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教育概论
- 王战军 马永红 周文辉等
- 1905字
- 2021-04-28 13:03:44
三、稳步发展期(1988—1998年)
学位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专业学位设立,更加体现出当前市场与社会的需求,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学位授权审核的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学位点更加全面与明确,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完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出现,使得教育评估更具有市场导向,能够更好地符合大众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需求,使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走向多元化、规范化、高效化。
(一)专业学位的提出与创立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勇于创造,能够开创新局面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管理干部,要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1984年,教育部研究生司转发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的通知,提出在合适的时机设置工程硕士学位,是我国最初突破单一的纯学术培养模式,开启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的尝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基于此,仅以培养科研人才为目标的学术型学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与现实状况,为更好地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进程也应运而生。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下达《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提出对医学博士生教育进行应用型的探索与改革。同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每个层次特别注重应用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从传统学术型向学术型、应用型并重的模式转变。1989年6月23日,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加强培养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指出:“面向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研究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办学思想上的一次转变。”那时我国的重要人才需求集中于厂矿企业,其解决思路的提出,也是我国首次明确了“职业学位”的概念。
1989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决定成立“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对试办MBA专业学位进行调研。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将“职业学位”修改为“专业学位”,因为专业学位的提法更符合我国国情。同年,又提出:“在我国设置专业学位,是为了促进我国应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加速培养应用学科的高层次人才;是为了改变我国学位规格单一局面的一种措施。”这进一步为我国专业学位的设置提供了思想导向,明确了其重要意义。表1-3为1990—2000年专业学位建立一览表。
表1-3 1990—2000年专业学位建立一览表
(二)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建立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的教学评估发展逐渐成熟,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我国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管理权限下移,社会中半官方、非官方事业性质的评估机构逐步出现并发展。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对高等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的质量评估与检查。此外,文件还明确提出了“第三方评估”的职能与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要重视和加强决策研究工作,建立有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咨询、审议、评估等机构,对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提出咨询建议,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这是在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的进一步表述,《规定》对学术机构等对高等教育的评估活动,仅仅是处于“鼓励”层面,且仅仅是可以“参加”,而《纲要》中则明确要“建立”拥有社会各界专家参与的评估等机构,同时要求政府适当下放权力,由直接的行政管理逐步转变为宏观管理,使得社会评估机构的建立具备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与条件,通过该文件描述,可初见“第三方评估”的雏形。
1994年7月29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在清华大学成立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是我国高校第三方评估机构正式诞生的标志,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及有关咨询服务的社会中介性质机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出现,为我国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该时期教育领域立足需求、管理重心下移的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