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 阎小萍 张烜 翁习生
- 5847字
- 2020-08-28 10:44:24
第七节 治疗方法
一、中草药辨证论治
1.风湿痹阻证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加减:关节肿者,加苡仁、防己、萆薢以利湿;痛剧者,加制附片、细辛以通阳散寒;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片姜黄;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选加牛膝。
2.寒湿痹阻证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加减:关节肿胀者加白芥子;关节痛甚者加细辛、乌梢蛇、露蜂房;关节僵硬者加莪术、丹参。
3.湿热痹阻证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
加减:伴发热者加生石膏、青蒿;关节发热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关节肿甚者加土茯苓、猪苓以化湿消肿;关节痛甚者加海桐皮、元胡、片姜黄。
4.痰瘀痹阻证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黯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方药:小活络丹加减。
加减:关节肿胀,局部发热者可加虎杖、山慈姑;关节不温者,可加干姜、细辛;皮下结节者,加连翘、土贝母;关节肿痛日久,加用破血散瘀搜风之品,如炮山甲、露蜂房、蜈蚣、乌梢蛇等。
5.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 ,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活络祛邪。
方药:八珍汤合蠲痹汤加减。
加减:关节触热加草河车、络石藤;血虚致瘀,症见皮下结节或瘀斑者,酌加鸡血藤。
6.肝肾不足证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治法:补益肝肾,蠲痹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加减:偏于肾阴不足,选加知母、黄柏、菟丝子、龟板;偏于肝阴不足,症见肌肤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屈伸不利,重用白芍,选加枸杞子、沙参、麦冬;四末不温者,加附子、鹿角胶。
二、中成药辨证论治(表2-5)
表2-5 类风湿关节炎中成药辨证选用
1.风湿痹阻证
(1)复方夏天无片
药物组成:夏天无,夏天无总碱,制草乌,豨莶草,安痛藤,鸡血藤,鸡矢藤,威灵仙,广防己,五加皮,羌活,秦艽,蕲蛇,麻黄,独活,全蝎,僵蚕,马钱子,防风,苍术,乳香,木香,川芎,丹参,当归,三七,冰片,牛膝等。
功效:驱风逐湿,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栓形成肢体麻木,屈伸不灵,步履艰难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用法:口服,薄膜衣片每片0.32g,一次2片,一日3次。
(2)祛风止痛片
药物组成:老鹳草、槲寄生、续断、威灵仙、独活、制草乌、红花。
功效:祛风寒,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用于风寒湿邪闭阻、肝肾亏虚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肿胀、腰膝疼痛、四肢麻木。
用法: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3)疏风活络片
药物组成:马钱子(炒)、麻黄、桂枝、防风、秦艽、菝葜、木瓜、虎杖、桑寄生、甘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局部畏恶风寒、四肢麻木、腰背疼痛。
用法:口服,每片0.3g,一次2~3片,一日2次。
(4)木瓜丸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白芷、海风藤、威灵仙、木瓜、鸡血藤、川芎、当归、人参、狗脊(制)、牛膝。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
用法: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5)骨龙胶囊
药物组成:狗腿骨、穿山龙。
功效:散寒止痛,活血祛风,强筋壮骨。
主治:用于肝肾两虚,寒湿瘀阻所致的痹病,症见筋骨痿软无力,肢体腰膝冷痛,风湿性关节炎、RA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粒0.5g,一次4~6粒,一日3次。
2.寒湿痹阻证
(1)复方雪莲胶囊
药物组成:雪莲、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延胡索(醋制)、木瓜、香加皮。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逐湿,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骨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粒装0.3g,一次2粒,一日2次。
(2)通痹片
药物组成:制马钱子、金钱白花蛇、蜈蚣、全蝎、地龙、僵蚕、乌梢蛇、麻黄、桂枝、附子、制川乌、桃仁、红花、没药(制)、延胡索(制)、穿山甲(制)、王不留行、丹皮、阴行草、大黄、鸡血藤、川牛膝、续断、羌活、独活、苍术(炒)、防风、天麻、薏苡仁、路路通、木瓜、伸筋草、人参、黄芪、白术(炒)、砂仁、当归、香附(酒制)、广木香、枳壳、朱砂。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调补气血。
主治:用于寒湿闭阻、瘀血阻络、气血两虚所致痹病,症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RA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片重0.3g,一次2片,一日2~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3)寒湿痹颗粒
药物组成:附子(制)、制川乌、麻黄、桂枝、细辛、威灵仙、木瓜、白术(炒)、黄芪、当归、白芍、甘草(制)。
