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亲不该这样对孩子
- 石地
- 1668字
- 2021-11-26 16:11:51
第2章 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一)
错误12 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不同的小孩子,我们处理应用不同的方法。顽皮的小孩子我们不应当讥笑他,我们应当鼓励他;愚笨的小孩子,我们不应当羞辱他,应当体谅他,帮助他。要知道所谓“顽皮愚笨”的小孩子,我们要问他是不是真正顽皮,真正愚笨。有时候小孩子何尝顽皮,何尝愚笨,不过都是由于老师教导得不得法,或者母亲教导得不得法而已。我们大概还记得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吧?他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爱迪生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大发明家,他的名字与电灯、电影放映机等连在一起。他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爱迪生在学校里,是一个顽皮好问的学生。对于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常常去问老师。但老师不喜欢他提问,往往大加训斥,甚至举起教鞭就向他打来。有一天,在上数学课时,他在课堂上大声问道:“2+2为什么等于4?”老师回答不上来,还以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故意捣乱,为难教师,对于小爱迪生这样饶有趣味的问题,不仅不给予耐心的回答,反而暴跳如雷,竟然勒令他退学。
小爱迪生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妈妈。他的母亲南希,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南希并不全听孩子的一面之辞,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她领儿子到学校去找老师问情况,那位老师非常生气。南希发现那位老师根本不懂得儿童的心理,想做些劝说工作,不料那位老师大发雷霆,说:“我只知道教书,不知道什么性格不性格的。”南希认为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实在没什么好处,于是决定让爱迪生退学,由自己亲自来教。
类似爱迪生这样的事情,在许多学校和家庭里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我们大胆一点假设,可以说是孩子一点不笨,一点也不顽皮,这都是母亲的笨,教师的笨,他们不懂得怎样教导孩子,他们也不明白孩子的心理。
听说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对于学校的训育有一种特别见解。若他的孩子的品行分数在90分以上就要加以严斥,若品行分数渐减到60分反而加以奖励。我们的母亲若听了这样的故事,肯定会而不相信。但要仔细想一想,便会觉得他这种教法其实很有深意的。他想让他的孩子顽皮,他要他的孩子强壮活泼,他对学校里训育的办法,认为是束缚孩子的自由,戕害孩子的天性,最终只能使孩子循规蹈矩,平凡驯服,是庸弱的孩子而已。这位教授处理教导的方法,如此一想,确有很深奥的意思。时代已进入一个全速竞争的时期,我们现在已不要一般顺民式的孩子,我们需要自己的孩子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社会,所以我们必须依据孩子的心理,来培养孩子。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观念中,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所以一般做母亲的在家里好像总是皇帝。无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母亲总是对的,错的总是孩子。实则不然,有时错的反而是母亲。
我们看一件事情,不能单看事情的表面,应当学着去分析事情的究竟,对孩子尤其应该如此。有一个小孩子,一天放学回家和同学们经过一所桃园,桃树上满结着又红又大的桃子,有的同学爬上围墙,偷摘桃子,园丁看见了,就拼命出来追赶。有一个小孩子认为没有进去偷吃,自以为就不用逃避,所以不逃,园丁反而把他一把捉住,送到他家里。他的父亲不问情由,举起拳头,一顿痛打。这难道不是反映了母亲在家教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吗?是否天下母亲都太过于自信一些了呢?退一步讲:即使这个孩子也参加了偷桃,做母亲的也要问声为什么小孩要偷吃桃子?平日有没有买桃子给他吃?如果没有,那小孩子偷桃子吃情有可原,错处不在于小孩子偷桃吃,而在母亲不买桃子给小孩子吃;再进一步说,即使做母亲的买了桃子给他吃,而他还要偷桃子吃,那时候我们究竟应不应该打他?也要考虑考虑。做母亲的要知道在家里吃的桃子,绝对没有新从树上摘下,尤其是自己摘下来的桃子好吃;尤其是自己摘下的桃子好吃。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不妨带着孩子到那个桃园里,向园丁购买,让小孩子自己采摘。这是我们从孩子本身着想,从体贴孩子的心理着想。
我们这样讲,绝不意味着母亲不严格教导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已发展而处处不管,只是希望天下母亲在教导子女时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多站在孩子现在和将来的角度想一想,怎么做有利,怎么做不好,反对简单粗暴。对子女的严格教育,还是要时刻牢记的,否则将来一定会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