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之分类

分类之应用,始于事物,中于学术,终于图书。尧之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定四时成岁”,见《尚书·尧典》。依时分类之始也。舜之分命伯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各司庶绩,见《尚书·舜典》。依事分类之始也。《洪范》之分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则事物性情,莫不区分类别矣。《尚书》各篇之著作年代虽尚未能确定,然应用分类之法以辨别事物,则古已有之。《易象》称“君子以族类辨物”,《同人》。《系辞》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见矣”。“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之为术,纯乎依推类演绎之法以行之。盖古之哲人积累多数经验,区分事物,取其类似者比附之,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乾文言》。从而为之说辞,以断其凶吉。观乎殷虚《卜辞》已知应用此术,则推类之始固不仅殷周为然矣。沿及战国时代,则论学者亦无不善用此种推类论理之术。如《孟子》:“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万章下》。“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于人而疑之?”《告子上》。“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告子上》。《礼记》“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乐记》;《荀子·乐论》。《荀子》尤善言类,且以类为人事最高之标准。“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王制》。其论理之最要方法也。“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天论》。其论政之最大策略也。“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一,辨则尽故。”《大略》。其论人之最高圭臬也。又称“群而无分则争;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富国》。故其《王制》序官,分述大师、司空、治田、虞师、乡师、工师、伛巫、跛击。治市、司寇、冢宰、辟公、天王之职事,责任了然,各有分异。撰《周礼》者因之,详列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之官属职责,纤悉周到,经纬秩然。自古分类序官,未有若斯严密者。其为政治学家之理想制度原属显然,不待分辨。然从分类学史论之,事物分类至《周礼》而叹观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