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间接检眼镜临床应用手册(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 魏文斌
- 532字
- 2021-04-04 04:51:00
第四节 黄 斑
黄斑(macular)位于眼底后极部中央,距视盘颞侧1.5~2DD,略低于水平线,呈横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微凹,大小相当于1DD或稍大,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因在离体眼球或死后新鲜标本上为淡黄色,黄斑由此得名。
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较长而密集,含有丰富的黑色素和脂褐质,相应部分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厚而丰富,外丛状层的视网膜组织内含有视黄素,而该区视网膜内层最薄,因此黄斑是后极部色调最暗的区域,呈暗红或红褐色,是眼底检查的重要标志之一。
黄斑的中心为中心小凹(foveola),为视轴线的终端。眼底检查时的光线由内界膜反射于视网膜前的玻璃体内形成一针尖样大小的光亮点,称中心反射(central reflex)。青年人和眼底色泽较深者中心反射较强,婴儿出生4个月后开始出现,40岁以后逐渐减弱或消失。
以中心小凹为中心约1/3DD直径的类圆形区域为中央窝(fovea),为视网膜无毛细血管区(capillary free are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下可清晰显示。中央窝视网膜菲薄,仅有视锥细胞(cone)而无视杆细胞(rod)。中心小凹处视网膜最薄,逐渐向四周增厚,使内壁成为斜坡,检眼镜下可有白色椭圆形轮状反射,40岁以后逐渐消失。这种轮状反射应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的光晕相鉴别,应用双目间接眼底裂隙灯检查或三面镜检查及相干光断层成像(OCT)较易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