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必读诗词125首
- 莫砺锋
- 744字
- 2023-06-08 17:24:49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这也许是《诗经》中把民歌情调保持得最完美的一首作品。全诗的字句极其简单:“采采”,后人或释为“新鲜貌”及“茂盛的样子”,义均可通。但既然是一首民歌,则释成“采”字的复沓句式,也即“采呀采”,更为合理。“薄言”是发语词,并无实义,这是《诗经》中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众无异议。全诗虽有十二句,却有六句都是“采采芣苢”,一字未变。其余六句都是“薄言采之”的重复,只不过把“采”字变成了“有”“掇”“捋”“袺”“”而已。而且“有”字在此处之义为“取”,与“采”字同义。“袺”“”二字,则如朱熹所释,一指“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一指“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于带间也”,字义差别仅在几微之间。只有“掇”与“捋”,前者指拾取,后者指“取其子”,即顺着芣苢的主茎捋取其籽(可能是取其种子),动作与结果都稍有差异。所以“薄言”开头的六句诗在字句上也是基本重复的。如此高频率的复沓句法,只有民歌中才有。众所周知,“芣苢”是车前草,但是此草有何用处,则众说纷纭。古人说可以治疗不孕症,现代的中医则说可以利尿。但是一大群人同在野地里兴高采烈地采集药草,似乎不很合理。清人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释“芣苢”曰:“野人亦煮啖之。”即乡下的穷人把车前草煮熟充饥,也许是最合理的解说。
正因如此,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此诗的解说最惬人意,现全引如下:“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总之,这是一群劳动者在野地里采摘野菜时同声共唱的一首民歌,它句意简单,声情俱美,堪称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