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经营困境

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贸易效益下降。许多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中小型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更是遇到发展瓶颈。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和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恶化。

一、纺织服装企业内在问题

(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问题

纺织服装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国际市场日益严峻,服装出口已是困难重重。从产品档次来看,中低档产品比例过大,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特别低;从产品单品价格来看,我们产品的出口价格仅相当于意大利和法国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从服装设计能力来看,我国服装的设计能力比较弱,没有引领时尚潮流的能力。服装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低附加值位置。在产业链中“研发—制造—营销”形成了U形曲线,生产制造环节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即研发和营销两端创造的附加值大大高于位于中间的制造业。据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业利润率在2%~3%,研发和设计利润率在20%~50%,品牌和营销的利润率达20%~50%。曲线的两个上翘的两端代表那些竞争力强的企业:左端是以知识产权为主导的创新企业,右端是以品牌为主导的优秀营销企业,而中间深陷的弧底部分是大量的制造企业。美国供应链理事会将这个曲线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而中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都位于中间深陷的弧底部分,成为“世界代工厂”。

(二)纺织服装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在纺织配额取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空前扩大的情况下,加上国内产业政策的支持,投资大幅增长,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国内长期以来纺织业投资过于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它主要表现为:纺织服装产品结构不合理,以中低档服装生产为主,这在出口贸易结构中反映出来。纺织行业规模大,纺织、化纤产业初加工能力过度增长,同行业竞争激烈,而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各种高科技含量纺织纤维和面料欠缺,部分高档纺织原材料需要依赖进口。大量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家用服装的加工,生产重复和低端的产品,产品低价竞争,质量低劣,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和浪费,反映在企业国际贸易即大量的低价出口,严重危害企业利益,同时构成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反倾销”和“反补贴”即“双反案件”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结果是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也造成大量中小型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关闭转型。

(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传统外贸经营方式没有彻底改变

很多外贸企业还是习惯于作为国内和国外客户的采购和销售代理,利润来源于佣金或差价。外贸公司只是中间商角色,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不占主导。

经过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大量国内外贸公司的业务以代理业务为主。其业务特点是:

(1)国外客户和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直接联系,他们是真正的买卖关系。实际业务表现在国外客户带着订单直接在国内寻找生产厂家下单生产,与国内厂家具体谈判订单产品价格、质量、交货时间和付款方式等等交易条件,或是工厂通过产销会或网上营销等各种渠道,自找外商购买他们生产的产品,而由国内厂家或外商找到外贸企业代理办理进出口业务手续。

(2)国内外贸企业不介入具体产品具体订单的情况,甚至不必懂得经营产品,单纯替国内生产企业和国外客户办理货物的报检、报关、物流、外汇结算等进出口手续,收取微薄的手续费。他们的优势在于懂得外语和外贸进出口程序,有一定的经营资金和企业信誉,但由于没有介入整笔业务,不熟悉国内生产企业和外商,经营风险较大。国内外贸企业被骗税骗资金的案例屡见不鲜。

从图1-1可以看出外贸企业作为中间商的业务特点,外贸企业从事这种外贸业务活动技术含量低,不仅没有经营产品更没有外销渠道,谈不上外贸营销,都是利用企业的资金能力和从事外贸业务经验及人才优势,作为生产企业对外销售或承接外商到国内采购的代理业务。外贸企业对产品特性、生产过程和品牌设计几乎没有了解,只是从事商品进出口的单证报关等流程业务,自然谈不上从事产品经营的专业性。因此利润极低,业务地位岌岌可危。国内生产企业和外商一旦不缺外贸操作能力和资金,很容易抛开外贸企业的中间商角色。这也是目前大量外贸企业经营利润低下,业务难以维系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外跨国公司直接进入中国采购,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销售,电子网络营销的日益普及,外贸企业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很多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图1-1 外贸企业传统业务代理关系

外贸企业的传统代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纯代理,即外贸公司的业务仅仅是帮助生产工厂或外商办理进出口手续,但不垫付资金,只提供外贸操作中的单证和审单等工作。外商货款到达外贸公司账户后,外贸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转账给工厂。外贸公司与工厂结算时,一般只收取工厂的1%的货款额作为代理费。这种代理形式简单,风险较小,也是利润最低的代理业务。

