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钱规则:让你赚得更多的秘密
- 玉名
- 5121字
- 2020-12-01 13:54:36
第4章 财富陷阱与交易成本怪圈
券商和交易所是股民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什么这么说?说熟悉是因为其总是在与股民打交道,很多事件都通过新闻报道听说过;而说陌生是因为很少有股民思考,券商和交易所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时候他们会说一些自相矛盾的话语,那些事件背后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目的,将一件件事情联系起来,又会如何呢?为什么说作为股民只要你在股市一天,你就无法摆脱券商、交易所设置的“交易成本怪圈”,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分析。
理解券商你会理解更多,国际券商的成熟盈利模式。
券商是每个股民炒股时都会接触到的,因为你总要去券商那里开户,炒股后还要看各种的分析数据和机构报告,其中很多也都是来自于券商,包括很多个股的推荐信息也来自于券商,尤其是当A股中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行、券商、机构进来的时候,如果作为股民你不明白整个券商的盈利模式,不懂得其在市场的地位,那么你会举步维艰的。
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是支撑证券经营机构、券商行业收入增长的两大重要力量,其中经纪业务是最传统,最初级的,说得白一些就是证券客户佣金和交易费等收入的提成;而自营盈利才是成功券商的象征,是全球成熟券商赚钱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笔者将重点给大家分析的要点。自营盈利模式是两种:投资模式和做市商模式。其中投资模式最早就是类似于“坐庄”,会进行一些价格操纵、内幕交易等灰色操作部分,但随着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这样的操作越来越少,逐步演变为波段操作、价值投资、指数套利、直投业务和衍生品投资等。在这里面最赚钱的其实后两者,而不是传统的市场内的操作,毕竟市场内任何操作都是有风险的,即使是技术和资金实力都非常强大的券商也是如此,其会尽量做一些风险小,而盈利大的操作,很显然直投业务和衍生品投资就是最主要的方面。一般来说他们会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对商品、利率、债券、汇率、期权、股票价格、指数等合约等进行组织、分解,通过开发和使用各种非常复杂的衍生产品来规避风险,同时还利用这些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由于投资品种多、衍生工具多,因此通过这些来实现的收益不仅稳定而且发展空间还大。
自营盈利中的做市商模式是国际成熟市场中较为流行和普遍的一种市场交易制度。实际上这也是市场从庄股时代向多空交易时代的转变,做市商往往拥有手续费和印花税的特权,因为其交易频繁,同时承担买进卖出的双方交易,为买而卖,为卖而买,在买卖差价中赚取利润。证券公司作为做市商实际上是通过双边报价,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并利用投资者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差价,做市商面对的主要是所持的头寸风险,不存在买卖价差的风险,因此其好处和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上面笔者所介绍的是全球券商的盈利模式,或许一些股民或觉得与A股现状有差距,但我们必须要知道A股市场迟早会完全向世界开放,且目前也已经有很多的国际投行、国际资金进入到A股中,作为股民你不可能闭门造车,你需要了解更多,才能够有更多获利的机会。
“神奇”投行带来的血泪史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在A股历史上还是比较应验的,外国的券商、投行在A股中可谓是大赚特赚的状态,高盛就是此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主要盈利是方式以下三种:其一,发行承销是投行大额利润的稳定来源,A股、H股,还有中国上市公司到海外上市均有高盛的身影。在A股方面,别的不说,仅五大国有银行IPO中,高盛就参与了除建行之外的其他四大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A+H股的IPO发行,要知道这些公司都是动辄百亿美元以上的IPO发行,按照2~3%发行承销费率计算,作为主承销商或分承销商的高盛,自然从中获利不匪。高盛除了A股和H股的上市,还有在美国主板以及二板市场的上市项目。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随后在2000年10月进行了后续股票发售交易(筹资69亿美元)及可转换债券发售交易;中国石油、中国银行(香港)、平安保险先后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中高盛扮演重要角色。高盛在32次IPO中大部分处于联席保荐人地位,由于能够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规模都较大,因此高盛从中也赚得盆满钵满。
