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食心源:中医养生饮食总整理
- (美)林大栋 王人庆
- 2218字
- 2024-11-04 12:09:51
宋元明时期的饮食本草典籍
从宋朝开始,中医的使用更为规范,对民众的影响也更大。除了有主管中药的专卖公营单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之外,也有流传于天下的全民健康手册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出版,中医学随着宋代文化的昌明而站上了一个高点。中医的方剂使用除了延续着汉唐经方的药简力专而治病快速的特点之外,也慢慢地考虑到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的身心舒适度,所以对于很多方剂的考虑也就进入了更细腻的阶段。而药食同源的食疗观念,也在宋朝开始得到医者进一步的重视。我们看到,宋朝以后的食物本草著作更趋于专业,由宋朝一直到明朝,很多食物的性味及功能都有了更为明确而实用的记载。这些中医食物本草典籍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宝库,更体现了中医养生抗老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长足进步。以下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一时期的食物本草著作。
第一本要看的书是《寿亲养老新书》,作者是陈直和邹铉。《寿亲养老新书》共四卷,第一卷是北宋陈直撰,原名《养老奉亲书》;第二卷至第四卷是元代邹铉续增,与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合为一书,改名为《寿亲养老新书》。书中以老年养生为主题,论述老人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修身养性、食物调理,以及按摩腧穴等,记载的食疗方剂有一百六十二首。《养老奉亲书》是一部老年养生的专书,其中的食疗方剂对老年人饮食养生有很大的贡献。这本书充分体现出从宋朝开始对于中草药及食物的细腻研究,已经到了能顾及不同年龄段的养生需求的细腻地步。中国历来以孝立国,敬老孝亲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优良的部分,通过中医养生饮食而进一步地关怀长辈,可以说是中医药人性层面的感人表现。
对于当时的汉族来说,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掌权的时代。宋朝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高度发展,但是军事方面没有办法抵御来自北方的铁蹄。元朝建立之后,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冲击,民族的融合发生在这个时期,整个民族的世界观也有所改变。从北方下来的民族也受到强大富丽的中华文化的影响,接受并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文化。而中医药这种真正实用有效的文化,可以说是最容易也是最早被融合的。我们接下来要介绍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先生所编著的《饮膳正要》,这就是元代对于中医药文化有重大贡献的具体说明。
《饮膳正要》分三卷,全书附有插图,图文并茂。作者忽思慧是元代皇帝的饮膳太医,负责管理宫廷饮膳烹调,研究饮食营养。书中不仅整理了历代医学理论,收集各民族的食疗方法,还结合了作者本人从事饮膳工作所累积的丰富实践经验。本书内容分为三卷,卷一是食养的基础理论,卷二是宫廷食谱与食疗方等,卷三是食物本草,包含谷类、肉类、鱼类、果类、菜类等共两百三十余种,并附本草图谱一百六十八幅。《饮膳正要》成书于元代,是中国最早的饮食卫生与食物营养专著,早年就被传往日本,在明、清两代也曾多次翻印,是广为流传的一部著作。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本书的内容。
另外从元朝而一路传至明朝的一本书叫《食物本草》,这是一本食物本草学的专著。作者是明代的姚可成。《食物本草》共二十二卷,分十六部五十八类。原题是元代李杲编辑,明代李时珍参订,后经现代学者考证,前两者应该是托名或做过少量工作,明代姚可成才是本书的主要编辑者。书中将食物分为水、谷、菜、果、鳞、介、蛇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十六部,种类之多,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见载于食疗类书籍中的食物。针对每一条食物,书中均详细介绍了其产地、性能、食疗作用、用法等。《食物本草》起源于元代,成书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内容最全面的一部食物本草学著作。
明初有一本饮食本草专著叫《救荒本草》,本书分上、下两卷,作者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书中内容是关于在灾荒时可利用的野生植物,总共记载的植物有四百一十四种,其中一百三十八种出自历代本草著作,剩下的两百七十六种则为新增加的。书中对上述植物均一一说明其产地和别名、性味,以及食用部位的处理和烹调方法,并且针对每种植物都附有精美插图。《救荒本草》成书于明代,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记录可食用野生植物的著作,本书是中国本草学从药物学拓展到应用植物学的一个标志。明代一批食物本草学的著作都受其影响,例如卢和《食物本草》、汪颖《食物本草》、姚可成《食物本草》、宁源《食鉴本草》、鲍山《野菜博录》、王磐《野菜谱》、周履清《茹草编》等。
讲到明朝的中医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到《本草纲目》这一本书。由于作者李时珍先生对本草的取材造诣深厚,此书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一本植物学和医学的百科全书,篇幅浩大不说,内容也相当丰富细致,融合了历代本草学术精华。李时珍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及田园调查研究,完成了这本五十二卷、记载药物达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方剂达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还附有药物图一千多幅的巨著。李时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他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本草纲目》,除了他自身去实地考察、采集样本之外,也参阅了将近八百多种方书、药书,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并且改进了传统的中药分类方法,格式较为统一,叙述也较有条理。书中把每种药物分列其正名与异名、产地、炮制方法、性味、主治、功用,以及附方等。《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它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本草学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影响世界的博物学著作。虽然说它本身并不是一本食物本草专著,但是因为书中罗列了许多我们日常作为食物的本草,其详尽的说明也超越前面各个朝代的成就,所以就食物本草学的观点来看,这一本书的地位依旧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