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楷书的发展与分类

在书法界,一般将楷书分为三类,即大楷、中楷、小楷。其主要区别是:其长或宽小楷为1~2厘米,大楷为5厘米以上,中楷的大小则正好居中。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而言的,并不精准。事实上,书法界就出现过10厘米的小楷和1.8米的大楷。

所谓小楷,是指楷书之小者。三国时有一位书法家,名叫钟繇。他最初擅长写的是隶书,名望极高。后来,他专攻楷书,但依然留存汉隶的某些特点。他写的楷书,形似飞鸿戏海,极为传神。从字形上看,他写的楷书虽带有汉隶的影子,但已属于楷法,堪称楷书始祖。东晋的王羲之进一步钻研小楷,通过勤勉努力和沉思领悟,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举确立了后世小楷的基本标准。

著名的小楷字帖极多,尤以晋唐小楷的价值最高。诸如钟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都是这样。此外,祝允明等人的小楷作品也是后世极为尊崇的小楷范本。

古人通过长期的书法实践,总结出“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这样一种规律。在此基础上,认为学习大楷应“以颜为法”,学习中楷应“以欧为法”,学习小楷应“以钟王为法”。

初唐有三大书法家,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一般说来,他们的楷书就是中楷的理想范本。具体分析起来,三人的中楷又各具特色。

欧阳询的楷书以二王为基础,借鉴了六朝北派的特点,独具一格,其影响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学书范本。欧阳询的楷书,刚劲峻拔,方整开朗,以《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为代表作。

虞世南的楷书,上承智永禅师,温婉飘逸,堪称王派嫡传。其楷书深受魏晋影响,但却没有魏晋书法的柔怯,显得沉厚、安稳。其代表作主要是《夫子庙堂碑》。

褚遂良的楷书一向疏瘦劲练,颇具雅趣。他的楷书看似奔放,却又别具一种静谧氛围,达到了很高的意境。其主要代表作是《雁塔圣教序》。

楷书的分类

一般将楷书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三类。1~2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出现过10厘米的小楷和大到1.8米的大楷。

楷书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