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10713字
- 2024-12-21 08:37:10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函数(武汉大学2001研;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
答:总需求函数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因此,对应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总需求曲线(山东大学2003研)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17-1所示。
图17-1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3.古典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17-2所示。
图17-2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4.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
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又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是指加入预期价格后表示产出与价格变动关系的总供给函数,用公式一般表示为:
式中,为总产出,为价格水平,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参数,为预期价格。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的预期值,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5.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东北财经大学2013研)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1.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辽宁大学2004研;江西财经大学2004、2005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研;暨南大学2012研)
答: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17-3所示。
图17-3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17-3所示,当价格的数值为时,此时的曲线与曲线相交于,将和对应的国民收入标在图17-3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假设由下降到。由于的下降曲线移动到
的位置,它与曲线的交点为。将和对应的国民收入标在图17-3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按照这样的方法,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
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试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武汉大学2002研)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下面结合图17-4来进行分析。
图17-4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在图17-4的上图中,曲线和曲线对应于一定的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均衡点为,在图17-4的下图的曲线中有与之对应的点。假如增加政府支出,其结果使曲线向右移动到。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新的均衡点为,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增加。在图17-4的下图中,可以画出对应的点,点是新的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曲线反映了增加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也可以从初始曲线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出发,然后在图17-4的下图中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如何导致了更高的均衡产量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出整条曲线的轨迹,它位于曲线的右边。
3.假设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实际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实际收入。即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表示实际收入,表示净税收,表示利率,使用模型分析减税对总需求的影响。(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答:如果实行减税,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总需求也增加。当货币需求函数为
,则实行减税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会使向左移动,从而总需求减少。可以想象的是,可支配收入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幅度会大于由于货币需求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减少幅度,从而实行减税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图17-5 减税对总需求的影响
在图17-5的上图中,曲线和曲线对应于一定的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均衡点为,在图17-5的下图曲线中有与之对应的点。如果实行减税,其结果是曲线向右移动到。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新的均衡点为,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增加。在图17-5的下图中,也画出对应的点,是新的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实行减税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会使向左移动,即从向左移动到,与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减少。在图17-5的下图中,也画出对应的点,是新的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可以看出,曲线在曲线和曲线之间,即如果实行减税,总需求会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不如不考虑曲线移动所带来总需求增加幅度大。
4.总供给曲线有哪些类型?请分别说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研)
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存在分歧,因此推导出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主要有三类:古典供给曲线、凯恩斯供给曲线和常规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量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2)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刚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基础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刚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它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3)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三种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7-6所示,其中线表示古典总供给曲线,线表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线表示常规总供给曲线。
图17-6 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试用粘性工资理论推导说明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答:粘性工资理论认为,名义工资一般由长期合同确定,因此当经济状况变动时,名义工资不能迅速调整,这样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中名义工资是粘性的。
在工人与企业谈判时,确定的名义工资,是目标实际工资,是预期物价水平。实际工资为:
。可以看出,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工资的变动。
图17-7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粘性工资理论假定劳动市场均衡就业量由企业劳动需求决定。工人是按照事先决定的工资提供企业希望购买的劳动量,即企业的劳动雇佣函数是:。这样如图17-7(a)所示,当物价水平由上升到时,实际工资降低,使得劳动需求由增加到。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在劳动量增加的情况下,产出也随之增加,如图17-7(b)所示。图17-7(c)就是表示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总供给曲线。当物价水平从上升到时,产出由增加到,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是短期的情况。在长期中,由于工资率仍会对劳动市场供求的变动作出完全的反应,从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6.说明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当总需求变动时对价格、收入的影响。(山东大学2004研)
答:对总供给曲线,经济学家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其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短期中,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1)总供给曲线为古典总供给曲线
当总供给曲线为古典总供给曲线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如图17-8所示,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价格上升,收入水平不变;当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价格下降,收入水平不变。
图17-8 古典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价格、收入的影响
(2)总供给曲线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当总供给曲线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如图17-9所示,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价格不变,收入水平提高;当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价格不变,收入水平下降。
图17-9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价格、收入的影响
(3)总供给曲线为常规总供给曲线
当总供给曲线为常规总供给曲线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如图17-10所示,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价格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当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价格下降,收入水平下降。
图17-10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价格、收入的影响
7.在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是具有正斜率特征的曲线),假设经济初始时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请画图说明以下问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1)中的非均衡会怎样调整?当价格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时,工人能够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吗?