(2)服务性代理,包括打包贷款、垫资和提供审单、证等工作。外贸企业不仅帮助代工厂办理进出口业务手续,还根据与代工厂的业务密切程度和其信誉情况,垫付一部分资金给工厂用于经营采购原材料,帮助工厂企业顺利完成订单。外贸企业一般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风险性来收代理费。在垫资时要求提供担保。外贸企业参与订单的程度加深,但通常除资金外,其业务活动与纯代理差不多,都是集中在货物进出口业务手续的办理。

(3)买断,即生产工厂将出口订单与外贸公司合作,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双方协商合适的外汇结算汇率,外贸公司收到外商外汇后以一个恰当的汇率结算给工厂,而不收取工厂的代理费。其代理费其实已包含在双方协商的汇率里了。因为出口有退税,所以这个汇率一般比外汇牌价要高得多。这种业务账面上看似自营出口业务,外贸企业以自营出口业务做账,但其实还是离不开图1-1的业务模型。外贸企业依然没有掌握业务的核心价值点,没有掌握外商营销渠道,没有全程安排生产和质量管理,更没有产品的设计。

二、企业经营外部因素

(一)国内经营环境影响

1.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外贸法,放开外贸经营权限制,经营者范围扩大到个人

国内外经营环境的放开,加上大量纺织服装产品积压,国内大批中小企业甚至个人纷纷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加剧。特别是中小企业以低价作为竞争手段,加剧了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条件恶化,效益降低。原来需要外贸代理出口的纺织服装生产厂家也可以直接自营出口业务,这不仅让作为中间商的外贸企业失去作用,而且这些生产厂家拥有自己的产品,直接加入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外贸企业原来拥有的外贸特权不复存在。

2.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服装加工生产这类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目前我国国内成本提高很多,劳动力成本提高尤为明显。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甚至招不到工人,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一些生产企业不得不将工厂外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内陆和东南亚地区。国家鼓励创新和高科技产业,高污染、高能耗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几度下调出口退税率,纺织服装对外竞争力下降。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更让外贸企业成本没有优势。

(二)国外经营环境影响

1.2005年以后中国纺织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国外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各种贸易壁垒措施盛行

纺织服装配额的逐步取消,给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大量的纺织服装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很多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冲击,纷纷运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和措施,限制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各国对中国出口的制裁和限制不仅在发达国家实行,而且蔓延到与我国有相同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各国纷纷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与此同时,反倾销也被频频采用。各种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主要产生条件是: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16条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242段达成的“特保条款”,为后配额时代进口国对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设限提供了依据。而欧美对中国滥用特保,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向中国树起纺织品贸易保护的大旗,贸易限制成了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国际贸易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第二,国内纺织标准的落后和各国对外贸政策和标准的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到中国国内,中国企业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往往受到绿色贸易壁垒和苛刻的临时发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第三,中国纺织服装的大数量、低附加值和低价格也为欧美等国对中国纺织服装设限提供了条件。在政治上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的阻碍,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国内和地区内部政治上的目的和压力。

2.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世界消费市场的缩减与我国的大幅出口增长矛盾加剧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美国纺织服装消费市场的需求增长,2009年美国纺织服装进口额为899.24亿美元,比危机前的2007年下降了16.21%。美国纺织服装市场是全世界纺织服装产品最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美国也是中国纺织服装第一大出口市场,因此其消费市场的缩减对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影响很大。同样的,欧盟市场也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点市场。欧债危机使欧洲市场需求低迷,消费能力缩减,欧洲一些企业信用度降低,贸易收汇风险加大,这些更让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困难重重,经营风险加大。近几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放缓很大的原因就在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外贸出口增长曾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其作用在减少,外贸企业经营瓶颈凸显。

3.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成本低,纺织服装工业发达,竞争能力增长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逐渐把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转移到周边国家。他们的纺织服装产品跟我们类似,成本低廉,与我国产品形成竞争。

