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了的汩汩河水

《洗衣女》

铃木春信,年代不详。

这幅画,太美。美就美在河道里洗衣女那一低头的温柔。但这一低头,全然读不出徐志摩所言“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而是有着白居易“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风采。

这幅画,太美。美就美在河道里洗衣女那眼睛的倒影,弯曲了汩汩的河水,弯曲了夕阳的轮廓。

这幅画,太美。美就美在河道里洗衣女身着薄如蚕丝的浴衣,有着蝴蝶似的光艳,蝴蝶似的轻盈,蝴蝶似的松软,映照着天地间的蓝蓝与青青。

这幅画,太美。美就美在河道里洗衣女那戏水的白嫩天足,道出了岁月静好,草木安然。

在构图上,春信着意的是河边的春柳轻拂,石上的绿草如茵,从而托出洗衣女垂首而立的优美。整个画面笼罩着被落日余晖烧透的梦幻色,想必是夕阳西下的时辰。平民女外出洗衣,足踏衣物,水流清冽。盛衣用的木盆放置身边。春信只是截取了日常劳作的一个画面,却勾勒出了最不讲娇滴、最不会做作的平民女形象以及极具生活趣味的镜像。

显然这位洗衣女让整个画面呈现出温暖而又有对生活的不倦感。这让人想起唐朝诗人王维,他是将洗衣女放置于一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场景,发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大美。看来诗画确实高度同源。或者,诗就是画,画就是诗。

法国画家夏尔丹,在1733年也完成了《洗衣妇》油画。在大体相近的时间轴上,东西方绘师们给出了不同的场景意象:西洋是写实的、沉重的;东洋是写意的、虚空的。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已经见过的东西。别人司空见惯了,他们却各自发现了身边的美。

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春信说:江户洗衣女,镇天又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