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面塑的中国审美

教授屈浩面塑的老师是当时中国传统面塑艺术顶级大师“面人郎”的大徒弟张宝林。面塑在当时是传统民间工艺品,通常是放在工艺品商店,装在小玻璃罩子里展示或售卖的。但屈浩敏感地觉得,面塑艺术可以和餐桌艺术、美食艺术结合在一起,运用到宴席和烹饪作品中。

屈浩回忆说,当时一起学面塑的都是颇有造诣的名厨师,如西城区的冷菜大师、砂锅居的技术顾问李玲珍。

凭着兴趣,屈浩自费学习传统面塑,当时的学费加上工具材料要1000元左右,相当于屈浩两年的工资。他白天在单位炒菜,晚上去上课,回家再练习面塑。

学会了传统面塑,屈浩就开始创新。传统面塑往往是在底座上站立着的人,屈浩则为面人加上骨架,结合巧克力雕、黄油雕的技法,让人物悬空“飞”起来。

这为屈浩参加世界比赛时加入面塑雕刻作品奠定了基础。1996年,到新加坡参赛时,屈浩借鉴象牙雕的作品图形,利用面塑的技法,在食材上雕塑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立体生动作品。水帘洞外有很多小猴子摇旗呐喊,孙悟空驾着筋斗云穿过南天门飞在半空,南天门下是盘龙的汉白玉栏杆。旁边的四大天王、带着哮天犬的二郎神被打得丢盔卸甲。玉皇大帝带着文武百官、太上老君在一旁观战。屈浩制作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面塑作品吸引了很多评委的目光,让屈浩拿到了高分。

通过学习面塑,屈浩不仅赢得了国际大赛的金奖,而且对菜品的艺术审美和呈现方式也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