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塑造形象

良好的组织形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可以为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信心;可以为组织吸引人才、集中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同时,还有助于组织寻求可靠的合作者和原料、能源供应者,增加投资者信心,求得稳定而优惠的经销渠道,并增进周围社区对自己的了解,得到公众的赞美和支持。所以,塑造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职能,组织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树立、维护和发展组织形象,从这个角度看,公共关系部门是组织形象的“设计师”。

一、组织形象的含义

“形象”,为客观事物的形状相貌之义,又指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从一般意义上说,形象这个词有三层意思:第一,形象是客观事物所有外部状态的反映,并且这种形象不是虚幻的、抽象的,而是直观的、具体的、可图像化的。一件物品的大小、宽窄、方圆等形状,都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第二,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再现。由于人是形象的感受者,任何一种具体事物都可通过人们的感知反映出来,因而形象就成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总体印象。第三,形象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会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形象的本源是客观的,但人们感受它之后,就会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发生作用,成为其选择、采取这种或那种行为的依据。总的来说,形象是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反映,是人们在获取客观事物的大量信息后所形成的综合印象。

所谓“组织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其内涵:第一,组织是塑造自身形象的主体。如果企业的自身状况是令人满意的,那么它的形象就会获得人们的较好评价,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获得较好的总体形象。企业自身状况不佳,是无法获得社会公众良好评价的。第二,社会公众是组织形象感受主体。离开社会公众这一感受对象,组织形象就无从得到反映。第三,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的总体印象。组织形象并不是某个人对组织一时一事的认识结果,而是社会公众经过对组织的长期观察、认识、了解之后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因此,塑造组织美好形象绝非一日之功,而要经过长期、全面、艰苦的努力。

二、组织形象的特征

(一)整体性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组织形象构成因素具有整体性。组织形象是由企业内部的诸多因素组成的,如经济效益、社会贡献、服务的态度、经营特色、技术设施等。企业的某一具体形象只是构成企业整体形象的基础,而完整的组织形象才是对企业具有决定意义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组织形象在表现上要有整体性。在组织形象表现上,往往是某一具体形象比较突出,可能掩盖其他因素所形成的形象。就社会公众来说,他们不可能对企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各个方面的情况都进行评价,总是根据其所了解的状况来认识和评价企业。所有这些都可能造成对组织形象认识的不完整性。因此,要避免组织形象表现上的片面性或不完整性,使广大公众真实地感受组织形象,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总体印象。

(二)客观性

组织形象既然是人们在获取组织的大量信息后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因而组织形象所赖以形成的物质载体即企业原型是客观的。组织形象作为现实企业各方面活动和所有外表等客观事物的映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人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段策划一个企业的形象,但不能在虚幻的基础上构筑组织形象;组织形象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脱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和自然条件而独立存在;组织形象的评价标准,即社会效益、公众信赖等标准,是不以企业经营者或策划者个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因此,塑造或改善组织形象,最关键的在于努力改善企业实际状态。

(三)主观性

组织形象虽然是在企业实际状态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但是作为评价主体即社会公众来说,它是认识主体对企业客体的反映,因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评价带有主观性。社会公众本身具有差异性,即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标准等各不相同,同时他们观察企业的时空条件、审视评价企业的角度和标准也有区别,社会公众对同一企业及其行为的认识和评价就必然有所不同。此外,在组织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活动过程中,必然要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渗透着企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色彩。这种组织形象的主观性离不开企业的实际状态。

(四)相对稳定性

当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以后,即组织形象一旦形成,无论其好与坏、美与丑,一般不会轻易地改变或消失,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企业及其形象因素会因条件限制而不会瞬息万变,即使企业性状及其行为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不会马上改变企业已存在的形象模式;社会公众在经过反复获取企业信息和进行过滤分析后,由表象的感性认识深入到内在的理性认识,从而对企业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即对企业的认识总是倾向于原有对企业的印象,并不会因企业性状及其行为的某些变化而改变对企业的评价。这种现象会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可利用其形象稳定的特点,开展有成效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独立风格,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强大的名厂、名店和名牌效应。另一方面,形象不良的企业,由于形象相对稳定而难以摆脱不良形象的阴影,势必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甚至生存和发展。对此,公关人员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和善于揭露自身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消除负面影响,挽回声誉,重塑形象。

(五)创新性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组织形象形成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不仅在于企业以其独特的个性展示自己的面貌,而且还在于社会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更新、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因而对组织形象塑造会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除了在“硬件”方面展开竞争外,还在“软件”方面即组织形象上展开竞争。后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制胜,就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形象,以其良好的新形象去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三、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一)完善管理形象

