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上位

  杨廷和罢归故里引起旧臣的恐慌,他们聚在一起商量,干脆除掉张璁:“这小子在朝,我大明必将暗无天日。诸位元老,我们必须设计用酷刑弄死佞臣!”在嘉靖的竭力保护下,张璁逃过一劫。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1524年8月11日),朱厚熜诏谕礼部去掉父母尊号中的“本生”,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群臣开始给嘉靖帝施压。七月十五日,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史三十人等共二百二十多名朝廷大小官员跪伏于左顺门,声嘶力竭地吼着“千古纲常和国家命脉,濒于毁灭”。他们的话还没说完,就放声大哭,据说金銮殿上的瓦片都被巨大的哭声震得颤动。

  吏部左侍郎何孟春愤慨道:“宪宗朝,百官争慈懿皇太后葬礼而痛哭于文华门,宪宗听从,这可是国朝过去的规矩呀!” 杨廷和之子、翰林院修撰杨慎也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刚执政没几年的嘉靖皇帝哪见过这等场面,先是好言劝慰,命司礼监太监传旨:“众位爱卿别太激动了,回家休息吧,明天还要上朝呢!”没想到,群臣不吃这套,仍跪伏喧呼,企图迫使皇帝屈服。皇帝被他们折磨得失去理智,勃然大怒:“给朕逮捕哭声最大的官员,投入锦衣卫诏狱,廷杖伺候!”

  在僵持中,嘉靖帝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此次有十六人被活活打死;幸而不死者众多,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轻则革职为民,重则流放充军。

  七月十六日,嘉靖帝为母亲上尊号“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七月二十日,嘉靖帝下令将“左顺门事件”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停俸。“左顺门事件”成为“大礼议”的转折点 ,此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终以嘉靖帝获胜而告终。同年九月,嘉靖帝更定大礼,改称孝宗为皇伯考,生父为皇考。嘉靖五年,为“献皇帝建世庙于太庙之左”。嘉靖七年,颁布《大礼集议》和《明伦大典》,备述议礼诸臣建议始末,以垂戒后人,并定议礼诸臣之罪。嘉靖十五年,将世庙改称“献皇帝庙”。嘉靖十七年,为其父上尊号“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又尊封祖母邵氏(明宪宗贵妃)为“寿安皇太后”,孝宗皇后张氏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夏氏为“庄肃皇后”,“大礼议”事件至此最终结束。

  强权压倒纲常,事情进展很顺利,结果也很满意,嘉靖在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的协助下,与反对派诸位大臣争论了若干年后最终取得胜利。张璁因支持皇帝议礼有功,其忠诚令嘉靖皇帝十分满意,因而得到重用,很快登上了人生巅峰,官居一品,入阁拜相,六年之内就走完别人二十年都未必完成的奋斗历程。与此同时,张璁的左膀右臂——桂萼、方献夫也追随他的脚步,以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

  尽管张璁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比较投机,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他作为新晋官员,尚未在官场大染缸中沾染陋习,具有革除弊政的勇气。他秉公办政,锐意进取,辅佐嘉靖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推行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政策,并因清廉奉公,被赐称为“太师”。

  后来的张居正与他颇有相似之处,提倡的一些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也都是张璁政策的继续贯彻和执行。可见,张居正受张璁的影响很大。

  明末文豪李维祯对此有这样一段言论:“继公(张璁)而兴,阁臣有江陵(张居正)与公姓同、谥同,元辅相少主同,锐意任事同。公得君诚专,为众所侧目,杌陧不安。身后七十余年,名乃愈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