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传承:中山大学法科学人(1924—1953)
- 黄瑶 王薇 黎翀等
- 2252字
- 2021-04-30 19:39:59
三、被北京大学派往国立广东大学
有学者认为周鲠生曾任中山大学教授,这可能与他是北京大学1924年派往国立广东大学的交换教授有关。关于北大与广东大学交换教授事宜, 1924年曾有多篇报道。《申报》刊文:“广东大学此次成立,北大常局,颇尽扶助之责,最近复商定彼此交换教授,以相联络,下学期起,北大已决定派周鲠生、王雪艇、皮宗石、石瑛诸教授,任广大 [72]教职,周等定于六月三十日起程赴粤,至广大派遣何人,目下尚未决定……”[73]《广州民国日报》报道:“国立广东大学邹鲁,现已规定下期预科事物,搜罗国内外鸿儒硕学,以充教授,闻聘定者计有张真如……周鲠生、皮宗石……王雪艇……诸先生,在敦促中者尚有胡适之、蒋梦麟诸名流云。”[74]另一期《广州民国日报》亦刊文:“日前广东大学组织筹备会,筹备大学一切进行事宜,前经函聘国内各教育大家来粤担任教授,现各教员应聘来粤者有石瑛、周鲠生、皮宗石、王星拱等数名,其余将次第来粤。”[75]
经查阅北京大学校史,在1924年7月派出周鲠生等交换教授前,北京大学评议会恰好于1924年6月4日通过了一项《交换教授暂行规章》,规定北京大学得与国内公立大学协定交换教授,该《规章》共有八条规定,其中几条重要规定如下:(1)北京大学派出之交换教授,每系同时不得超过一人;同一教授在五年中,至多只可派出一年。(2)凡由北京大学派出之交换教授,或由其他大学指明,或由本校关系学系教授会推荐而得该大学之同意,每次经北京大学教务会议议定之。(3)交换教授之期限,得依学课之性质及双方大学关系学系之需要情形酌定为半年或一年;交换教授应于每学期之始开始服务。[76]
该《规章》之规定极像是专门为此次与国立广东大学交换教授所制定和通过的:“每系同时不得超过一人”——周鲠生、王世杰、皮宗石、王星拱分别为政治学系、法律学系、经济学系、化学系四个不同科系的教授;“交换期限为半年或一年”——周鲠生、王世杰时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法律学系的系主任,而王星拱担任北京大学权力最大的组织——评议会 [77]的委员,皮宗石也是北大图书委员会的主任 [78],该四人在北大负有重任,在广东大学只能进行短期交换,因此半年到一年的期限较为合理。此外,北大此次帮扶同为国立大学的广东大学成立,派出周鲠生等作为交换教授,足见北大之拳拳诚意。可见,最初北大派出周鲠生等教授的目的,是希望其在国立广东大学“服务”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最能施展其知名学者影响力的“服务”方式,莫过于传播学问、教书育人了。不难看出,周鲠生作为北大派驻至国立广东大学进行交换的教授之一,本意也是希望其能在国立广东大学任教至少半年。
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初创之时,北京大学已然有了26年的历史,二者的关系,用刊载于《广州民国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广东大学与北京大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是“二十六岁的老哥和呱呱坠地不到半岁的弟弟”[79]的关系。当时全国的国立大学有16所 [80],为何偏偏只有北大这位老哥在广东大学呱呱坠地的时候颇为扶持,派出周鲠生等四位各科巨擘前来相助?笔者以为,可从国父设立国立广东大学的初衷以及当时军阀割据的社会背景一窥端倪。国父孙中山先生手创黄埔军校与国立广东大学,乃是为“整武经文、深研科学、宣扬主义、澄清思想、诱掖青年、培养干部”,更是为了“以政治与军事力量,扫除革命障碍,统一中国”[81]。国立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培养革命干部、最终统一中国的基地;他着令将三校合一,是有意将国立广东大学创建为广东省最好乃至南方最好的大学,以与北方军阀分庭抗礼。北大作为北方最好的大学,与国父手创的广东大学,既是一种南北对峙的竞争关系,也是教育共同体的合作关系。全国连年的军阀混战,已经将岌岌可危的教育横加摧残,“一般政蠹又施其鲸吞蚕食的手段,把已经稍有成绩的教育,或为抢夺地盘,或布置私人,弄到学校停顿,以至于坍台”[82],这便是北洋军阀时期各大学动辄发生“风潮”的背景,除对学校、教员有影响外,对学生更是尤为不利。在此背景下,北大与广东大学作为南北两方的代表性国立大学,建立联盟,加强联络与学术交流,彼此派驻交换教授,共商教育大计,于北大、广东大学乃至整个教育界均大有裨益。1924年6月,北京大学、广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大学发起设立“国立大学联合会”,由“国学家易培基氏代表广东大学,燕请北京教育界、教育部重要人员。国立八大学校长及各名流均到,首由易氏报告广大成立情形,及校长邹鲁热心教育之盛意,众皆钦佩,随即提议发起国立大学联合会事,在座诸人,均极赞成。即推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师大校长范静生及易氏三人为筹备员,办理起草组织各事项。十五日,由北大师大广大联名,通电全国,各大学俱表同情,不久即可派还代表、开成立大会。此会成立后,对于赔款用途,当首先解决;其余如集思广益、改进校务、交换教授各事,俱当次第实行。”[83]在1924年北京大学评议会讨论反对教育部《国立大学校条例》事宜时,评议会委员李石曾表示“现由北大、师大、广大发起大学联合会,可由该联合会共同商酌办法,以暂代教育部所拟之大学条例”[84],毫无疑问,与其他国立大学结盟以抵制政府制度律令、发扬教育主张,要较北大以一己之力孤军作战容易得多,当时的北大评议会深谙此道理。北大与广东大学的交换教授制度,便是在此种历史背景下诞生。不过广东大学此次邀请北大九位教授,只有四位是亲赴广州参与主要筹备工作的筹备员,可见周鲠生等先生来到国立广东大学,既有北大的原因,也有周鲠生等自身的意愿。非常遗憾的是,1924年8月,周鲠生等一行人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广州,[85]笔者未能找到其作为交换教授在国立广东大学任教的第一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