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故土情长

说岑桑“故土情长”,一点也不为过。他原来的正名叫岑汝养,后来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时要给自己起个笔名,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岑桑,一直沿用至今。他为什么这样改名呢?他说:“这并不为别的什么,只因我从小是在桑林里长大的,种过桑,采过桑,为桑除过草,一到夏秋之交便满嘴甜溜溜的桑葚子。桑,在我的记忆中太深刻了!我记得祖母怎样切桑喂蚕,蚕儿怎样结茧,人们怎样焙茧、晒茧、缫丝;孩子们又怎样围在独自操作的缫丝姐姐那咿咿呀呀作响的木缫丝机四周,等着姐姐高兴时便分给每人一两颗烫熟了的蚕蛹,好让大家吃得美滋滋的。”童年的生活,家乡的情结,挥之不去,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因而把名字也与故乡的桑林连在一起了。

几十年来,岑桑虽长期在外,在家住的时日不多,但他的爱乡之情并不消减。他不是商人,也不是老板,更不是大亨,不可能为家乡建一间医院,建一所学校,办一家企业。但他情系桑梓,有一颗热爱家乡火热的心,有一股奉献家乡的热情。他是文化名人,他根据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为家乡而写,为家乡而歌。他在1993年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从三宝太监船队带出的故事》就是奉献给家乡的代表作。岑桑在这篇报告文学中,怀着深情,回顾了旧社会家乡乐从,土地贫瘠,难于耕作,民不聊生。老一辈的“冒险家”们为了谋生而被迫“卖猪仔”漂洋过海。“在凶恶的势力面前,他们是战斗者;在残酷的生活面前,他们是拼搏者;在艰苦的环境面前,他们是创业者。”老一辈的“冒险家”们从大世界回到小世界,他们在海外通过拼搏,“种瓜者得瓜,种豆者得豆”,他们把在外面赚的钱,聚的宝,回家后投到工商业方面去扩大再生产,曾经为乐从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原先贫穷落后的乐从那时竟然有“小广州”、“小金山”之称。抗战爆发后,乐从备受日寇的侵略,日本鬼子烧杀掳掠,使乐从老百姓家破人亡,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后,乐从侨居海外和旅居港澳的乡亲掀起“回乡热”、“捐赠热”、“建设热”,他们海量汪涵,乐善好施,支持家乡建设,使乐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乐从呈现的崭新面貌,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侨居海外和旅居港澳的乡亲的热心支持,得益于全镇人民大众的共同努力。

这篇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是岑桑献给故乡乐从的一份厚礼。它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数据真实,故事感人,语言生动,文字优美。体现了岑桑对故乡深深的情,厚厚的爱,是岑桑情系桑梓的一篇力作。

岑桑除了上述报告文学外,他对故乡历史上的先哲名贤十分崇敬,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他们的崇高人格而歌,为他们的文学成就而唱。早在2006年和2007年,他就撰写出版了反映家乡顺德乡贤《陈恭尹》《陈邦彦父子》两本著作。前者归入《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者列进《顺德文丛`·第二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前者以通俗易懂、流畅生动的文笔,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岭南三大家”的生平、思想、事迹,尤其是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读者反映良好。后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翔实的历史资料和通俗生动的叙述方式,歌颂了陈邦彦在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中英勇不屈的高贵品质和陈恭尹辉煌的文学成就。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传记。

对于家乡的文化建设,岑桑更是热情满怀。2005年,顺德区要出版一套整理研究本地区历史文化的《顺德文丛》,他应邀出任学术顾问,为之作序,出谋献策,热心指导编写工作。还帮助顺德出版了李梅、蔡遥炘的《名镇乐从》、张欣明的《名镇容桂》、张凤娟的《名镇均安》、梁景裕的《名镇勒流》、张永锡的《名镇龙江》、田丽玮的《名镇伦教》、李健明的《名镇大良》和《名镇陈村》、岑丽华的《名镇杏坛》、梁绮惠、王基国的《名镇北滘》等10种;把陈荆鸿的“蕴庐文萃”分门别类,出版了《岭南书画名家》《岭南名人谭丛》《岭南艺林散叶》《岭南诗坛逸事》《岭南名胜记略》《岭南名刹祠宇》《岭南名人遗迹》《岭南谪宦寓贤》《岭南风物与风俗传说》《海桑随笔》等10种,均列入《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他本人还为《顺德名镇》撰写总序。希望此套书出版以后,有更多的国内外、省内外的读者尤其是顺德的读者了解顺德、熟悉顺德,热爱顺德,参加顺德的建设,要通过阅读这套书,更加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为家乡多做贡献。

