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全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绪论、金融摩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进展。第二部分讲述金融摩擦的微观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完善宏观模型的微观基础以及为后文的相关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以专题形式,分别从不完备的信贷市场、金融杠杆、金融网络、居民消费与国际资本流动五个方面,逐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讨论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对新时期我国金融发展提出的政策建议以及本书的主要结论和不足。每个章节的基本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研究金融摩擦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金融摩擦的主要方法以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是金融摩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进展。本章主要介绍金融摩擦的内涵,金融摩擦从微观传导到宏观的过程,包括持久性、放大机制、不稳定性、信贷配给、均衡保证金以及流动性需求等方面的文献,并简要梳理了金融摩擦宏观研究和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第三章是金融摩擦的微观基础。基于Tirole(2006)的研究,本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分别从非对称信息、异质性和金融中介三个方面,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经营效率、企业净资产分布以及金融中介的监督和认证作用等角度,以信贷配给为例,分析了金融摩擦形成的微观机制,并比较贴息贷款和直接补贴两种财政政策在缓解信贷配给方面的效果。

第四章是不完备市场、流动性约束与投资效率。本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从预防性储蓄角度,讨论不完备信贷市场、流动性约束与投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该模型试图采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解释在不完备信贷市场条件下,流动性约束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和资源配置效率,并结合两篇经典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第五章是异质信念、内生杠杆与周期。本章建立了一个包含两类交易者的经济学模型,从异质信念的角度,分析杠杆的内生形成以及周期演变过程,研究信念变化和信念差异对均衡杠杆率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并结合Fostel-Geanakoplos广义不违约定理分析事实违约和预期违约对均衡杠杆率和资产价格的影响。

第六章是网络结构、金融传染与系统风险。基于博弈论和社会网络方法,以银行系统为例,本章规范分析了金融网络的形成过程和金融传染机制,讨论不同的金融缓冲器在银行网络系统中的作用,比较了完备网络结构、环形网络结构和不完全网络结构在应对系统风险和金融传染中的能力与不足。

第七章是流动性约束、居民消费与宏观均衡。本章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下梳理了经典消费理论,着重研究流动性约束和信贷限制对家庭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讨论其对宏观经济均衡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结合实证经验研究论述了流动性约束在消费行为中的存在性、重要性以及一些新的变化。

第八章是金融摩擦与国际资本流动。本章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汇率以及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世代交替(OLG)模型,论证金融摩擦、利差以及汇率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宏观数据,考察了金融摩擦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第九章是新时代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在提升投资效率、预期引导、杠杆治理以及预防系统风险和稳定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十章总结了本书主要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除第二章为研究综述以外,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章也有相应的研究综述。但这两类综述并不冲突或者重复,而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第二章旨在综合介绍金融摩擦的内涵、从微观到宏观的传递过程、广义宏观经济模型如何考虑金融摩擦微观基础以及国内以金融摩擦和金融资源配置为主题的研究进展。其余几章则集中于各章研究专题,更加专业和细化,是对第二章内容的补充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