企业管理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超一流的企业无不得益于卓越的企业管理。卓越的企业管理不但能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工作效率等,而且能使人产生良好印象,从而消除危机隐患。

北京“肯德基”快餐,为了避免与顾客发生矛盾和纠纷,他们严格执行三条铁的纪律:一是餐厅制作炸鸡严格按“七、十、七操作法”进行。即将一袋鸡放到鸡蛋液中浸七下,再放粉里滚十下,最后再按七下。二是鸡块炸出后超过一个半小时就不能再卖,不管剩下多少都要扔掉,不准作廉价处理,不准给员工吃。三是运用科学手段保证炸鸡分量。在制作过程中,餐厅运用电脑控制机能选用肉鸡体重均达1.13~1.23千克,保证分量。这些做法无疑使“肯德基”强化了管理形象。

(二)塑造企业家形象

1.良好的外在形象

企业家的良好外在形象是从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两方面集中体现出来的。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日本被誉为“经营之神”,为了事业的缘故,他曾经整天忙碌,不修边幅,并且对此未感到有什么不妥。一次,在他理发的时候,理发师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你是公司的代表,却这样不重视衣冠,别人会怎么想,连人都这样邋遢,公司会好吗?”松下幸之助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从此就开始重视起自己的仪表了。

2.优秀的内在素质

人的形象、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志向、心灵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方面是更重要的,对于企业家的形象而言,培养优秀的内在素质尤其重要,它比外在形象具有更长久、更深刻的影响力。企业家优秀的内在素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识,二是决策,三是用人,四是廉洁。

(三)优秀的员工形象

优秀的企业员工形象对于每一个现代企业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其员工衣着整洁、待人热情周到,那么,每一位光临该公司的人都会有一种心情愉快的感觉,有利于业务活动的开展。相反,如果公司员工精神萎靡、衣冠不整、态度冷淡,就会给公众留下很差的印象。实践证明,员工形象好的企业与顾客发生纠纷少,一旦发生也极易解决,使企业远离危机。

(四)文明的网络形象

公关的职能就是塑造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网络公关在这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网络公关,广泛宣传,塑造本企业的服务宗旨、理念、企业文化等,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为了让全世界了解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精神,中国申奥委员会开设了“人文奥运”网站,把一个悠久而又现代化、世界化的北京城,通过网络展现给全世界的人民,也将世界各地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促使奥林匹克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际的体育大盛会和文化大盛会。这是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精神的体现,也是人文奥运理念所追求的目标。网络公关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了解到“人文奥运”这个口号,为宣传北京、宣传奥运做出巨大贡献。

【案例分析】

“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的公关之道

一、背景

2012年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以风卷云涌之势,横扫了中国电视银屏,掀起了全国上下的好声音热,它成为了继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后又一个中国电视史上里程碑式的节目。一时间,“中国好声音”成为了网络搜索的热词,带动了不同行业内对“好声音”现象的持续热捧和不断思考,它为中国电视业带来一股创新力量,具有标榜意义,值得同业者去追问和探索。“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和曾经打造“中国达人秀”的民营制作公司灿星传媒共同合作的。在合作双方看来,“中国好声音”并非一般的综艺节目,而是综艺节目大片时代的重要品牌项目,是浙江卫视大片战略的传承者,也是灿星音乐产业链打造的战略选择。从高度、深度、广度上,该节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浙江卫视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后来居上地发展为卫视大军“领跑阵营”中的一员。2012年,在浙江广电集团“以精英实力创造大众文化”的媒体经营理念指导下,“中国第一梦想频道”横空出世。以梦想立台,“中国蓝”的品牌概念最终找到了着力点,为中国蓝整体品牌的未来运营树立了标杆方向。在成功打造了“中国梦想秀”之后,浙江卫视就开始继续寻找可以替代的节目模式,以延伸其品牌价值。在其他卫视对“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版权不置可否之时,浙江卫视果断决定购买“The Voice”的荷兰版权,因为他们看中了“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梦想秀”在品牌气质上的一致性。

“中国好声音”在制作之初就有长远的眼光:其一,“中国好声音”的运作成功,源于引进国外成熟的节目模式。节目引进了来自荷兰的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版权“The Voice”,而“The Voice”包括节目创意、运营模式和制作,并早已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十分成熟。荷兰版权方还派了荷兰、美国和英国的专家在节目录制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可以说,节目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其二,播出平台广泛,以浙江卫视为主要播出平台,“中国好声音”通过学员推介会、视频网络、微博、电信彩铃等多个渠道,把内容延伸开来,不断扩大节目观众源,使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其三,营利模式广。它把一台比赛,延伸到了其他各个方面,节目延伸到演唱会、个人专辑、广告代言、影视等,造就了传媒的长线盈利模式。最后,成功的节目也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策略与执行

