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传承:中山大学法科学人(1924—1953)
- 黄瑶 王薇 黎翀等
- 9939字
- 2021-04-30 19:40:00
结语
除了在1924年作为筹备员和交换教授参与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备之外,关于周鲠生的大部分主流传记还认为,他也曾于1926年参与国立广东大学改为国立中山大学的筹备工作,但传记作者们对周鲠生在具体何时参与筹备的观点不统一,分别认为他于1926年夏天和1926年2月参与筹备。[112]遗憾的是,笔者未能查找到周鲠生1926年参与国立中山大学筹备的第一手史料。尽管如此,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推测,周鲠生于1926年夏秋之际前往广州参与北伐及筹备中山大学的可能性较大,但未位列筹备委员会 委员。[113]
周鲠生是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备者,为国立广东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基础,为国立广东大学延聘师资、筹措经费出谋划策,贡献良多。特别提及的是,周鲠生是国立广东大学法科的主要筹备者,在协助完善广东大学法科的学制与课程,将最先进之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引入,并促成法科的图书储备的极大丰富等方面贡献甚伟。他曾是北京大学派驻国立广东大学的交换教授,为追随孙中山和实现教育理想而来,虽然其理想并未能最终一一实现,但他作为中山大学早期的筹备者、初创者、奠基者之一,为中山大学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存史册,并为后人所铭记。
[3]. 参见江平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7页。
[4]. 参见毛泽东:《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插话(节录)》,载《党的文献》1997年第1期,第9页。
[5]. 参见高鹏:《周鲠生:“中国国际法之父”》,载《世界知识》2013年第2期,第61页。
[6]. 参见刘中猛:《国际法之父周鲠生先生述略》,载《兰台世界》2011年第23期,第71页。
[7]. 参见李谋盛:《周鲠生教授传略》,载《晋阳学刊》1988年第6期,第51页。具体描述为:“将我国领海宽度定为十二海里的决定,也是毛主席邀请鲠生先生到北戴河商量后才作出的”。
[9]. 万鄂湘:《在纪念周鲠生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19年第2期,第9页。
[13]. 参见周鲠生著、周莉勘校:《国际法大纲》,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勘校者序》第1页。
[15].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3页。
[16]. 参见《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3~434页。
[17]. 参见《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0~261页。
[19]. 关于各筹备委员时任职务,参见易汉文主编:《中山大学编年史(一九二四—二○○四)》,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20]. 参见黄仕忠编:《老中大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23]. 参见《王世杰日记》1974年11月13日内容,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扫描版。
[24]. 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18页。
[26]. 《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第一次至二十七次会议记录》,“国立广东大学全宗”档案,全宗号31,目录号1,案卷号4,广东省档案馆藏。
[27]. 例如,校长邹鲁、广东省省长廖仲恺、广州市市长孙科、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教授邓植仪、广东省教育厅秘书何春帆、广东国立高等师范教授许崇清和徐甘棠、籍贯为广东梅县的北京法政大学校长梁龙,等等。
[29]. 实际召开时间为7月15至27日,参见邓植仪:《本校成立之经过情形记略》,载《国立广东大学半周刊》1924年9月11日,第2期,第2~3版。
[30]. 《广大筹备大会记(一):各省筹备员均到》,载《申报》1924年7月23日,第10版。
[31]. 《广大筹备会之忙碌》,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16日,第7版。
[32]. 《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组织”第1页,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33].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规程》,载《太平洋》1924年第8号,附录第1~10页。
[34]. 例如,校务会议的职能等,参见《国立中山大学组织大纲》第34~40条,载国立中山大学教务处编:《国立中山大学一九三二年概览》(1933年),第39~40页。
[35].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第25号,1924年9月10日,第38页。
[36].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第25号,1924年9月10日,第37页。
[37]. 参见《第二次校务会议纪事录(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二日下午一时)》,载《国立广东大学一九二四年度校务会议纪事录》,第5页,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馆藏。
[38]. 参见《北京大学日刊》1924年4月23日,第1版。周鲠生与王世杰于1924年4月的六系(物理学、国文学、英文学、法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系主任改选中分别当选政治学系、法律学系之系主任。
[39]. 参见《校长布告》,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年10月26日,第1版。王星拱当选1923—1924年度评议会委员。
[40]. 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19页。
[42]. 陈哲三:《邹鲁研究初集》,台湾华世出版社1980年版,第9页。
[45]. 《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8日,第6~7版。
[46]. 参见陈哲三:《邹鲁研究初集》,台湾华世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47]. 参见郑彦棻:《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经纬》,载黄仕忠编:《老中大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页。
[48].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第一次至二十七次会议记录》,“国立广东大学全宗”档案,全宗号31,目录号1,案卷号4,广东省档案馆藏。
[50]. 《广大法院访求教授》,载《申报》1924年7月12日,第12版。
[51]. 原文为“采用年级制及选科制之折衷办法设计其课程”,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学制课程”第24页。
[52]. 《课程指导书解释》,“国立广东大学全宗”档案,全宗号31,目录号1,案卷号10,广东省档案馆藏。
[53]. 上述关于课程的说明,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学制课程”第24页。