近十多年来,岑桑每年都安排若干次回乡参加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有辅导当地作者的,有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带队深入调研古村落的,有参加葛洪文化节的,等等。据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沈涌介绍:岑桑“热心指导顺德的市民阅读活动和青少年的阅读活动,他不辞劳苦冒着酷暑参加每年八月在顺德举行的书香节宣传活动。他戴上红领巾和小学生一起交流,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在中学的学校大礼堂,他为两千多名师生做读书辅导报告,不用讲稿,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他热情关心乐从镇陈登职业中学的文艺刊物《荆棘鸟》的编辑出版,担任这个刊物的顾问,辅导编务,发表文章。在与青少年一起的时候,岑桑同志总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满腔热情,循循善诱,谈读书、谈写作、谈人生、谈理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博得了青少年们阵阵的掌声,受到青少年们的热烈欢迎。

岑桑出生的葛岸村,这村子美丽富饶,人杰地灵。岑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热土非常眷恋和热爱,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总想为家乡奉献点什么,以报答家乡对自己的培养。2008年,岑桑经过慎重考虑,征求了全家人的意见,决定把坐落在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葛岸村北华街的清代祖居无偿捐给家乡创办“岑桑书屋”。书屋原为“奉政大夫第”,面积100.58平方米,为二进一天井砖木结构,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具有岭南建筑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是一座具有珍贵价值的古建筑。2009年以“岑桑祖居”的名义被列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岑桑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的学习和成长,将祖居捐献给家乡作为书屋,为家乡的青少年普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他的胸怀是何等宽广!他的奉献精神是何等高尚!

据乐从镇的同志介绍,2010年6月,“岑桑书屋”在乐从镇政府主持下开始修缮。2011年8月装修完毕通过验收。修缮工程坚持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坚持保存原来的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完整地呈现岑桑的清代祖居原始真实的内部格局和历史风貌,也为乐从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场所。“岑桑书屋”将作为岭南文化教育基地,向广大市民村民开放。书屋设有固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每天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到书屋阅览借书者络绎不绝。节假日时书屋的热闹景象更是令人瞩目,是岑桑家乡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书屋内除了展出岑桑六十年以来曾主持编写、编辑、出版的各种专著、著述、文集等图书及岑桑自己的文集等图书外,还有历史、少儿、管理、人文社科、工具书、教育、古籍、小说、文艺、生活、科技、期刊等门类,共有各种图书和期刊近4000册,可以基本满足家乡读者日常借阅的需求。

书屋大门顶端,刻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岑桑书屋”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书屋内书香四溢,书画连连,当人们进入书屋的时候,犹如参观书画展。二进正门两边悬挂着“将相才能王者度,英雄气节圣贤心”的隶书对联;书屋内挂有广州市原市长杨资元撰写的“绿水长新此处清风拂面,青山不老斯人皓月抒怀”的书法对联;挂有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许钦松“思接千载”的书法作品;挂有著名画家陈永锵的“报尽春阳一树花”的画作;挂有书法家董百振“以文会友海纳百川”的书法作品。二进厅正中悬挂着雷铎撰写的“岑岭高崖千仞石,桑田沧海一朵花”的对联;书屋内挂有画家李醒韬画的“惠风和畅”的画作;挂有书画家苏华的题画“梅花”的书法作品;还挂有连登、李卓琪、梁世雄等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和梁培龙、叶家斌“快意人生”等名家的画作。

整间书屋内,图书与书画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营造了一个和谐、宁静、舒适、雅致的读书环境,是人们看书学习、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岑桑为家乡人民献了一份厚礼,受到乡亲父老们的由衷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