(1)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人口多,纺织工业基础较好,从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加工,有一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近年来,印度的纺织品和服装在全球纺织服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美国和欧盟重要的纺织服装进口来源地。印度的纺织服装业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力成本低,据统计2000年劳动力工资水平,印度为0.58美元/小时,低于中国的0.69美元/小时。第二,纺织原料特别是棉花数量充足,价格低廉。它决定了纺织产品的低价优势。第三,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纺织业改革,取消国内外投资限制,放宽行业准入,缩小全棉与化学纤维及纱线之间的税差。1999年印度启动“纺织技术升级基金”计划,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纺织工业,如织布、印染和服装制造业。政府推出“出口服装园(APE)”和“纺织中心基础发展计划(TCIDS)”,鼓励专业纺织公司集中到服装出口区落户。为搬迁企业免除劳动管理限制,提供土地、信用及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实行出口免税制度,并给与小型企业优惠利率鼓励。在此政策措施推进下,国外很多品牌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到印度设厂,定牌生产加工出口纺织服装产品。

(2)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国家,北邻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拉丁美洲占第二位。纺织服装行业是墨西哥经济支柱产业,同样具有从纤维、纺纱到成衣完整的产业链。纺织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但纺织原料缺乏,纺织业所需的棉花、纱线和面料80%从美国进口。服装出口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80%以上。郭燕.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99.墨西哥的优势主要是邻近美国这一主要出口市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节约了产品运输成本,容易掌握美国市场变化。同时,1994年与美国、加拿大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墨西哥的纺织服装出口提供优于别国的政策支持,成为中国北美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该协定签订后,其独特的原产地原则直接保护了区域内贸易,无形中区域以外国家的贸易就受到不公正待遇。墨西哥对美国出口免关税,而中国对美国出口需要17%的关税。为了应对中国产品的竞争,墨西哥政府还制订了一些保护本国纺织业的措施,如降低纺织行业的原材料进口税,降低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打击纺织服装走私,扩大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等。

(3)土耳其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接处,接近东欧、中东和北非国家,地理位置便利。1996年欧盟与土耳其签订《关税同盟协定》,与欧盟国家互相取消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和关税,具有进入欧盟市场的便利条件。同时,土耳其的纺织服装行业在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服装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近年来对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使土耳其的纺织服装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进步很快,很多国际品牌都在土耳其设厂生产。土耳其还是世界棉花和羊毛产量的第五位,纺织原料供给丰富。土耳其服装生产商协会制定了2005—2010年土耳其服装工业生产规划,制定了服装业的生产和出口目标,确定伊斯坦布尔为时装中心,安内托利亚为服装生产中心,东南安内托利亚为棉花产业中心,同时制定了生产、市场开发战略和配套鼓励措施。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特别是在欧盟市场成为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2004年3月,土耳其与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的纺织品行业组织签署《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接受提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继续实行配额管理。2004年6月,已有45个国家的90多个专业组织参加了该宣言的签名。这些国家很多是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出,很多发展中国家以纺织服装工业为重要经济产业,共同应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2004年土耳其还对中国42种纺织服装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虽然该宣言最终被世贸组织否决,未能延长纺织品和服装配额,但这些国家和组织的联合行动,在国际上造成一定影响,欧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

(4)越南纺织服装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劳动力低廉,加工成本低。全部纺织服装工人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5%。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9%,出口占全国出口的15%。纺织服装业是越南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行业。根据越南纺织服装业2010年发展策略,政府提出纺织服装业要发展成为越南的出口创汇主力军。具体发展思路是:纺织业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大力推进纺织业发展。吸收和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投资生产;投资注意环境保护;集中财力引进现代化技术和专业设备,注重新产品设计,巩固国际市场信誉;按照国际标准重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服装业推进国有服装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办厂,加强产品设计,提高质量。同时扩大棉花、桑树种植面积,加强对各种纺织原辅材料、化工印染原料的投资,逐步取代进口。鼓励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和零部件的生产,健全纺织服装工业产业链。