(3)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修正(1)中的不均衡。(暨南大学2013研)
答:(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会使得均衡产出减少,均衡价格水平上升。
如图17-11所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点,此时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价格水平为。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由移动到,产出水平沿着曲线从下降到。
图17-1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又没有需求稳定政策,经济的产出将维持在水平,它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这时,一方面价格水平从上升到,实际工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和产出都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名义工资不会下降,工人也不能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3)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减税或扩大货币供给,就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使得移动到位置,从而使经济回到均衡产出水平。但是,扩张性需求政策会导致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即从上升到。
8.试用模型说明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为什么无效?那么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南开大学2010研)
答:(1)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的原因分析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是指总供给下降,曲线向左移动造成经济生活中的滞胀现象。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如图17-12所示,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下,即在滞胀条件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这是因为,面对总产出水平的下降,政府应该采用扩张性的总需求政策,曲线向右移动达到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上,产出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但是价格水平更高,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水平更高,因此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在解决滞胀的问题上是失效的,因为它不能使价格和产出同时达到原来的充分就业产量水平。
图17-12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后果
(2)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可采取的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同时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使得产出回到均衡水平,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①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供应量。
②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提高消费水平和企业的产出水平。
③降低利率水平,增加消费和企业的投资。
9.说明主流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模型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请作图说明)(北京工商大学2005、2006复试)
答: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总产量()和价格水平()。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易移动,但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可以使它从充分就业的位置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失业的增加和价格的上升,即导致滞胀状态。
图17-13 运用总供给模型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
图17-13中,和相交于充分就业的点。这时的产量和价格水平顺次为和。假定受到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或工资等提高),曲线由向左移动到,使与相交于点。可以发现,相对于原有均衡点,点代表的产量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即表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并存。进一步说,向左偏离的幅度越大,失业和通货膨胀也都会越为严重。
10.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模型和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辽宁大学2005研)
答:(1)收入—支出模型、模型和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用来确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不同的是,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和模型都属于短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都假定价格不变,即认为价格是刚性的。而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另外,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2)三个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模型和模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取消投资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假定,模型中的曲线可以根据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予以推导;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模型中的曲线可以根据模型予以推导。
1.假设生产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分别由以下两个式子和刻画,其中为工人人数,为名义工资,为价格水平。
(1)求解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和均衡雇佣人数。
(2)假设价格水平外生给定,若政府推行最低名义工资水平,计算存在最低工资时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就业人数。
(3)在最低名义工资水平为50时,推导总供给曲线。(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解:(1)根据生产函数可知劳动的边际产出为:。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产出决定,因此劳动的需求函数为:,即。
已知劳动的供给函数,可知劳动市场均衡时有:
解得:。
将均衡工资水平代入劳动需求函数或劳动供给函数,可得均衡雇佣人数。
(2)如果最低名义工资水平且此时达到劳动市场均衡,则有劳动的需求函数;劳动的供给函数为,联立方程可得价格水平,就业人数。
(3)在最低名义工资水平为50时,劳动的需求函数为,可得,劳动供给函数为
,劳动力市场均衡时,价格水平为,就业人数。
①当价格水平时,厂商生产亏损,没有劳动力需求,此时代入生产函数,可得此时总供给曲线为
;
②当价格水平时,此时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业人数为劳动需求量,此时代入生产函数,可得总供给曲线为:;
③当价格水平时,此时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就业人数为劳动力供给人数,代入生产函数,可得此时总供给曲线为:。
故在最低名义工资水平为50时,总供给曲线为:
2.若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为。
(1)计算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增加10%,求新的均衡点,并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北京工商大学2004研)
解:(1)供求平衡时,,即:
解得:。所以,在供求平衡点的价格为2.5,产量为400。
(2)当总需求增加10%时,新的总需求曲线为:
由,得:。
所以,新的供求平衡点的价格为3.41,产量为400。
比较看出,当总需求增加10%时,物价水平上涨,但产量不变。这说明当总供给曲线垂直时,此供给曲线为古典总供给曲线,总需求的变动不会改变国民收入,只会带来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此时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3.假定某经济中存在以下的关系,,,, ,
。求:
(1)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时的收入和利率。(北京工商大学2005研复试)
解:(1)产品市场均衡时有:
因此,可得曲线的表达式为:
①
货币市场均衡时有:
因此,可得曲线的表达式为:
②
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联立①、②式解得:
③
上式即为需求函数。
(2)当价格水平时,将其代入③式可得均衡收入为:,将均衡收入代入①式可得均衡利率为:
。
4.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总需求函数为。求:
(1)经济的均衡产量和均衡的价格水平。
(2)若经济遭受冲击,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10%,求该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并说明使经济恢复到(1)所示的均衡状态所应采取的政策选择。