其二,直投业务。2006年,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受让3205万股西部矿业股份(2007年经转增股本后增至1.92亿股)。2007年,西部矿业上市,股价最高达68.5元,每股业绩0.81元,当时高盛一面吹嘘西部矿业大蓝筹,让市场资金接盘,一面分批次套现。到2008年该股业绩只有0.23元,所谓的高成长只是一个很大的泡沫,2008年11月4日,该股股价更是跌到了5.3元,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股价就从最高的68.5元跌到了5元多(,这样的跌幅也只有中石油能够媲美了,时间到了2010年,西部矿业也只有十几元,当初被套的股民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够解套。而高盛去从中创造了数十倍的投资收益,可以说高盛的成功背后是无数投资者的血泪。
无独有偶,时间到了2010年4月26日,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价格登陆中小板招股,这家鲜有人知的生物医药公司几乎闯进了所有投资者的眼球。其创始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28803.7万股,以发行价计算,李锂、李坦身家直奔426.29亿元,晋身为中国内地新首富。而这背后实际上还是高盛在其中运作,海普瑞上市3年前,高盛全资子公司GSPharma成为了海普瑞的股东,从此该家公司从默默无闻变得众人喜欢,到上市前,GSPharma已经成为海普瑞的第三大股东,持有公司4500万股,占比12.5%,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将浮盈65.89亿元,纵然海普瑞跌去一半的价格高盛依然可获利超过30亿元,因此海普瑞不仅依靠148元的最高发行价写入A股历史,背后高盛创造的财富神话同样将写入A股历史。虽然创造了148元的高发行价,但高盛、以及其幕僚都在说该公司不贵,而随后海普瑞高开低走又再度套牢了无论是二级市场的购买者,还是一级市场的申购者。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其三,金融衍生品投资。这个在前面介绍券商盈利模式中也有说明,其是成熟券商的主要来源,投行、券商在此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优势,其通过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规则设定,将自己处于一个几乎不败的地位,而一旦出现风险,对于购买此投资产品的企业和大资金来说,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投行则从中大赚。在这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吃亏甚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市场钱规则,我们不懂得投行、券商的盈利模式。这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显露最为明显。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多家国际大型投行倒闭,因此2008年国资委开始进行中资公司的海外风险核查,初步统计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23家央企的海外金融产品投资亏损合计达上百亿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这样的核查也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发生,2008年10月下旬,证监会的一份通知“紧急”叫停了深南电与高盛一家子公司杰润(J.Aron)签署的两份石油衍生品对冲合约,通知称“深南电未曾恰当对上述合约予以披露,且不符合决策程序,合约不合法。”若不是及时制止,那么深南电将必须开始向高盛子公司支付巨额资金,从而被迫破产。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2008年3月,高盛旗下的商品交易公司杰润(J.Aron)公司主动找上了深南电,与他们签订了一纸合约,为他们做480万桶头寸“套期保值”。合约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当国际油价在63.5美元/桶以上的时候,杰润公司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当国际油价低于63.5美元/桶却高于62美元/桶时,杰润公司每月向深南电支付(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美元。但在油价低于62美元的时候,深南电则需向杰润公司支付(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这样说可能比较晦涩,笔者可以将当时的背景交待一下,股民也看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抉择。双方签约当天,国际油价是106.81美元/桶,当时杰润的东家——高盛公司已经抛出报告称,原油均价将在2008年涨至141美元/桶。若真的如高盛所说,对于深南电来说就是稳赚不赔的,既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且当时油价也的确是上涨的趋势,那么换成谁也很难拒绝,自然深南电的高层也是欣然签约,而实际上国际投行就是抓住了人性这脆弱的一面设下了圈套。我们可以看到签约后油价一直在不停攀升,到7月份甚至触到147.27美元/桶,此时想必深南电的高管还在沾沾自喜,设想着该合约能够给公司带来福音。而实际走势却是到了2008年11月上旬,开始跌破62美元/桶,合约的第三条款马上发挥威力,按照合约,若油价跌至每桶50美元,深南电每月须向杰润支付480万美元;跌至每桶40美元,每月付880万美元。而深南电前三个季度的利润总共才800多万美元,如果证监会没有制止,那么深南电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被清算破产。
