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关在了电梯里,电梯坏了。我送小侄女木希去外婆家,到了十四楼,电梯停了却不开门。一位女士马上按了轿厢里的呼叫按钮,里面传来管理员的声音,问哪幢哪层马上来救援。说实话,我被吓了一小跳,我从未遇到过电梯故障,几分钟前小侄女说她想永远和我在一起,难道几分钟后就要梦想成真?!这才真是一语成谶。以前听说过高空坠落这种事情,相当可怕。这电梯要是从十四楼掉下去,我估计凶多吉少。就算我武功高强轻功厉害,在电梯即将触地那一瞬间跳到空中,我或许能死里逃生,但小木希怎么办?!我不可能抱着她跳到空中!这也太难了。简直是活见鬼了。按呼叫按钮的女士说她曾经被关在电梯里长达八个小时,这更增加了我的心理压力。木希紧紧地抱着我,这又增加了我一点心理压力。我飞快地下好了决心,如果电梯开始下坠,我马上把木希举到头上,这样,在电梯触地的瞬间,我就可以用身体作为缓冲,救她一命。不行,这样冲力仍然很大,那我就在即将触地前把她抛向空中,这样应该可以。想到电梯可能马上就要掉下去,我在几秒中内把自己的一生作了一个闪回,我的梦想我的努力我的成就我的文学我的挣扎我的情爱我的智慧我的金钱我的亲人我的遗憾我的悲伤我的快乐,从小到大乱七八糟一大堆,既模糊不清又清晰可见,刷刷刷地在我脑海里跑了过去,我哭泣我伤心我的人生都还没真正开始,马上就要戛然而止。我不禁感叹,人类大脑的功能,真是强大,几秒钟就把一辈子的事都想完了,虽然毫无逻辑,但确实想完了。想好后,我就平静了,等待命运翻牌。其实,人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你只要想好了,就能平静。就象张辽怒斥吕布那样,大丈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死是早晚的事,死在哪里怎么死?其实都差不多。最后,另一个比木希更小的孩子问他妈妈:“妈妈,怎么还没到?我想睡觉。”她妈妈还没回答,我就听见外面有人在弄电梯门,然后,门就开了。虚惊一场。
我进了家,马上躺到按摩椅上,虚惊也是惊,我需要放松一下。这时我想起来另一次惊险的经历,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一场大地震的影响达到了我的办公楼。我是在三楼,忽然桌椅就开始摇动,吊灯电扇柜子等等东西全部在左右摇摆,象抽风一样。我正纳闷是怎么回事,就听见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跑!!”我没动,一是地上在摇动我不敢站起来,二是我想如果楼要垮最多就是几秒钟的事,我身处三楼跑下去到院子里至少得几分钟,这显然无济于事。我读过有关安全书籍,这种情况下乱跑反而更危险,一是容易摔伤,二是空中掉下重物容易击中人。算了,吉人自有天相,该死不得活,坐着,生死由命吧。我正襟危坐,外面一直在响着跑步下楼的声音,象打鼓一样,不说假话,我大概是那天唯一一个没有跑出大楼的人。说实话,我觉得自己象一个武士一样,在生死关头保持了自己的冷静的尊严。很有点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的意思。这种事我还经历过一次,那是大概四十年前,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当时我躺在床上,忽然看到头顶的灯左右摇摆不定,同时感觉到床也开始摇摆,差点把我从床上甩下来。我们全家都不敢呆在家里睡觉,把床搬到操场里避险,很多人家也是如此,于是操场上整齐地摆上不少带蚊帐的木床,那是夏天,有风吹过,蚊帐轻漂,颇有仙气,相当好看,我感觉很浪漫。我甚至希望经常地震,好玩,当然这是孩子气,完全不知道害怕。这几件事连起来思考让我发现一个规律:人越老,越怕死。
现在的中国,几十层的高楼遍地开花,电梯故障这种事时有发生,司空见惯不稀奇。但有件事肯定很稀奇,那就是1908年发生的通古斯大爆炸。通古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那天,当地人看见一颗巨大的火球从天边落下,强光耀眼愰如太阳,随后一声巨响传来,大地摇晃热浪滚滚,爆炸的冲击波铺天盖地而来,人人铺伏地上,不少人的耳膜被震破撕裂。当时此爆炸被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侦测到。