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紅珊(紀振倫)

《樂府紅珊》,全名《新刊分類出像陶眞選粹樂府紅珊》,明紀振倫選輯。原有萬曆三十年壬寅(一六〇二)唐振吾刻本,已佚;現存嘉慶五年庚申(一八〇〇)積秀堂覆刻本,《善本戲曲叢刊》第二輯據以影印。

紀振倫,別署秦淮墨客,生平詳見本書卷四《三桂記》條解題。參見韓南著、王秋桂譯《樂府紅珊考》(《中外文學》四卷九期,一九七六)、楊靜亞《紀振倫及其小說戲曲編創硏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二〇一二)。

校正樂府紅珊序

紀振倫

魏王觴諸侯於范臺,自誇徑寸之珠,可以照車十二乘。蓋不寶尺璧而寶寸珠,人咸以謂得所寶云。大抵天下之物,各有其極。苟得其極,則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血汗霜蹄,見重於孫陽之廐。況乎辭人騷客之譚,有足以供清玩者,何取於連篇累疏爲哉?以故忠臣孝子、義夫貞婦,每多爲詞壇所取賞,而間有一二足爲傳奇者所取,節片辭自可以知大概矣。嗟乎!彼連篇累疏,雖兀兀窮年者,何能茹其英、咀其華哉?故孔子以“思無邪”蔽《三百篇》之義。而是集之撮要提綱,雖寸珠不是過也,謬謂樂府之紅珊,斯人知所共寶云。

萬曆壬寅歲孟夏月吉旦,秦淮墨客撰。

樂府紅珊凡例二十條[1]

闕名

一、南曲要唱【二郎神】、【香遍滿】、【集賢賓】、【鶯啼序】熟,北曲要唱【呆骨朶】、【村裏迓鼓】、【胡十八】熟,猶如打破兩重玄關也。

一、北曲與南曲大相懸絕,唱無南字者佳。大抵南曲由北曲中來,變化不一,有磨調,有絃索調。近來有絃索調唱作磨調,又將南曲配入絃索,誠爲圓鑿方穿,亦猶座中無周郎耳。

一、生曲要虛心玩味,到處模仿,不可自做主張,久之成癖,不能改矣。

一、清唱謂之冷唱,不比戲曲。戲曲藉鑼鼓之助,有躱閃省力處,知者辨之。

一、唱有三絕:字清一絕,腔純二絕,板正三絕。

一、唱須要唱出各樣牌名理趣,故【玉芙蓉】、【玉交枝】、【玉山頹】、【不是路】,要馳騁;如【針線箱】、【黃鶯兒】、【江頭金桂】,要規矩;如【二郎神】、【集賢賓】、【月兒髙】、【本序】、【刷子序】,要抑揚。【撲燈蛾】、【紅繡鞋】、【麻婆子】,雖疾而無腔有板,板要下得勻淨。

一、長腔要圓活流動,不可太長。短腔要遒勁拔捷,不可太輕。

一、過腔接字,乃關鎖之介,最要得體。雖遲速不同,必要穩重嚴肅,如見大賓之狀,不可扭捏弄巧。

一、雙疊字,上兩字,接上腔;下兩字,稍離下腔。如【字字錦】中“思思想想,心心念念”,【素帶兒】中“他生得齊齊整整,嬝嬝婷婷”之類是也。

一、單疊字,與雙疊字不同,如“一旦冷清清”類,卻要抑揚。

一、拍,乃曲之餘,最要得中。如迎頭板,隨字而下;徹板,隨腔而下;句下板,卽絕板,腔盡而下。有迎頭板,貫打作徹,皆由不識調平仄之故也。

一、五音以四聲爲主,四聲不得,五音廢矣。平、上、去、入,必要端正明白。有以上聲唱做平聲,去聲唱作入聲者,皆因做捏腔調故耳。

一、四聲皆實,字面不可泛泛。然又不可太實,太實則濁。

一、五不可:不可髙,不可低,不可輕,不可重,不可自作聰明。

一、四難:開口難,出字難,過腔難,低難髙不難。

一、兩不辨:不知音者,不與辨;不好音者,不與辨。

一、士夫唱不比慣家,要恕聽,字到腔不到也罷,板眼正腔不滿也罷,取意而已。

一、初學必要將南《琵琶記》、北《西廂記》從頭至尾熟讀,一字不可放過,自然有得。

一、初學不可混雜多記。學【集賢賓】,只唱【集賢賓】;學【桂枝香】,只唱【桂枝香】。移宮換呂,自然貫串。

一、聽曲要肅然雅靜,不可喧嘩,不可容俗人在傍混接一字。必聽其唾字、板眼、過腔,輕重得宜,方可言好,不可因其喉音清喨而許可之也。

(以上均《善本戲曲叢刊》第二輯影印清嘉慶五年積秀堂覆刻明萬曆間刻本《樂府紅珊》卷首)


[1] 此二十條,多與《詞林逸響》卷首《崑腔原始》所引魏良輔《曲律》相同,惟前後次序有異,參見本卷該條。

香遍,底本闕,據曲牌名補。

集賢,底本闕,據曲牌名補。

裏,底本闕,據曲牌名補。

唱,底本殘餘半字“昌”,據文義補。

名,底本闕,據文義補。

鶯,底本闕,據曲牌名補。

兒,底本闕,據曲牌名補。

要,底本闕,據文義補。

“也”字,底本闕,據文義補。

“罷”字,底本闕,據文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