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及手术配合

一、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保障病人安全的关键。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外科无菌技术,并贯穿手术全过程。
(一)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1.明确无菌范围
手术人员穿好无菌手术衣戴好无菌手套后,其无菌范围是肩以下、腰以上、双手、双臂、腋中线以前的区域。无菌器械桌仅桌缘平面属无菌区,不可接触无菌器械桌和手术台缘以下的区域。手术间其他人员应将无菌手术台及无菌器械台整体均视为无菌,不得触碰任何区域。
2.保持物品无菌状态
手术台上所有物品需灭菌后使用。手套、手术衣及手术用物破损、潮湿或可疑污染时均视为有菌,应立即更换。所有无菌物品应一物一用,使用后应重新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后才能复用。
3.保护皮肤切口
手术铺单时手术区用无菌聚乙烯薄膜覆盖,延长切口或缝合前、后需再次消毒皮肤。手术中因故暂停时,切口及器械应用无菌巾覆盖。
4.正确传递无菌物品及调换位置
手术人员面向无菌区在规定区域内活动;正面传递器械及物品,不可从手术人员背后或头顶上方传递。同侧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背对背交换进行。
5.污染手术的隔离技术
进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手术时,切开空腔脏器前应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及时吸尽外溢内容物。被污染的器械及其他物品应单独放置,不与其他器械接触,且不可用手触碰。
6.减少空气污染、保持洁净效果
手术间随时关门,减少人员走动。控制手术间参观人员,并与术者保持30~40cm距离。
(二)无菌器械桌的准备
无菌器械桌是使用无菌单建立的无菌区域,以防止无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再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转移。
将无菌包置于器械车中央,检查无菌包名称、灭菌有效期及包外化学指示物、包装是否完整、干燥,有无破损。将无菌器械台面按器械物品使用顺序、频率、分类摆放,分别拿取(图6-7)。保持无菌器械台整洁、干燥,如有浸湿应及时更换或加盖无菌巾。铺好的无菌台原则上不应进行覆盖。移动无菌器械台时,洗手护士不能触及台缘平面以下区域,巡回护士不能触及下垂的手术单。打开无菌包及无菌物品有以下两种方法。
图6-7 无菌桌无菌物品的摆放
1.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后,洗手护士进行外科手消毒,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顺序为先打开近侧,检查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合格后再走到对侧打开,无菌器械台的铺巾保证4~6层,四周无菌单下垂30cm以上。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再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一对一打开无菌敷料、无菌物品。
2.打开无菌包外层后,洗手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并自行用无菌持物钳将无菌物品放置无菌器械台内,再将无菌器械台置于无人员走动的位置后进行外科手消毒,巡回护士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二、手术配合工作
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每台手术。手术室护士主要有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供应护士等。
(一)洗手护士
洗手护士(scrub nurse)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器械台,传递器械物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和监督外科无菌技术。
1.熟悉手术步骤,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手术器械、敷料等用物,检查无菌包及其他一次性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2.提前15~20分钟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器械台,并将无菌器械台面按器械物品使用顺序、频率、分类摆放。
3.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手术用物。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深部腔隙前、后及皮肤缝合完毕病人出室前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及其他等用物的数目并及时记录。术中添加物品时,应双人核查、清点并记录。清点时双方应唱读。
4.协助手术医师进行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5.按手术步骤主动、迅速、及时、正确传递手术器械、缝针、缝线等用物,并及时收回、擦净。
6.保持无菌区的无菌状态,做好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的监督执行。
7.妥善保管术中切下的手术标本,并按要求及时送检。
8.手术完毕,协助手术医师用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切口,固定引流管。
9.手术结束病人出室前,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确保病人安全无误。
10.术后按要求分类处理手术后器械、敷料等用物,与巡回护士共同整理手术间。
(二)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circulating nurse)主要负责台下的配合及物品供应工作,主动配合手术及麻醉,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物品,同时监督手术人员外科无菌技术的执行。
1.术前一日按手术室管理制度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状况;熟悉手术步骤,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所需用物。
2.病人入室前,检查手术间环境、吸引器、供氧、供电等系统性能是否完好备用,调节室内温、湿度。
3.认真核查病人信息,明确病人身份,让病人参与身份核查。核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及侧向、术前用药、血型、有无过敏史等。检查病人皮肤完整性及肢体活动情况。
4.核查病人信息正确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意病人保暖及隐私保护。
5.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开始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后病人出室前认真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
6.病人麻醉后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一起按手术要求合理安置体位并稳妥固定,防止压力性损伤及坠床。
7.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深部腔隙前、后及皮肤缝合完毕病人出室前,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用物的数目并记录。术中及时添加所需用物,清点并记录。
8.协助消毒、铺巾、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连接各种仪器、设备等,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9.密切观察手术进程,随时调节灯光,及时供给手术所需物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主动配合抢救。
10.术后妥善包扎伤口,固定各类管道,将病人安全送出手术室。整理手术间,关闭、拔除电源,补充手术间用物。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理论与实践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手术病人均应佩戴标示有病人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腕带)以便核查。
1.麻醉实施前 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病人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病人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 三方共同核查病人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病人离开手术室前 三方共同核查病人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病人去向等内容。
4.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