功效:祛寒除湿,温通经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困重或肿胀、局部畏寒;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口服。开水冲服。一次3g(无糖型)或5g(减糖型),一日3次。
3.湿热痹阻证
(1)四妙丸
药物组成:盐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用法:口服。每15粒重1g,一次6g,一日2次。
(2)湿热痹胶囊(颗粒)
药物组成:关黄柏、苍术、粉萆薢、薏苡仁、汉防己、连翘、川牛膝、地龙、防风、威灵仙、忍冬藤、桑枝。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
主治:用于湿热痹证,症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
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3)新癀片
药物组成: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等。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用法:口服。每片重0.32g,每次2~4片,每日3次。外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
4.痰瘀痹阻证
(1)瘀血痹片
药物组成:乳香(炙)、威灵仙、红花、丹参、没药(炙)、川牛膝、川芎、当归、姜黄、香附(炙)、炙黄芪。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主治: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感,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可有硬结或瘀斑。
用法: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2)盘龙七片
药物组成:盘龙七、当归、丹参、红花、乳香、没药、木香,支柱蓼、重楼、过山龙、羊角七、八里麻、老鼠七、青蛙七、珠子参、缬草、秦艽、络石藤、壮筋丹、伸筋草、白毛七、祖师麻、川乌、草乌、铁棒锤、五加皮、竹根七、杜仲、牛膝。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滋养肝肾。
主治:用于风湿瘀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刺痛或疼痛夜甚、屈伸不利,或腰痛、劳累加重;或跌打损伤,以及瘀血阻络所致的局部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及软组织损伤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片重0.3g,一次3~4片,一日3次。
(3)祖师麻片
药物组成:祖师麻。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瘀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肿痛、畏寒肢冷;RA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片重0.3g,一次3片,一日3次。
(4)小活络丸
药物组成: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没药。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
用法:口服,每丸重3g,每次1丸,每日2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5)大活络丸
药物组成:蕲蛇、乌梢蛇、全蝎、地龙、天麻、威灵仙、制草乌、肉桂、细辛、麻黄、羌活、防风、松香、广藿香、豆蔻、僵蚕(炒)、天南星(制)、牛黄、乌药、木香、沉香、丁香、青皮、香附(醋制)、麝香、安息香、冰片、两头尖、赤芍、没药(制)、乳香(制)、血竭、黄连、黄芩、贯众、葛根、水牛角、大黄、玄参、红参、白术(麸炒)、甘草、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骨碎补(烫、去毛)、龟甲(醋淬)、狗骨(油酥)。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化痰,活络止痛。
主治:用于风痰瘀阻所致的卒中,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足痿无力;或寒湿瘀阻之痹病、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亦用于跌打损伤、行走不利及胸痹心痛。
用法:口服,每丸重3.5g,每次1丸,一日1~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5.气血两虚证
痹祺胶囊
药物组成:马钱子(调制粉)、党参、白术、茯苓、丹参、三七、川芎、牛膝、地龙、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风湿瘀阻,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气短乏力;风湿性关节炎、RA、腰肌劳损、软组织挫伤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粒重0.3g,一次4粒,每日2~3次。
6.肝肾不足证
(1)尪痹胶囊(片)
药物组成: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RA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2)益肾蠲痹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当归、鸡血藤、延胡索、土鳖虫、炮山甲、寻骨风、老鹳草、徐长卿、虎杖、葎草、鹿衔草、全蝎、僵蚕(麸炒)、蜈蚣、广地龙(酒制)、蜂房(清炒)、乌梢蛇(酒制)。
功效: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
主治:用于顽痹,症见手指晨僵,关节疼痛、红肿、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RA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袋装8g,一次8g,疼痛剧烈可加至12g,一日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下。