(5)巴基斯坦也是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巴基斯坦的支柱产业,占全国制造业的46%,纺织服装就业工人占制造业就业的38%,纺织服装出口占全国出口的66%。郭燕.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219.其纺织服装业的优势也主要在劳动力成本低,并且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棉花、纱和布生产国,原材料丰富。纺纱织布能力强,为服装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其纺织服装出口也是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主要市场,构成对中国的竞争态势。

国内外经营环境的恶化,使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效益下降,中小外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国内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急需改变经营模式,克服传统贸易方式的弊端,重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以美国市场为例,看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困境

美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纺织服装进口市场,其进口额超过全世界进口总额的20%。该市场容量大,消费层次多样化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吸引世界各主要纺织生产大国,争相将各种纺织品输出到美国市场,以求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美国市场一直是很多纺织服装主要出口国的必争之地,竞争十分激烈。跟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美国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占有重要地位。纺织配额制度的取消给出口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点对中国尤为明显。2005年以后中国对美国的纺织贸易增长迅速,对美国纺织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与别的竞争对手的矛盾和冲突更加白热化。中国被推向美国贸易保护的风口浪尖,中国在美的纺织贸易环境正不断恶化,遭受越来越多的贸易报复措施。从中美纺织服装贸易可以看到,中国纺织服装外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特别是中国外贸企业目前遇到的主要贸易困境。

(一)美国纺织品市场的贸易壁垒

由于纺织产业不是美国的优势产业,其产业向外转移,美国长期在纺织品贸易中以进口为主。这造成美国在纺织品贸易的长期逆差。进口纺织品一方面使美国消费者受益,可以获得低价的纺织产品,同时也给美国国内的纺织工业和工人就业带来压力。因此,美国在纺织品贸易中一贯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设置各种壁垒限制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产品进口。美国纺织品市场中的壁垒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壁垒。美国纺织品进口平均关税约20%,是其所有商品进口平均关税的10倍左右。服装进口关税一般均在20%以上。二是技术性壁垒。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又称“绿色壁垒”,它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由,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法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这些强制性技术标准以美国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达到。三是启用保障条款。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贸易法中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有关条款的修正案。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向美国出口纤维制品、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修正案的宗旨是保护美国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引用我国入世议定书纺织品市场保护条文的最终规则,美国及其他世贸成员国如认为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及服装扰乱市场,损害他们国内的纺织行业,可以要求与我国谈判,必要时可实施配额限制。其运用“双反”措施,即“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手段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惩罚性的打击。这些政策和措施使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日趋复杂和艰难。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分析

1.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纺织服装贸易逆差严重

据美国商务部纺织服装办公室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总额达到191.96亿美元,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的20.66%。2007年达375.11亿美元,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的34.95%。2008年金融危机后虽然增速放慢,2009年甚至比2007年总额有所下降,但中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比重已占美国纺织品总进口额的40.31%。近两年虽然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纺织服装依然保持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国家的第一位,接近40%。纺织服装贸易是两国贸易关系的重要内容。

表1-10 2015—2016年美国纺织服装进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纺织服装办公室网站http://otexa.trade.gov/msr/catV0.htm计算

而美国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纺织服装额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010.626百万美元和898.657百万美元,分别有42192.826百万美元和37618.491百万美元的逆差。根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纺织服装办公室网站http://otexa.trade.gov/exports/e5700.htm计算两国贸易逆差大,反映了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和互补关系。但这也是造成双方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2.中国出口美国市场以服装和制成品为主,而纱和布等非服装纺织品占的比重较少。而美国恰好相反,这反映了两国纺织服装业的互补关系

从表1-11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货物中以服装为主,占到七成以上,而其他纺织品如纱、布等仅不到三成。美国出口中国市场数额比进口少很多,2015年美国纺织服装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421.93亿美元,而2016年虽然中国出口贸易放缓,但是还存在376.18亿美元的逆差。美国纺织服装业不占优势,其中服装出口仅仅占7%左右,而主要以纺织品出口为主,占了九成以上。

表1-11 2015—2016年美国与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纺织服装办公室网站http://otexa.trade.gov/exports/e5700.htm计算。

