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古人为何“八不归”
——“八”字解

在甲骨文中,“八”字写作“”。在金文中,“八”字写作“”。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八”字的形体基本相同,都由两条彼此渐行渐远的曲线构成,是一种典型的指事字。在小篆中,“八”字写作“”,形似两个背靠背的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实际上,“别”与“八”近音、同义,在古代都代表“分”。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人习惯于用一只手分开的拇指和食指来表示“八”,“八”字形状也由此固定。此外,在中国民间还一直流传着“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所谓“七不出”,是指每月逢七的日子,如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果出门做生意,往往不吉利。所谓“八不归”,是指每月逢八的日子,如初八、十八、二十八,游历在外的人最好不要回家,以免导致亲人分离。事实上,江浙一带至今还有“以物与人谓之八”的习惯,意思就是“分”。

在现代汉语中,“八”并不代表“分别”。当“八”被假借为表数目的字后,其“分别”的本义就逐渐地不为人知了。

在汉语中,“八”字的大写是“捌”。“捌”是一个典型的假借字,本义并不表示数目。在汉代的《急就章》中,就有“无齿为捌,有齿为杷”的说法,证明“捌”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中国民间有“八”即“发”的观念,认为有助于生意兴隆。所以,就产生了“要得发,不离八”的说法。时至今日,“八”依然深受商界人士的青睐。例如,在商品定价时往往不离“八”。

有句歇后语,叫做“八字还没见一撇”。中国古人用天干、地支分别代表人的年、月、日、时这“八字”,借以推算人的命运吉凶。在古人看来,这个“八字”决定了人生的一切。所谓“八字还没见一撇”,就是指人的命运还未算准、算清、算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事情刚刚开始,成败利钝还不明朗”。

“八”字趣释

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认为,人的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翘起来分开表示“八”,“八”字就是由此而构形。“八”字的形成,与中国民间流传的“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