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宇宙循环数
——“七”字解
关于“七”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得很清楚:“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他的意思是,“七”属阳数,但含“阴”,即“微阴”。实际上,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七”是一个典型的吉数。《汉书》就明确指出:“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应当说,在古人心目中,“七”是一个极其令人极为敬畏、崇拜的数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七”最初写为“十”。据一些学者研究,古人在产生东西南北这“四方”观念之后,发现还不足以包容上、中、下三方,也难以表达天、地、人共存的宏观意识。于是,在此基础上,古人便将“十”的四端代表四方,将两线相交处代表上、中、下三个方位,从而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三维立体空间。由于在三维空间内已趋于极限,“七”字便成为代表无限大的宇宙循环基数,进而拥有了极具魔力的神秘色彩。
除了与宇宙循环息息相关之外,“七”还与女性密不可分。民间有所谓的“七夕”(又称乞巧、拜星、化生)之说,这类称呼都与女性有关。事实上,在各种不同地域产生的一些风俗,诸如穿七孔针、接七夕水、扎七姑亭、结七娘会等,往往需要女性参与,而且往往与“七”有关。“七”之所以与女性存在如此密切的联系,并蕴涵各种特殊的寓意,是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直接相关的。
在封建社会,关于休妻的理由很多,合称“七出”,具体内容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妒、口多言、盗窃、有恶疾这七种情况。事实上,“七出”之说最早始于唐代以后,但其内容则源于汉代《大戴礼记》中所记载的“七去”,又称“七弃”。
从女性的生理变化周期来看,也似乎与“七”结下了不解之缘。例如,《黄帝内经》就精准地指出:女童七岁开始换牙,十四岁月经初潮,二十一岁牙齿换齐,二十八岁身体盛壮,三十五岁开始憔悴,四十二岁开始掉头发,四十九岁进入绝经期。由此可见,女性的生理变化周期是以“七”为基数的。
“七”字趣释
“七”是数字世界中最为神奇、诡异,令人崇拜、让人敬畏的数字。“七”代表宇宙数,表示无限大的循环基数,并因此而产生了魔法的和禁忌的神秘意义。人类原始祖先得之于立体空间意识的神数“七”,已经弥漫在整个文明史中。
“七”所包含的宇宙万象
在完整的宇宙数(素)中,共包括有32个卦象组合。其中奇象组合16个,偶象组合16个,它们是完全对称的。在32个卦象组合中,又分为上弦和下弦两种。
奇象是:阳上弦,为以阳承阴,是阳奇象;阴上弦,为以阴承阳,是阴奇象。阳奇象和阴奇象在完整的宇宙数(素)中是不对称的。阳奇为9,阴奇为7,是阴负2。
偶象是:阴下弦,为以阴合阳,是阴偶象;阳下弦,为以阳合阴,是阳偶象。阴偶象和阳偶象在完整的宇宙数(素)中也是不对称的。阴偶为9,阳偶为7,是阳负2。
然而,一个是阴负2,另一个是阳负2,阳奇和阴偶、阴奇和阳偶又是对称的。所以,在整个宇宙事物中,阴、阳和奇、偶总是对称和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