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五加一等于六
——“六”字解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在《易经》中,凡阴爻均用“六”来代表。历史上,古代君主多用它来占卜王朝的命运,老百姓则用它来占卜个人的祸福。

在历史上,性情残暴的秦始皇对“六”极为虔诚。按照民间盛行的“五德始终说”,当时的人相信,“黄帝得土德,夏得木德,商得金德,周得火德”,秦朝自然应当得“水德”。而与这个“水”相对应的正是“六”字。秦始皇当然也非常信奉这种理论,极为尊崇与“水”相对应的“六”,其目的就是暗示其君权统治是上天赐予的,神圣不可动摇。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他下令各种器皿必须“以六为度”,各种制度必须“与六相符”。据史书上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迁天下豪富于咸阳的数目定为十二万户”。秦始皇将“六”视为最值得崇尚的数,其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以后各朝沿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借用了“六”的神秘内涵。在古汉语中,“六”字和“禄”字发音相同,“六”字往往代表吉祥如意。所谓“六六大顺,七七大发,八八大吉,九九大成”,就很能说明问题。在中国民间,处处可见“六”字的踪迹。

自古就有“六经”的说法,其具体含义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也就是孔子整理的那六部先秦古籍,即《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春秋》。

在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这就是“六艺”。“六艺”具体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说最早源于《周礼》:“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在封建社会中,特别强调“六亲”,即父子、兄弟、夫妇。《老子》指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此外,还有不少说法与“六”有关:地理上的“六合”是指上、下、东、西、南、北;家畜中的“六畜”是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六”字趣释

“六”这个数字,在《易经》中,凡阴爻用六表示,为什么呢?因为“五”加“一”为“六”,那就“太阴”了。古代的君主都用它占卜王朝的命运,即所谓的六爻。老百姓也用它占筮个人的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