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增长极:双循环格局下的城市群与一体化
- 张明 魏伟 陈骁
- 1777字
- 2021-07-06 11:00:42
◎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
关于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界提出了与市场一体化相对的市场分割这一概念。银温泉和才婉茹(2001)认为,市场非一体化对地方经济具有短暂促进作用,长期市场分割将导致经济运行机制扭曲。陆铭和陈钊(2009)认为,市场非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的作用,期初市场非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后期作用将减小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近年来,更多研究倾向于认为,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卜茂亮、高彦彦和张三峰(2010)对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认为市场一体化的增长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在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市场非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高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市场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杨林和陈喜强(2017)通过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高经济发展水平组的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比低经济发展水平组小。杨丹丹、马红梅和杜宇晨(2019)利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数据,将市场一体化指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交互项直接添加到经济增长模型中,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2011年到2014年一体化水平上升平缓,之后趋于平稳水平;还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处于区域市场非一体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阶段。其实证结果显示,在该阶段,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时滞性。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整体仍然处于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集聚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市场一体化呈现出的还是抑制作用;此外,市场一体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受到的抑制小于欠发达地区。
随着对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逐步加深,有的学者开始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同时开始研究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通常被认为比经济增长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包括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等。李雪松、张雨迪和孙博文(2017)利用DEA模型对长江流域一体化进行研究时发现,对于效率变动指标而言,只有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效率的进步;对于技术进步指标而言,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长三角以及成渝城市群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只有成渝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水平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意味着,一体化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黎文勇和杨上广(2019)认为,区域一体化能通过市场一体化和城市功能专业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市场一体化引致的市场规模扩大和竞争加剧有助于促进要素资源跨区流动、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功能分工通过促进城市间形成功能错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黄文和张羽瑶(2019)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实证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形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区域一体化能够有效减少流通交易成本,发挥区域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产业专业化发展以及产业间的知识溢出。因而,区域一体化对实现商品和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程必定(2019)认为,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在资源禀赋差异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的现代化,推进更高水平的产业协同发展,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
总体来说,多数研究认为,长期而言,区域一体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是在一体化的不同阶段以及对一体化组织中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某些阶段,有些城市还是处于依靠资源、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或是该区域一体化程度不高,仅仅存在空间形式上的一体化,要素层面、制度层面实质性的一体化还未出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依然较为有限。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某些城市在该区域内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无法充分获取一体化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