(一)节目层面

在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电视已经进入大规模、大投入、大制作的大片战略时代,凭借精良的制作强大的内容,电视节目才能把握主流,占据制高点,进而引领观众,与新媒体的分众化、碎片化、新鲜灵动进行抗衡。“中国好声音”很大程度上符合了传播学“内容为王”的传播学理念,不论科技怎样发展,传播手段如何更新,“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变。如何吸引受众,如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如何让他们保持持续性的参与热度,是决定内容品质的关键因素。

1.高标准

成功引进荷兰“The Voice”的经验,为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在“中国好声音”的本土化运营和幕后阵容上的投入,则全部采取了高标准,双方拿出了最优质的资源:灿星方面的团队几乎是“中国达人秀”的原班人马,三个导演组、一个地面推介组、一个宣传组,再加上学员管理组、制片组和后期组,共100多人的核心团队加入到“中国好声音”。和所有成熟节目模式一样,“中国好声音”带来了高标准的生产规范,比如根据版权方提供的图纸和数据,从演出场地的材质到舞台的尺寸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四把转椅直接高价从英国空运而来。另外,按照版权模式,节目需配置27台摄像机,场内19台,场外8台,浙江卫视还开来2台高清转播车。到了节目后期,一期90分钟的节目需要从1200分钟的素材中剪辑。从录音棚试音、选歌、调试,到乐队、音响的配合等,一连串功夫,为了出效果,工作量成倍增长。可以说,魔鬼都藏在细节里,好声音节目对细节的考究是下足功夫的。

2.纯净声音

从内容上说,“好声音”是“中国好声音”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选手们唯一的通行证。“中国好声音”和其他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它不是采用一般的海选模式,而是通过全国各地的寻找,或者到当地的学校、酒吧,通过音乐人、电视人等介绍来的,选的时候也是盲听模式,避免因貌识人,影响对声音的判断,4个节目组在全国各地找了4个多月,才找到2000多名好声音。因此,节目本身的起点就比其他节目要高。这些找来的“好声音”不但有一定音乐基础,甚至他们本身有的就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所以,我们才看到后来一场场动人的音乐盛典。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回归音乐本真的质朴表现,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炫技的表演,只有真实好声音的天簌般表达。选手们就像身边的你我他一样,普通又平凡,他们画着淡妆,自然简单的表演,甚至还有光脚就站上台唱歌的。虽然在外貌上毫不惊人,但他们却拥有至上美妙的嗓音,天籁般的音乐让节目回归了音乐本真,让其他华丽包装的音乐节目相形见绌,这种纯净、纯粹、纯洁的质朴情怀,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在浮躁的社会中吹来的一股清新之风,让人无法抗拒。

3.名人效应

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大导师无疑是“中国好声音”第二大核心竞争力。从引进原版“The Voice”,节目组就定了标准,一定要做世界级的东西,所以就必须请中国最好的,没有选择;如果没请到,那么从一开始就不成功了。对评委来说,权威性和多元化是节目品质和公信力的保证。刘欢是引领一代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和影响力都少有人能及;那英是曾经的流行歌坛天后级人物,嗓音独特、演唱颇具风格;庾澄庆是台湾的音乐顽童,他的音乐个性并极具感染力;杨坤的嗓音也非常有个性,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几位评委以各自多元的风格和在领域内的影响力而闻名。几个导师中,那英和刘欢是最先确定的,节目组再跟他们开会商量其他两位导师的人选。因为除了必须是一线音乐人外,还必须是跟他们关系比较好的,这样在台上才能顺利互动。而事实上,导师之间的相互调侃和为争抢学员而发生的争执等,都充分证明了在导师的选择上,“中国好声音”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二)全方位缔造整合传播公式——起于公关,超越公关

媒体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容,还取决于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产业互动的具体形式。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仅是内容的成功,更是公关的成功,“内容为王”的理念不能脱离市场而独立存在。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内容为王”观念真正的意义在于:媒体的竞争与公关最终是通过内容来实现而非一切从内容出发。所以,公关的作用对内容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1.微博营销