后来苏联科学家到实地调查,发现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化为焦炭,8000多万棵树木被冲击波推倒。通过测算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人们对此事的猜测很多,最终的结论是,一颗直径约200米的铁质小行星,在近地十公里的低空发生了爆炸,然后又飞出了大气层飞回了太空。也就是说,此小行星其实并未真正撞上地球,它只是放了一个响屁冲到地球,如果直接撞上的话,地球现在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你想,一颗直径200米的铁质小行星,以大约每秒二十万公里的速度直接撞到地球上,会是什么后果?我真想做一次实验,可惜没有实验条件,我建议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做一次,按地球与此小行星成比例地摸拟一下,把相关数据公布出来,这样人类心里可以有个思想准备。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地球直接被撞出了轨道,二是地球表面被撞出了一个超级大坑。第一种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四个字:全部完蛋。第二种情况要好一点,好歹太阳照样升起,四季同样轮回,但撞击引发的超级地震海啸灰尘以及其它人类不了解的灾害,应该足以毁灭大多数地球村的生物。这就不仅仅是人类文明重启的问题,而是整个地球生态重启。亲爱的小蚂蚁们,趁现在还有机会,赶紧想办法建个新家吧!据说地球上有些超级大富豪在地下建立了不少高级避难所,可以防核武器,也是一种新家,但我觉得这也太可笑、太可怜、太短视了,你能躲藏一年半截三年五年,总不能一辈子、几辈子都躲在地下吧?那人类不成老鼠了。就算成功了,如此暗无天日地活着也真没劲。想来想去,还是移民外星比较靠谱,至少可以看到星光灿烂。写到这里,想起俄罗斯作家格鲁克夫斯基的《地铁》三部曲,想到核战争后人类必须那样生存,想到阿尔乔姆的可怕经历,太恐怖,我觉得必须尽快实现外星移民才是正道。《地铁》改编成了游戏,据说很好玩,我没有玩过,但听过《The farewell》,那么悲凉,凉透人心。一个天使,不应该孤独地靠在地铁的墙角,手里紧攥着一把步枪,浑身是血,看着眼里的星芒慢慢消散,告别黑暗的世界。
众所周知,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资源,我建议移民外星计划可以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要各自承担有关任务,比如美国可以承担运输任务,高科技发达嘛;俄国可以承担重要自然资源的保障,地大物博嘛;中国可以承担在外星的建筑任务,基建狂魔嘛;加拿大可以提供冰酒,法国可以提供美食,德国可以提供机械,日本可以提供樱花,非洲可以提供大象和狮子,等等等等。总之就是一句话:团结一致各尽所能把移民外星计划尽快搞上去。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它可以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外星居住地。你想,各国都去搞重型火箭发射,重复投资,必然造成巨大浪费。大家都去酿造冰酒,也没有这个必要。对吧?一定要德国提供大象,一定要泰国研究太空飞船,这也太不切实际了。诸如此类,就算搞出来了,那也太浪费资源和时间了。而且显得人类太自私太愚蠢,毫无智慧可言,会被一直在观察我们的高级文明耻笑。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想一想,太空里有一双眼睛始终在看着我们,这样,人类就会更加理性一点、科学一点、智慧一点。这里还要说明一点,我们移民不仅是要移人类,还要尽可能地移一些其它生物前往外星,这就是我要求各国提供动物和植物的原因。我们搬家也得把家里的绿植带走,对吧?也得把宠物带走,对吧?要不然,人类跑了,可爱的小狗小猫小老虎小熊猫小大象这些,就太可惜太可怜了。而且,没有它们,人类也不习惯,太孤独。如果在外星连一颗树一株草都看不到,恐怕很多人不愿意去。我是学管理出生的,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我认为我的建议是有点道理的,恳请全世界各位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教授大人们斧正。