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辞职

  由于风头太盛,暗流涌动中,一个巨大的潜在危机正在向张璁靠拢。张璁也马上遭到一些旧臣抨击,很多人想置他于死地。一个新科进士竟敢与朝廷重臣叫板,在官场混迹多年,这些文武大臣岂能那么容易善罢甘休?带头倒张的是首辅杨廷和。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其父杨春,官曾高居提学佥事。杨廷和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殿试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先后为官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可谓四朝元老。在武宗、世宗时期,杨延和担任内阁首辅,权倾天下,嘉靖也忌惮几分。杨延和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他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手中权势排斥异己。

  这个初出茅庐的张璁也许会成为他日后的绊脚石,这次何不乘此机会除掉以断后患?他授意吏部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调离京师重地。

  将皇帝身边的红人调离京师,这是需要皇帝点头的。这样一件难事,在一班权势旧臣手中很快达成了;再加上一些软骨头慑于杨廷和的权威,害怕受到权臣排挤,因此唯杨阁老马首是瞻,极力排斥张璁等人。

  尽管张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毕竟势单力薄,后来留都南京,做个清闲的刑部主事。

  张璁临行前,杨廷和特意前来相送,其实是向他公然挑战:“你本来没资格去南京做官的,多亏我雍容大度。姑且安静等待,别再拿礼议之说和我为难!”

  嘉靖三年(1524),羽翼渐丰的嘉靖帝召还三年前被杨廷和贬至南京的张璁、桂萼等人,形成了以张、桂为中心的支持、奉迎嘉靖帝的“议礼派”。他们将此事当作起家的政治资本,因而重新挑起议礼之争。湖广总督席书、吏部员外郎方献夫等也上疏提出“继统不继嗣”之论,嘉靖帝遂正式下令恢复旧称,伯父仍称伯父,父亲仍称父亲。

  无奈之下, 杨廷和以致仕作为最后的抗争,以辞职来威胁嘉靖皇帝。这招是他的撒手锏,曾多次以辞职威胁在位皇帝。武宗由于长期不理朝政,只顾到处游玩,大同、宣府、延绥总有皇帝的身影,致使朝廷大事多有缺失。杨廷和多次相劝,不停地上奏,但武宗一概听不进去。杨廷和因此而心情忧郁,产生怠意,几次称病请求告老还乡,武宗都不答应。

  而此时的嘉靖皇帝可不是以前的武宗。他执政果敢、雷厉风行,有明太宗朱棣的影子。自登基以来,他早已经厌恶杨首辅的处处牵制,此时地位已稳,便顺水推舟同意杨廷和的辞职。

  杨廷和这次是赌输了,“赔了夫人又折兵”。就这样,他于嘉靖三年(1524)正月离开了宰相之位,回家养老去了。

  杨廷和罢归故里后,嘉靖并没有怠慢他,毕竟他没犯什么大错,按照常例供给他车马、钱粮、护卫人员。嘉靖八年(1529)七月二十五日,杨廷和卒于老家四川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