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把对方放在心上,悄悄温暖对方

1.说点儿你的悲惨事,让他治愈一下

网上有句段子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虽然这句话有点儿“捅刀子”的嫌疑,但在安慰别人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发现有人遭遇过比自己还惨的事情,心情就会变得轻松一些。因此,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对方,一切都会过去的。

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对方是来找安慰的,还是来倾诉烦恼的。如果对方是来倾诉的,那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和他共振的模式,负责倾听就好。否则就算我们把自己的经历说得再惨,对方也是听不进去的。但如果对方真的是来寻求安慰的,我们同样需要考虑到对方的心理需求,确定对方的情绪是否稳定,是否愿意听我们诉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安慰的作用。

罗宇很喜欢行政部门的一名女同事,等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后,他觉得对方对自己也不是全无感觉,心里很是高兴。结果,当他兴致勃勃地跟她表白时,对方却表示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这件事让罗宇的情绪非常消沉,工作劲头也大不如前。

朋友知道这件事后,把罗宇约到一个小饭馆,点了些啤酒小菜,两人边吃边聊。朋友先开口,他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罗宇的话,而是先讲了自己的一段感情经历。说自己跟前女友是青梅竹马,当初为了离女朋友近一点儿,他甚至放弃了去重点大学的机会。结果大学毕业后,两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结果还不到半年,两人的感情就出现了问题,以分手告终了。

最后朋友跟罗宇说:“感情的事不能强求,不属于自己的终会离开,而命中注定的那个人肯定会在某个地方等着你。”

一顿饭吃完后,罗宇的心情好了很多,他下定决心不再消沉下去。而罗宇跟朋友的关系,也因为这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而变得更加深厚了。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失意的朋友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相似甚至更糟糕的经历,能让对方产生直面困难的勇气。而这种真诚的安慰方式,不仅可以抚慰对方受伤的心,还能让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固。

当然,除了和别人说自己的同类悲惨的事情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行动向对方表示“我和你在一起”。这种思想上的“共鸣”感,也是对他人最好的“治愈术”。

一个年纪还小的女孩失去了自己的至亲。那段时间家里进进出出的都是帮着办丧事的人,女孩却独自一人跑到屋后的小山坡,看着面前光秃秃的苹果树发呆。

这时,邻居男孩走了过来,和她并排坐在那里。女孩以为对方又要说一些安慰人的话,但男孩却一直保持沉默,两人就在这样并排在那里坐了很久。

最后,还是男孩先打破了沉默。他指着面前的苹果树问:“这苹果甜吗?”不知道为什么,女孩就顺着这个话题开了口,然后两人谈了起来。最后,男孩起身告别,从头到尾也没有说一句悼念和安慰的话。

但是,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每当女孩回忆起当初那一幕,都觉得那是她目前为止,所得到的最温暖的安慰。

当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悲剧发生时,任何人言语上的安慰都起不了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静静地陪对方坐一会儿,或者握住对方的手、给他一个拥抱等,让对方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

或者,我们也可以多用“我能理解……”“我会陪着你……”“我相信你……”这样共情的话语,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存在。

因此,当我们的朋友遭遇痛苦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现在的他,也许并不需要我们马上提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说一些“大空话”。而是用心体会对方现在的心情,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倾听、被重视、被认可。

当我们能够达到“感受着他的感受,痛苦着他的痛苦,幸福着他的幸福”这样的境界时,对方才能感到我们付出的温暖与信任。才能在内心平静下来之后,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遭遇,并真心感谢我们的陪伴。

2.必须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说话

生活中,有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例子,比如:“他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呢?”“他为什么不借钱给我呢?”“他为什么不辞职来我的城市呢?”但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对方所想的也许与我们正好相反。

而很多人在说话办事方面之所以会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会以自己为中心。

肖锦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觉得我智商不高,但情商却不低,因为我会换位思考。”但大多和她相交过的人都知道,这个人虽然平时看起来虽然很会为人考虑,但她的善意只存在于自己没有参与的前提下,是非常自我的。

比如前段时间,她和朋友约好去逛街,朋友如约而至,肖锦荣却迟迟不见身影。见微信上没有消息,电话也没有一个,朋友担心她出了什么事,连忙给她打电话:“锦荣,是出什么事了吗,你怎么还没过来呢?”