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够这么幸运,如果没有前车之鉴,深南电也很难被证监会发现,在这之前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央企因与国际投行签署金融衍生品投资而亏损合计上百亿元。其中东航衍生品亏损高达62亿元,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其中早在2003年下半年,前面刚刚提到对了高盛子公司杰润(J.Aron)就曾经在了原油看涨期权上给中航油集团下属的新加坡子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过一个圈套,结果到2003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亏损从3000万美元一路狂飙突进到5.5亿美元,母公司不得不提前配售15%的股票,筹集1.08亿美元贷款给中航油公司,但却依然无法挽回其破产保护的命运。此后中国五矿、株冶、国储铜也先后陷入衍生品泥潭。
因此随着A股市场与国际的接轨,随着中国向世界的不断开放,我们必须要了解世界,要将眼界放宽,否则真的是要是吃大亏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你不了解这些,就很可能将数十年的努力拱手送人,对于股民来说,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很可能你所持有的公司就存在这样的业绩地雷,或者你很可能就成为别人财富神话的埋单者。
突破A股的操作瓶颈
相较于外国的券商、投行,我国的券商盈利模式目前还比较单一,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传统的经纪业务,这是与国际大券商、投行的不同,也就是说对其最重要的是大客户源,拥有大客户就拥有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大量交易费的收入,同时其也能够给这些群体提供更多的有偿服务。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在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国泰君安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武林盟主,其往往持有市场中最多的头寸,对市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原因就是其拥有市场内较多的大客户资源,其内部的多空走向就足以影响到市场,而当市场中其他群体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时,其会很自然地跟随这样的现象,从而国泰君安持仓的指示作用更强,最后其就成为了市场中的最有影响力的群体,而券商、大户资金很自然就成为了市场中的赢家,成为赚得最多的群体。实际上市场中没有神,“神”也是人去创造的。
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券商也在努力升级为新的盈利模式,即前面提到的直投业务和衍生品投资。由于技术和人才力量比较薄弱,全球范围的衍生品投资对目前的券商来说还很难,“外战外行,内战内行”虽然是一句戏言,但也的确道出了很多券商、机构的痛楚,因此如今券商努力开发的还是直投业务。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老牌券商曾经大量进行房地产、实业投资,但由于在海南房地产泡沫中蒙受巨大损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2001年4月证监会即要求停止直接投资并进行清理,直到2006年2月,国务院通知成为券商开展“直投”业务的新契机。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政策瓶颈由此消失。
目前监管部门将国内券商“直投”业务范围限定为Pre-IPO。券商股权投资与国际私募股权(PE),都投资于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通过日后出售股权或企业上市兑现。这样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能够直接改变券商以往“靠天吃饭”的特性,此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创业业务的逐步开闸,也在为注入新的利润增长点。此时可能会有投资者产生疑问了,作为股民知道这些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明白这些,你就能够规避很多信息的干扰,避开很多的陷阱,突破操作瓶颈专心操作,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
对有一定操作经验的股民来说,已经不像新股民那样,仅靠着“火力壮”来操作,其会学着去分析市场中大量的数据,尤其是非常关注媒体、券商、机构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关注其推荐的个股,以及发布的信息,此时的困扰不是信息少,而是信息多,甚至很多时候机构、券商对同一个股、板块的分析是完全相反的,包括市场中的很多分析报告也是如此。此时股民就很困惑,究竟该听谁的,这个瓶颈无法突破,那么股民的操作能力就很难提升。实际上此时你最可信赖的朋友就是股市钱规则,就是看清市场中各个群体的盈利模式,还是前面第一节所介绍的,来到市场中的每个群体都是为利益而来,从这个出发点去判断往往能够接近市场的真相。券商、机构是市场中股民最常见的群体,你明白了他们的盈利触角能够伸到的范围,你就能够知道哪些信息可信,哪些是烟雾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