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汉儒将此诗解释成劝归之歌,影响深远。所以“式微”一词竟成为后人表示归隐的专用词汇,唐代王维在《渭川田家》中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便是最著名的例子。但是事实上这是一首劳动人民苦于劳役而唱的怨歌。“式”是发语词,无实际意义。“微”指光线昏暗,也即暮色降临。这位劳动者自言自语地问道:天色已经昏暗,我们为什么还不能回家休息呢?第三句中的“君”当指强迫人们劳作的官员或领主:要不是因为你,我哪用冒这样的风露?后一章用重复的语气强调心中的怨气:要不是为了你的贵体,我哪用陷在这泥淖之中?是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本是古人的正常生活节奏,可是这位劳动者却被迫一直劳作到夜露凝结还不得休息,而劳动环境又是异常恶劣,劳动者竟然终日陷在泥淖之中。“劳者歌其事”,难怪这个辛苦劳作的人要怒气冲冲地大声抗议。孔子说“诗可以怨”(《论语·阳货》),应该就是指此类作品而言。

思考题

由于古诗言简意赅,甚至意在言外,这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解释空间。最常见的一种情形是借题发挥,就以这首《式微》来说,由于“式”是语助词,“微”字含有衰微之意,故“式微”一词可以解作衰微、衰颓,也即处境艰难。因为处境艰难,故而想要归隐,是很合理的联想。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所以后代诗人都把《式微》理解成归隐主题的诗歌,几乎无一例外。请问你对古诗解读中的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