[54]. 参见《政治学系教授会布告(一)》,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年10月9日,第1版。
[55]. 参见《法律学系教授会布告》,载《北京大学日刊》1920年11月29日,第2版。
[56].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学制课程”第25~28页;《法律学系课程指导书》,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年9月21日,第3版。
[57].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学制课程”第28~31页;《政治学系课程指导书》,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年9月19日,第2版。
[58]. 《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特别研究规则》,“国立广东大学全宗”档案,全宗号31,目录号1,案卷号10,广东省档案馆藏。
[59].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学制课程”第25~28页;
[61]. 参见《法律学系教授会布告(一)》,载《北京大学日刊》1924年10月13日,第1版。周鲠生通晓日、英、法几国语言,因此负责多种语言的译本原著审批。
[62]. 参见《法学院课程》,国立中山大学教务处编:《国立中山大学一九三二年概览》,第147页。
[63].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设备”第1页;
[64]. 《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3月14日,第7版;该15人名单如下:邓拜言、狄侃、马洪焕、陈国渠、谭植棠、陈嘉蔼、邹永誉、黄典元、陈建猷、何品佳、周先觉、陈应宝、谢达夫、罗宗孟。
[67]. 郑彦棻:《国父创办母校经过》,载台湾中山大学校友会编印:《中山大学成立五十周年特刊》(1974年),第16页。
[68]. 参见《国立广东大学概览(一九二四年度)》,“设备”第3页;
[69]. 参见郑彦棻:《国父创办母校经过》,载台湾中山大学校友会编印:《中山大学成立五十周年特刊》(1974年),第17页。
[70]. 《粤法大之经费运动》,载《申报》1924年7月23日,第11版。
[71]. 参见《举行大学成立典礼请客清单》,“国立广东大学全宗”档案,全宗号3,目录号1,案卷号3,广东省档案馆藏;该《清单》每页约列30人左右。
[72]. 本文中“广大”“广东大学”即“国立广东大学”的简称。
[73]. 《北大与广大交换教授》,载《申报》1924年7月1日,第3版。
[74]. 《广大教授之人才主义》,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1日,第6版。
[75]. 《广大筹备会之忙碌》,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16日,第7版。
[76]. 参见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一):1912—1937》,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6页。
[78]. 参见《校长布告》,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年11月2日,第1版。
[80]. 参见《国立大学联合会之发起》,载《申报》1924年7月1日,第11版。
[81]. 钟贡勋:《母校沿革史稿》,载台湾中山大学校友会编印:《中山大学成立五十周年特刊》(1974年),第1页。
[82]. 时钦:《广东大学与北京大学(四)》,载《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9月3日,第10版。
[83]. 《国立大学联合会之发起》,载《申报》1924年7月1日,第11版。
[84]. 《北京大学评议会议事录 一九二四年(第四册)》,案卷编号:BD1923009,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85]. 关于周鲠生等离开广州之原因,请见本章第四部分之探析。
[86]. 周如松:《周鲠生先生传略》,载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编辑部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五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154页。
[87]. 松(周鲠生笔名):《中山北上》,载《现代评论》1924年第1期,第2页。
[88]. 松子(周鲠生笔名):《孙中山与中国解放运动(未完)》,载《现代评论》1926年第102期,4~8页;松:《孙中山与中国解放运动(续)》,载《现代评论》1926年第103期,第2~6页。
[89]. 松子:《国民革命论》,载《现代评论》1928年第138期,第2~5页。
[90]. 参见徐正榜、陈协强主编:《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页。
[91]. 《中国国民党宣言》,载《民国日报》1923年1月1日,增刊第3版。
[92]. 参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载《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2~123页。
[93]. 关于孙中山废约主张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参见尚明轩:《孙中山与废除不平等条约》,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第109~116页。
[95]. 周鲠生:《国际法》,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673页。
[96]. 卜璐:《周鲠生国际法思想评述》,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S1期,第367页。
[97]. 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21页。
[99]. 《孙先生移灵大典纪》,载《民国日报》1925年3月23日,第3版。
[101]. 陈体强:《周鲠生:〈国际法〉》,载《中国国际法年刊》1982年版,第375页。
[102]. 《大学之目的》(周鲠生1932年5月30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载徐正榜、陈协强主编:《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199页。
[103]. 《周鲠生1929年3月4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载徐正榜、陈协强主编:《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
[104]. 参见《大学之目的》,载徐正榜、陈协强主编:《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105]. 《周鲠生1945年11月5日在国立武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载徐正榜、陈协强主编:《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
[106]. 《周鲠生1929年3月4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载徐正榜、陈协强主编:《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108]. 参见《国立武汉大学在平招生》,载《京报》1928年8月25日,第6版。周鲠生位列9位筹备委员之一,其他筹备委员包括:刘树杞、王世杰、李四光、任凯南、曾瑊益、麦焕章、黄健中、涂允檀。
[109]. 《校长在本大学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中之报告》,载《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48年11月1日,第2版。
[110]. 松:《女师大风潮与教育界》,载《现代评论》1925年第37期,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