2005年超女的成功,是“电视+手机短信”的成功;而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则是“电视+微博”的成功。好声音抓住了时下最流行的社会化营销方式——微博,通过微博造势,形成舆论热点并成功地将很多不看电视的观众重新拉回到电视机旁。首期节目播出后,微博上的各路明星如姚晨、冯小刚、王菲等大牌明星纷纷发表看法,引起粉丝的争相转发讨论,经过一周的微博发酵,第二期节目收视大涨,并在微博上形成讨论场,持续发酵。“中国好声音”还开设了官方微博,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充分利用网上庞大粉丝团的互动,将粉丝作为潜在营销对象,推动好声音成为微博话题王,而微博上的明星们发表的高度正面评价,也为后来的微博营销奠定了良好基调,从而实现了浙江卫视品牌节目的有效传播。“中国好声音”在微博上的营销凸显了微博营销高速便捷、低成本、多媒体、受众面广泛的特点,为微博营销树立了典范。

2.广告营销

“中国好凉茶,中国好声音”,随着节目的走红,节目赞助商加多宝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从原来广发英雄帖,到后来的门庭若市,好声音的广告营销也有它的契机和方法。从最初的冠名几经易主到最后敲定,“中国好声音”利用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商标纷争,抓住契机,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共赢。随着节目的走红,广告价格一路提升,广告商络绎不绝,广告费从最初的每15秒15万飙升到每15秒50万,占满90分钟节目时长中的22分钟广告时间。广告在首播市场有一定控制,节目就设置重播,分别在周五周六非黄金时段,做了打包的套播价格销售,当套播达到饱和状态,还有客户要跟进,就做植入资源。所谓植入就是除了冠名之外,还有互动支持,手机独家支持这类的,对有限资源进一步开发。另外是打造衍生节目带,利用一些衍生子栏目,比如节目后的“酷我真声音”“舞动好声音”等子栏目,满足广告业主对节目的跟进需求,弥补节目因时间有限而带来的广告损失,提升核心节目的边际价值。

3.节目内容营销

利用节目推介会、故事营销、话题营销等手段,不断扩大节目品牌知名度。“注重推介会,挖掘好故事”,“中国好声音”在节目开播时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开展不同形式的推介会,邀请不同的明星参与助阵,与现场的观众、歌迷交流,为节目宣传造势。除节目推介会外,浙江卫视还联手爱奇艺独家打造了“中国好声音学员推介会”,旨在更大范围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寻找更多优质的“中国好声音”。此外,节目组也对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充分考虑到中国观众喜欢故事的收视习惯,在展现“好声音”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声音背后故事的挖掘。正是通过这种故事营销,观众不仅记住了一个个好声音,更深深地记住了每个具体的人,人的形象和价值被不断放大。还有就是利用话题炒作,不同时间、不同阶段,节目组不断地制造具有营销价值的新闻和事件,以多种媒体渠道,海量式投递的推广方式,让节目一直处于话题讨论的漩涡中心,以达到品牌影响力渗透和知名度扩展的营销目的。多种营销手段让节目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断扩展,成为舆论热点。

三、结语

正因为“中国好声音”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节目思维模式,涵盖了制作、节目和营销几个方面,从最初战略定位的高屋建瓴到制作水平的高标准和制作方式的考究,再经历对节目内容的独特定位和准确把握,最后通过从内容出发的多种营销手段,大力推广了节目的品牌效应,不断催生了好声音热的舆论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一个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的时代,虽然类似好声音这样的歌唱真人秀节目很多,像2012年就有青海卫视“花儿朵朵”、东方卫视“声动亚洲”、山东卫视“天籁之声”、辽宁卫视“激情唱响”和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等多个同类节目,但是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同类市场半壁江山,甚至连制作团队都没料到它会这样火。这不是偶然的,分析其原因,除了它表现的纯净声音和励志故事让观众深受感动外,更是因为“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者在制作节目之初对节目各个层面的深入理解,使节目契合了观众需求,符合了主流价值观,满足了公众对精神产品的审美需求,反映了电视发展规律,甚至预示了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与思考

运用本章所学知识,从公关工作的职能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公共关系的六大职能。首先介绍了采集信息的内容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的途径;其次说明了什么是组织形象及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接着指出企业在做经营决策前应该进行决策咨询;最后阐明了对信息的传播推广和引导的必要及内容,以利于读者理解这些职能的作用和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思考与练习】

1.公共关系有哪些职能?

2.公共关系塑造组织形象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3.如何进行信息的传播推广,注意事项有哪些?

4.组织如何与外部进行有效的沟通?

5.假如你是某五星级宾馆的公关部经理,该宾馆落成即将开张营业,你觉得在营业前应该如何塑造宾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