(3)若总供给曲线也向左方平行移动10%,求该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
解:(1)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总需求函数为。经济均衡条件为,即
。求解可得:,。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220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200。
(2)若经济遭受冲击,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10%,新的总需求函数为。经济均衡条件为,即。求解可得:,。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208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80。
为了使经济恢复到(1)所示的均衡状态,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扩大,总需求曲线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就使经济重新回到均衡;也可以通过扩大总供给的办法,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总需求曲线相交于原来的均衡产量上,此时价格更低。
(3)若总供给曲线也向左方平行移动10%,则新的总需求函数为,新的总供给曲线为
。经济均衡条件为,即。求解可得:,。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198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180。
5.假设有一经济社会是由三部门构成的。其消费函数为,其中为收入,为政府税收;投资函数为,为利率;政府支出;税收函数;名义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函数。试求:
(1)曲线方程式;
(2)当价格水平时,曲线方程式;
(3)当价格水平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总需求曲线方程。(南开大学2008研)
解:(1)曲线方程式的推导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代入相关参数可得:
整理可得曲线方程:。
(2)曲线方程式的推导
曲线方程:。当价格水平时,曲线方程为,整理得:。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可通过求解以下联立方程而得:
得:,。
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分别为0.0825和2025。
(4)总需求曲线方程的推导
联立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
。
6.三部门组成的经济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政府购买支出,税收,名义货币供应量,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其中是利率,是可支配国民收入,是国民收入。
(1)若价格水平,则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曲线为,则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
(3)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而实现充分就业,试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与价格水平。
(4)若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而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上海财经大学2004研)
解:(1)三部门经济均衡条件是。根据可支配收入定义,,因此储蓄函数
。将相关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可得曲线方程为:。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将货币需求函数和实际货币供给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可得曲线方程为:。
联立曲线方程和曲线方程可得:,。
(2)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将货币需求函数和实际货币供给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可得曲线方程为:。
把曲线方程的利率代入曲线方程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
联立总需求曲线方程和总供给曲线方程可得:,。
(3)将充分就业的代入总供给方程,可得:。
将价格代入总需求方程,可得:。
因此,,即政府需要增加15单位的购买支出。
(4)同样将价格代入总需求方程:,可得:。因此,
,即应增加37.5单位的货币供应量。
1.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其潜在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是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请使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东北财经大学2010研)
答: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最终使物价水平上升过快,产量增加较少。
图17-14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后果
如图17-14所示,初期,和相交于代表接近充分就业的点。点的产量为,价格水平为。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的位置,这样,和相交于点。点的产量为潜在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这时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价格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价格和产量增加的比例并不相同。在的右方,总需求曲线越向右移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产出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当产出接近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更多地体现为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在的右方,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距离越大,价格上升的比例越要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推测出: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会给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风险,体现为高通货膨胀率。一旦遭遇不利的供给冲击,即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2.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南开大学2005研)
解:(1)在模型中,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会对经济中供给带来影响,称之为供给冲击。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17-15说明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图17-15 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过程
如图17-15所示,假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点为。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向左移动。石油价格上涨会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
①短期效应。石油涨价,对厂商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则总供给曲线由上移到与交于点,物价水平提高,社会总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在本期内名义工资不变,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
②中期效应。本期结束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产出水平下降,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充分就业量,名义工资下降,物价随之下降,曲线向下移动到。而且只要存在对的偏离,就会导致缓慢向右下方移动下去,直到达到原有均衡点。
③长期效应。经济在实现长期均衡。此时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后,回到了最初的价格水平,但名义工资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短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直接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而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油价上涨对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影响也很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度上涨。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还因此而停工减产。
石油价格上涨还带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不亚于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影响这些行业进一步投资和发展,从而会对经济发展、就业、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3)从开放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石油价格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还可能在发达国家引发汇率动荡,从而波及亚洲金融市场,并在贸易、投资等众多领域引起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