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检 查 方 法

在暗室中,被检查者双眼瞳孔充分散大后,平卧于检查台或躺椅上,绘图纸倒置平放在被检查者的胸部,检查者站立于检查台的床头方位,戴上双目间接检眼镜头盔,扭紧头带,接通电源,调试好检眼镜,一手持物镜,另一只手协助打开眼睑,开始检查眼底。检查时重点观察与全面浏览结合起来,既要重点检查病灶,又要浏览整个眼底。发现病灶时,准确将其画在眼底图上,大小按视盘直径估测,位置以时钟方位及距标志线(视盘、赤道、锯齿缘)的距离来确定。

一、 后极部及中周部眼底检查

检查先以较弱的光线从中周部开始,这样给被检查者一个对光线的适应过程,以便用较强光检查后极部时可很好地配合。检查中要允许被检查者有眨眼的机会,以防止角膜干燥,引起被检查者不适感和影响成像效果。
(一) 浏览眼底
浏览眼底技术很重要,若不能掌握,每看一个位置时需重新确定它在整个眼底的位置,这样的结果是把眼底看成一个个孤立的小岛,互相之间无法联系,也就无法迅速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要学会浏览眼底,首先应练习带着呈现眼底图像的物镜做很小的水平横向运动,运动中保证眼底图像在物镜中不消失。要把双目间接检眼镜的整个光学系统看成一条直线,该直线是由检查者的视轴把目镜、物镜、被检查者的瞳孔和要观察的眼底连起来的(图4-7),随着检查部位不同,这条直线像杠杆一样,以被检查者的瞳孔为支点而移动,检查者的头部必须随之运动,以保持视轴与物镜平面垂直(图4-8)。这种自如的协调动作,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来反复练习。浏览时,先在物镜中心找到有视盘的后极部,从视盘开始,沿着某一支血管由后极向周边部观察,到尽可能周边部时再沿其邻近部位由周边部向视盘部观察,如此往返重叠观察一周。被检查者分别注视8个检查眼位,使全部眼底被检查到,没有遗漏。
图4-7 检查者的视轴
图4-8 检查者头部与物镜移动协调一致
(二) 中周部眼底的检查
检查中周部眼底时,被检查眼需配合转动眼球,检查者围绕被检查者的头部移动检查位置或令被检眼转动,手持的物镜及检查者的头部随之移动。如检查被检查者右眼,从鼻上方开始,检查者站在与被检查者注视方向相反的位置,即让被检查者向左上方看,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臀部一侧,检眼镜的光线射入被检查者的瞳孔后,可见红光反射,此时把+20.00D的物镜置于距角膜5cm的光线通路上,可立即得到一个放大的、倒置的眼底实像。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观察赤道部和中周部眼底。当围着被检查者检查时,身体要与物镜同时移动。此过程中,随检查部位不同需被检查者配合注视不同的方向,检查者围绕被检查者的头部移动,但检查者始终保持与被检查者注视方向相反的位置上。如检查6∶00方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的头顶处,令被检眼向下看自己的脚。为检查3∶00周边部眼底,检查者站在被检眼的9∶00处头侧,令被检眼向3∶00方向注视(图4-9)。被检眼向周边注视时,才能看见眼底的周边部,向周边注视,物镜内所见瞳孔呈横椭圆形,此时射入眼内的光线减少,可适当增加光亮度。物镜稍向前倾斜,容易看到赤道部或其稍前的部分,一般不压迫巩膜看不见锯齿缘,但在无晶状体眼,尤其是通过虹膜切除的部分,有时亦可见到锯齿缘。要观察垂直子午线处的眼底,检查者需站在垂直线一侧15°~30°处,并将头向肩部倾斜。有些检查者发现,从物镜焦距稍远处位置接近眼球较容易得到图像,随着接近,后部眼底图像已经倒置,这样较容易找到物镜的焦距。
图4-9 检查者的位置与被检查者注视的方向相反
(三) 后极部眼底检查
最后检查被检查者的后极部,让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的下颌或耳朵,此时视盘、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大血管等后极部眼底呈现在物镜中。仔细观察跨过视杯边缘的视网膜血管及静脉的搏动,可感受到立体层次。观察黄斑的时间应尽量短,以减少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光损伤。
涡静脉壶腹是后极部与赤道部眼底的界线,应认识此解剖标志,它的样子很像红章鱼,颜色依视网膜脉络膜的颜色不同而不同,在正常眼底可能有3~15条,一般是8条左右(图4-10)。
图4-10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所见的涡静脉壶腹
在鼻侧和颞侧眼底,各可见一橘黄色线条样结构,这是鼻、颞侧睫状后长神经,它们沿水平子午线通过脉络膜到达前方,将眼底分成上、下两部分(图4-11),这是水平定位的明显标志。
稀薄的玻璃体混浊在视网膜表面形成细带样的影子,与物镜表面的污点很难区分,此时可旋转物镜,看它是否随之而动,以鉴别。
玻璃体后脱离者,可在视盘前方看到投射于视网膜上的一个环形影子。
检查后极部时,也可使用滤光镜以达到特殊目的,如在绿光(无红光)下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根据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黑色素颗粒的吸收光谱,可反射绿色(无红)单色光,在无红光下,色素上皮层会消失或变薄,神经纤维层清晰可见。
图4-11 眼底分区示意

