表达,与时间词和时间短语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陈述性

所谓陈述性,是指时间分句用句子的形式表达特定的时间信息。时间词和时间短语对于事件时间的表达,一般是通过指称的方式,即通过其时间概念本身,来直接表达事件时间。但是,时间分句作为句子这一层面的语法单位,它与词和短语的最大区别是具有陈述性。因此,时间分句是通过陈述的方式来表达事件时间;或者陈述某个时间概念,通过这个时间概念提示事件的发生时间;或者陈述某个事件,以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作为参照来表明另一事件的发生时间。

由于时间分句本身是个句子,因此它在形式上比时间词和时间短语复杂。当它陈述某个时间概念时,句子中不仅包括时间概念,还包括谓词、时体标记等其他成分;当它陈述某个事件时,句子中也可以包含时体标记或时间词和时间短语。例如:

(15)到了1994年,绝大多数东欧国家的经济爬出谷底而回升。

(16)时钟敲过9下,徐虎穿着沾满污迹的工作服,拎着工具袋回家来了。

(17)正跑着,迎面并排走来三个鬼子。(冯德英《苦菜花》)

(18)1998年我挑他进国家队,巴特尔和王治郅已经在国家队了。

前两例,时间分句陈述某个时间概念,句子中出现了“了”“过”等时体标记;后两例,时间分句陈述某个事件,句子中出现了时体标记“着”和时间词语“1998年”。

2.2  隐含性

所谓隐含性,是指时间分句并非直截了当地以单纯词汇形式指出事件时间,而是把时间信息隐含在时间分句这个句子之中。根据时间分句时间表达方式的不同,隐含性的体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而言,时间分句是将事件时间隐含于句子中的时间词语或其含蓄表达的时间概念之中。例如:

(19)已经是9月下旬了,有些晚稻还没有收割。

(20)太阳落山了,只要他的哨子一吹,成群的猪就乐呵呵地跟着他往回跑。

例(19),时间分句将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隐含于它所包含的时间词语“9月下旬”之中;例(20),时间分句将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隐含于“太阳落山了”所含蓄表达的时间概念之中。

对于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而言,时间分句是将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隐含于自身所表述的事件之中。例如:

(21)我正要移动,有人踩了我的左脚。

(22)他们刚翻过一道山岭,迎头又响起密集的枪声。(冯德英《苦菜花》)

例(21),时间分句将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隐含于它所表述的事件“我正要移动”之中,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即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例(20),时间分句将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隐含于它所表述的事件“他们刚翻过一道山岭”之中,正分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在这一事件发生时间之后。

陈述性和隐含性都体现出时间分句相对于时间词和时间短语而言是一种较为间接的时间表达方式。

2.3  多功能性

所谓多功能性,是指时间分句除了提示时间信息之外,往往还有衔接上文、表达时间的动态推移、进行视点转换等其他功能。

时间分句是一个句子,句子是比词和短语高一层级的语法单位,其语法功能自然也就比时间词和时间短语要丰富得多。时间分句在指示时间信息之外的其他功能,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中除了时间词语或表述时间成分之外的其他成分,如复句标记、时体标记、指示代词等;二是时间分句与正分句、时间复句与其他句子经联结后所形成的语境。

具体而言,时间分句的其他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3.1  语篇衔接功能

时间分句中常常会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或上文出现过的有定成分,这些成分通过对上文有关人物、事物的回指,实现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联衔接。例如:

(23)他正想打个电话问问前面的战况,电话铃响了起来。(吴强《红日》)

(24)那是一九四七年夏,国民党向山东发动了重点进攻。(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25)一家人正哭得难割难舍,恰好高一功到陈家湾有事,知道了这情形,立刻给他一些周济。(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上述三例中时间分句的基本功能都是陈述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但同时还通过代词“他”“那”和表示有定的“一家人”,实现与上文进行衔接的功能。

2.3.2  表达时间的动态推移

时间分句所陈述的时间概念,常常并非某个静止不变的时点或时段,而是一种具有动态推移性的时间历程。因此,与时间词和时间短语只表静态的时间概念不同,时间分句往往能表现出时间的动态变化。例如:

(26)时间已经过了六十年,布哈林对于过渡时期提出的极有启发的问题迄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7)到了1955年,他和睡眠完全绝缘了。

(28)天黑下来,整天以白开水和蒸不熟的凉馒头充饥的人们,拖着冻得快发僵的身子,又投入到了红军夜宿草地高歌《马赛曲》的拍摄中。

例(26),时间分句中的“过了六十年”体现出从六十年前到说话时的一种时间推移;例(27),时间分句“到了1955年”体现出从1955年之前到1955年的一种时间推移;例(28),时间分句“天黑下来”体现出天黑之前到天黑之时的一种时间推移。

不过,这种功能主要是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中的时间分句才具有,并且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其功能的产生多与时间分句中特定的词汇和语法手段有关,如表示时间推移的动词“过”“到”等以及体现时间动态性的一些体标记“了”“下来”等;二是动态推移的前提是有一个参照时间,这个参照时间在时间分句中可以是已知的,但更常见的情况是隐含在上文中的。

2.3.3  进行话题转换

在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中,时间分句和正分句都陈述了一个事件,但前者是次要事件,是时间背景信息,后者是主要事件,是前景信息。其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但以不相同更为常见。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相同时,时间分句的主语往往是旧信息,是上文出现过的人物或事物,一般会用同形回指或代词回指的方式与上文进行衔接照应,而正分句的主语虽然既可以是上文出现过的,也可以是没有出现过的,但无论怎样,它相对于时间分句的主语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陈述对象。因此,从时间分句主语到正分句主语的改变,实际上起到了话题转换的作用。这种话题转换,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正分句在复句中表述主要事件的地位。例如:

(29)我正犯心思,新支书来了。

(30)徐明洗漱完,妻子已经把早餐做好了。

(31)他们刚刚坐好,小勤务员端进洗脸水来。

上述三例中,时间分句的主语都是上文中已提及的人物,它一方面具有衔接上文的功能,另一方面为正分句的话题转换进行铺垫,从而实现时间分句表述时间背景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有的适用于全部时间复句,如语篇衔接功能;有的只适用于部分时间复句,如表达时间的动态推移只有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才可能具有,进行话题转换只有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才可能具有。但是,即使是适用于某类时间复句,也不意味着这类时间复句一定要具备这种功能。因此,除了表述事件时间之外的这些功能,有的时间复句可能会有几种,有的可能只有一种,有的可能一种也没有。

2.4  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是指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方式和所表达的时间内容多种多样。

从方式上来看,既可以较为直接,也可以含蓄间接,这在1.1部分已进行了阐述,此处不再重复。

从内容上来看,既可以表达时点性时间,也可以表达时段性时间,既可以是绝对时间,也可以是相对时间或是两者相结合。

在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中,时间分句主要表达的是时点性时间,即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但有时也可以是时段性时间,即正分句所述事件持续的时间,比如上述例(2)中的“两年”。此外,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的时间分句所表达的一般都是绝对时间,其时间词语一般都明确表示时间轴上的某个具体时间,如例(1)中的“1985年的冬天”“1965年”等。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的时间分句所表达的一般都是相对时间,即正分句所述事件以时间分句所述事件作为参照的一种相对时间关系,但如果在时间分句中出现了具体的时间词语,那么就是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的双重表达。比如,上述例(18)中的“1998年我挑他进国家队”,“1998年”是时轴上的一个具体的点,属于绝对时间,“我挑他进国家队”是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时间的参照时间,属于相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