当然,也恳请各国的高级精英们重视此提议。不然的话,我写这本书有啥用?不过这也不一定,就算现在的精英不听我的建议,当我是个精神病患者,但说不定以后的世界精英们会对此书有兴趣,万一听从了我的合理化建议,岂不妙哉。如此一来,我的努力也不算白费。写到此处,我觉得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被我牢牢掌握。感谢鲁迅先生,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它就象一个永动机,让我的写作动力源源不断。
说到鲁迅先生,必须写几句。我前几天重读了一下他的《朝花夕拾》和《彷徨》。作为我这个年龄的人,几十年前就读过这些书,这是肯定的。如果我没有读过《阿Q正传》,肯定就不知道所谓精神胜利法;如果我没有读过《狂人日记》,肯定就不知道封建社会的可怕。事实上,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基本上全读过。就如王小波的作品一样,我也基本上全读过。但鲁迅的作品,我主要是青少年时代读的,已经过了很久。现在重读,实属偶然。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想了解一下女儿在读什么课外书籍,就在她的书架上东瞧西看,小小年纪就已经藏书数百,我很满意。不愧是出自书香门第。忽然就看到这两本书,于是我就拿下来随便翻翻,没想到一翻就放不下来,于是干脆就重读了一遍。说真的,这就是好书的魅力。《藤野先生》写得是真好,读的时候我就象鲁迅一样,仿佛看到他就站在眼前,目光中有着深切的鼓励和希望。鲁迅把老师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挂在书房,写作累了的时候就抬头看看,于是又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力量。我觉得自己也是这样,读读鲁迅先生的书,也可以增加我的写作力量。《祥林嫂》也写得真好,那个时代的女人,大多如此。命运的巨轮无情地碾平了她那小小的梦想。实际上,男人又何尝不是?鲁镇,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缩影。总之,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很沉重,象铅一样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很有用,发人深省。当然,他写的《奔月》,讲后羿打猎和嫦娥跑路,《理水》,讲大禹治水,《非攻》讲墨子斗鲁班,这种再创作也很有趣,让人不禁发笑思考,也算是寓教于乐。从这些作品可想而知他真的读过很多书。这对我也是一个重要启发,几十年来,我自认为已经读了很多书,但与鲁迅先生相比,我就觉得有点心虚。鲁迅不是神,他是人,他的学问也是从勤学苦读来的。因此,从明天开始,我要边写作边读书。所以首先要拟出一个书单,然后照单全收,认真读书。
让我下决心重新开始认真读书的原因还有一个,有一天我问女儿一天睡多少时间?她说大概五、六个小时,她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早晨五、六点就得起床,中午大概午睡半小时。这个睡眠时间显然太少,但学习任务很重,不这样就完不成。而且还要抽时间打一下游戏。我无语。打游戏这事儿就不说了,我也喜欢。但她多数时间是在读书学习。我想,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都有如此毅力,我也要向她学习,努力增加自己每天的读书时间。我给自己下了一个指标,从今天起每天至少读书两小时。这样,我每天写作四小时、读书两小时,这对一个已经五十四岁的中老年人来讲,应该算是相当律己了。说真的,如果我自己从不读书,却要求孩子们认真读书,我会感到羞愧。我女儿还说了一句话,对我很有刺激,她说我永远也不能明白夜深人静时读书的快乐!当时我有点生气,但想了一下,她说的其实也没错,我以前虽然也熬夜,但多是打游戏,极少是读书。知错能改,我要先做出榜样。也就是说,我要把以前没读好的书读回来。这叫忠言逆耳利于行。还有一句话我得说,如果我自己都不好好读书,那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