三、西医治疗(表2-6)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抗炎、镇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可较迅速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该类药物较NSAIDs起效慢,大约需2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不具备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简称激素)
能迅速减轻和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在重症RA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的患者,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4.生物制剂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白介素(IL)-1和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5.植物药制剂
传统中药材某一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已被证实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雷公藤片(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
表2-6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
续表
四、外治疗法
1.非药物外治法
清代名医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1)运动疗法:
针对特定关节肌群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耐力、肌力、协调性,改善关节稳定性和躯体功能。教导患者注重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过长时间使用关节;活动时尽可能使用最粗壮关节,同时借助矫形器减少负重关节压力,针对小关节可行小夹板保护,使用夹板固定时,必须每天进行全范围的被动活动预防屈曲挛缩的发生。
(2)针灸:
《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针灸能改善局部气血,缓解局部关节拘挛受限,调节全身脏腑经络功能,可祛邪除痹、化瘀涤痰,产生内服药物难达到之功效。
(3)按摩:
《素问·举痛论》“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推拿治疗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及穴位,激发和引导经络系统,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疗效。现代观点认为,推拿可通过神经传导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改善组织间液的代谢,使得炎性介质得到趋化吞噬,从而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4)拔罐:
通过温热及负压刺激,从而将体内经络中,乃至脏腑的风寒、痰湿、瘀血、热毒等吸引出来,使经脉得以畅通。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是通过物理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瘀血,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故而对RA有一定的疗效。
(5)针刀闭合术:
过盲刺剥离的手法,解除粘连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卡压,消除病因,达到疾病的临床治愈。
2.药物外治法
(1)穴位注射疗法:
选用某些中药制剂注入人体相关穴位,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注射时先用拇指指腹寻找病痛节点,然后将中药注射液注射于节点、阿是穴或特定穴位。伴关节腔积液者,关节局部要严格消毒,应用无菌穿刺操作,尽可能抽尽关节积液,注入药物,可绷带加压包扎。对顽固关节积液RA患者,可局部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混合穴位注射,效果确切。
(2)中药熏蒸疗法:
《黄帝内经》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此法是运用煎煮的方法,令中药药液在高温的作用下汽化,以蒸汽的形式弥漫于空气中,通过肌肤、孔窍、经穴等途径深入肌肤腠理,达到祛风散寒除湿、化痰通络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寒湿痹阻的患者。
(3)中药蜡疗法:
《本草纲目》提出了蜡疗对风湿病变具有奇效。中药蜡疗是集合了药物、穴位刺激、温热疗法等多种外治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疗法,其操作是将中药研磨后将其敷贴于关节皮肤表面,再将加热溶解的石蜡置于药物上,通过石蜡的温热作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石蜡温热作用持久而深入,药物充分渗透,可直达病所。
3.外治法的序贯及联合
清·徐灵胎云:“外治可补内服汤药之不足”。从临床的角度而言,应用中医外治法是进一步提高疗效,达到控制疾病的重要途径。多种外治法的序贯和联合使用对提高RA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所谓序贯就是指RA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辨证选用不同的外治办法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流程式治疗,按照疗程进行治疗;所谓联合治疗就是同时期选用多种不同的外用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使治疗效果上起到叠加或者协同的作用。例如针对风寒湿痹阻证患者,可以制定中药熏蒸、电蜡疗、灸法、按摩推拿的联合使用;对湿热痹阻或痰瘀痹阻的患者可以行小针刀、针刺、按摩的序贯治疗。最大限度发挥了中医整体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