中美纺织服装进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与国际产业转移和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的纺织企业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最先开始与国际资本和市场融合起来。随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东盟国家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接受国。这些国家和地区把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加工装配程序,向劳动力成本低的中国转移。外资通过在中国投资,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序。特别是美资企业更是如此。中国国内只赚取商品生产中的加工环节收益,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绝大部分被美国企业从对美返销中赚走了。而日韩、中国台湾省、东盟等也把中国作为其扩大出口的平台,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从母国或原地区进口原材料、中间半制成品、生产设备,将整个产品生产加工工序转移到中国加工制作,然后将在中国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出口到美国。因此中国对美纺织品贸易主要以服装等加工产品为主,而且外资企业的对美出口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也是中美纺织品贸易顺差日益扩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

(三)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低微

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因为国内纺织服装工业发达,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劳动力及原料相对美国成本低,在美国市场取得价格竞争优势。除了成本因素外,中国产品的低价出口还得益于配额的取消,使出口商不必受配额和价格的限制,也不必为配额支付额外的费用。再者,相对宽松的市场准入使更多的中国供货商在美国市场低价竞争。同时,美国商人在配额取消后也借此向中国出口商压价。配额取消的好处很大部分落入美国商人手中。另外,美国市场激烈的竞争情况也使中国产品必须面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对手,在没有品牌和专有技术的情况下,只能靠低价来争取比较优势。

2.美国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产品面临众多对手

如前所述,很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在纺织产业拥有比较优势。如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国,他们同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政府也鼓励发展纺织工业来吸收众多的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这些国家也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投资的重要地区。他们与中国处于同一层次的分工,产品相似,价格接近,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而日本和欧盟国家在美国市场主要占领品牌产品市场,他们拥有高技术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占优势,价格高、利润好。中国在这方面较弱,难以与他们竞争。另外,美国在北美与加勒比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在地理位置和贸易政策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与美国贸易中更为有利。因此,中国在美国纺织品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靠价格低廉占据市场,只能使我们的贸易条件恶化,不利于纺织工业的长远发展和贸易利益的获取。

3.双方贸易逆差问题越来越严重

美国对世界纺织品贸易一直以来都是逆差,而对中国贸易逆差最为严重。从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严重性。虽然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是目前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质疑美国方面统计的口径和准确性,认为美方夸大了对中国纺织贸易的逆差情况,但从统计数据我们看出中美贸易逆差的严重性。中国在美国对全世界的纺织贸易逆差中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后配额时代”以后逆差增长速度发展很快,呈逐年增长趋势。它成为中美纺织贸易面临的一大问题,美国由此加大对中国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对美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4.美国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中国产品受到的“双反”措施等贸易壁垒日趋严重,扩大对美出口受限

美国纺织品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日益增长和严重性,使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保护白热化。如前所述,随着纺织配额的取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越来越多运用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如以“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手段给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市场制造各种障碍。很多中国企业产品不断接受调查,疲于应诉,或见于应诉程序繁杂,费用高,放弃应诉而被征收高额惩罚关税,不得不退出美国市场。它给中国纺织出口造成严重障碍。

5.金融危机使美国国内市场萎缩,中国产品要保持对美出口快速增长已困难重重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后进口额下降了,中国纺织品对美的出口同样受到影响。虽然这两年开始慢慢复苏,但总体经济不容乐观,美国纺织品消费市场萎缩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这两年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要获得较快增长不易。我们国内纺织产品过剩的情况会继续持续,尽快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必须解决的问题。

6.中国国内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币值升值趋势,都给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总体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带来各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成本提高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上人民币有不断升值的潜力和预期,美国方面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兑美元近几年升值明显,给国内企业出口造成较大困难。

从中美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还是很强大。纺织服装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和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反映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但是从上述分析,我们清楚了纺织服装贸易目前发展的困难和瓶颈,特别是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发展艰难。在目前国际经济和市场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已快速走向国际市场,经济更加开放,对国际分工的参与更加深入,这迫切要求我国的外贸企业顺应经济发展和转型,增强竞争力,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经营特点,尽快转变发展模式,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继续发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