二、 眼底远周边部检查

检查锯齿缘及睫状体平坦部等远周边部眼底必须结合巩膜压迫法进行。因周边部有虹膜的遮挡,无论如何倾斜头部及物镜,也有一部分眼底无法看到,从眼球外部顶压巩膜,此处视网膜被推入视野中。压迫巩膜可检查远周边眼底,也可从多侧面、动态检查这部分眼底。
观察周边部眼底时,需令被检查者注视要检查眼底的方向,同时检查者需大幅度地移动身体,以保证头部光源能照亮要观察处。此时瞳孔看起来是椭圆形的,要通过这个椭圆形瞳孔的短轴投入光线并获得眼底图像,不是易事,需经过反复训练。
图4-12 检查上部周边眼底时巩膜压迫器的位置
图4-13 巩膜压迫器使用的过程
检查时,检查者用利手的中指或示指伸入巩膜压迫器的体部,检查从上方开始,让被检查者向下看,不用力量,将巩膜压迫器的头部放在上睑睑板上缘12∶00处(图4-12),令被检查者向上看,此时巩膜压迫器向后滑入眼眶,压迫器的体部几乎与眼球平行(图4-13),压迫范围自角膜缘后6~14mm,压迫器置于眼球弧线的切线上,轻轻下压,可产生眼底隆起,通过瞳孔可观察到红—灰颜色交替改变,即压迫时红色消退,此时将物镜插入检查者的视线上,被压迫的眼底清晰可见。获得眼底图像后,可移动巩膜压迫器,连续观察眼底,从各个方向动态观察眼底病灶(图4-14)。这是巩膜压迫器的特殊优越之处,它能使检查者看到没有巩膜压迫器无法发现的病灶,用这个技术,可检查一周锯齿缘和后1/3睫状体平坦部(图4-15)。
压迫眼球的力量因眼压、瞳孔散大的程度及所需检查眼底的位置而改变。但不能过重,以免造成眼球医源性损伤。
图4-14 巩膜压迫器移动时检眼镜下所见眼底
图4-15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所见的锯齿缘
压迫器头的位置应与视轴保持一致,也就是压哪儿看哪儿。检查时,检查者的视线、物镜的焦点、被检眼的瞳孔中央及压迫器头的位置必须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图4-16)。当压迫巩膜时,通过物镜不能看到眼底隆起,这时压迫器与视轴不在一条直线上,检查者若确实在压迫巩膜,应矫正定位,而不是更用力压迫。压迫位置不要太靠前,因锯齿缘距角膜缘7mm左右(图4-17,图4-18),必须在角膜缘后压迫方有效果。
图4-16 目镜、物镜及被检查者眼底的位置关系
图4-17
a、b.压迫巩膜的位置
图4-18 锯齿缘距角膜的距离
检查3∶00、9∶00位置时,压迫器可将眼睑轻轻移动到水平位置(图4-19)或直接压于球结膜上(图4-20),如果患者无法接受,可滴表麻药后进行,以利多卡因为宜,避免应用丁卡因,以免导致角膜上皮水肿而影响观察。
可用任何手持巩膜压迫器,但最好是利手,这样操作灵活。对于右利手者,检查上部眼底时,可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检查下部眼底时,可站在被检查者的左侧;左眼的颞侧和右眼的鼻侧从被检查者的右侧检查,右眼的颞侧和左眼的鼻侧可从被检查者的左侧来检查。
图4-19 巩膜压迫器在眼睑各方向压迫的位置
图4-20 巩膜压迫器经结膜压迫3∶00,9∶00巩膜的位置
在某些情况下,检查周边眼底时,可采用高度数的物镜。因高度数物镜观察视野大,而镜面直径小,便于在鼻子与眼眶之间的凹陷处倾斜操作。
锯齿缘是感光视网膜的最前端,它在眼底的鼻半侧呈扇贝样,正视眼距角膜缘平均6.6mm,而颞侧近似平滑,距角膜缘平均7.9mm。颞下方八分之一周边部视网膜常见典型的视网膜囊样变性,这可以是生理性的,出现于正常眼,它看起来是灰色带状,在锯齿缘处呈胡椒盐状。
因为使用巩膜压迫器可增加眼压,故在某些情况下眼压增加对眼球有危害时,应避免使用,如青光眼、近期眼外伤或8周内做过内眼手术者,可疑有实性肿物继发视网膜脱离时,也禁忌使用压迫器,以免促进肿瘤播散。但应明确,巩膜压迫器不会造成视网膜裂孔,或使原裂孔加大,而且不会促使视网膜裂孔发展成为视网膜脱离。
从视盘至锯齿缘,用20D物镜检查时,差不多3个视野范围,对追查某一病变与视盘等眼底重要结构关系时,可顺序查看(图4-21)。
图4-21
a、b. 用20D物镜检查视盘至锯齿缘约3个视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