她却反问朋友:“那你去了吗?”

“当然,我都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得到朋友肯定的回答后,她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歉意,反而说:“我之前没看见你说到了的消息,所以我觉得你肯定没去。”

朋友一愣,问道:“难道你一定要等我发了信息才来吗?”“肯定啊,万一你没去我岂不是得白跑一趟。”肖锦荣说得理所当然,朋友却觉得自己看走了眼,和她的关系也渐渐淡了。

庄子和惠施曾以“子非鱼”为论点,从哲学的角度对换位思考进行了辩论,给后人留下了莫大的启示。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使对方感到我们所说的事情与之息息相关,从而使事情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有两位新员工同时进入某名企实习,在转正之前,他们都需要通过公司安排的各种考核。最后的考核中,主管分别问两人:“关于公司下一季度的KPI(绩效指标)怎么设定,你有什么看法?”

其中一人疑惑道:“KPI不是公司给的吗?”主管又问:“难道你对这个目标没什么想法吗?”“并没有,我一定会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任务的。”他答道。

而另一人听到这一问题后,最先想到的是:“主管想知道的是我对KPI的设定考虑。”接着联想到自己下个季度的目标可以设定到什么程度,并开始分析为什么要设定这个目标,然后思考这个目标对公司、上司和自己都有什么好处。

想清楚之后,他回答道:“我下个月的KPI是10万,之所以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是因为……”他逻辑清晰地向主管阐述自己的观点,主管边听边满意地点头。最后该员工通过了公司的考核,成为正式员工,另一人则没有被录用。

一般当别人询问我们“你有什么看法”时,其实并不是真的想问我们到底有什么看法,而是想知道我们会如何去做这件事。而我们在回答的时候,最好先为对方设想几个好处,而不是只考量个人利弊。

简单来说,就是在明确提出自己的目的时,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还要指出对方从中可能获得的利益。

如果我们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能做到这一点,那事情的成功率也将大大提高。但如果我们运用了这种说话方式,对方仍然不愿意舍弃他原有的想法时,那就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先接受他的想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谈论问题。

因为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当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遭到否定时,一时肯定不太容易接受。所以才会下意识地固执己见,即便有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我们是正确的,但仍有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尊严或单纯的不服气,而变得更加倔强,从而拒绝我们的新建议。若是在说话的过程中走到了这一步,那么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的方式,通常更容易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我们需要时时注意,才能更加顺畅地与人交流,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3.失意人前,别提你的得意事

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谁都有失意的时候,而失意的人也更容易产生脆弱的情绪,容易多心,我们的一些言辞在对方听来,也许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因此,我们在面对失意的人时,应该学会宽容。

王珂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得知闺密和老公炒股赔了不少钱后,就想着约她出来散散心。周末,王珂打电话约了闺密和另外两位朋友。聚会之前,王珂特意跟另外两人说了闺密的情况,表示大家在见面的时候少说些跟钱有关的事。

吃饭时,气氛很融洽,大家聊起哪儿开了家新的美容店,说说最近在用什么护肤品等,都是女人之间经常说的话题。谁知几杯酒下肚后,其中一个爱炫耀的朋友就忍不住说起了自己的男朋友。说他在公司里混得如鱼得水,前段时间刚加了薪,过段时间可能就要升职了,并且双方的父母在开始筹备两人的婚礼。

期间,王珂不停地给她使眼色,但对方大概有点儿兴奋过头,一点儿没有意识到。

而她的闺密则沉默地坐在一旁,一会儿去趟洗手间,一会儿又说打个电话。后来干脆找个借口提前走了。王珂连忙追上去,只见对方脸色难看地说:“故意在我跟前显摆是吗?风水轮流转,我就不信了,太阳就只从她家门前过!”

遇到得意的事情,就想要拿出来跟朋友显摆显摆,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懂得收敛,可能就会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想想看,别人的日子正遭遇着一场暴风雪,我们却在那里大谈自己的生活如何温暖甜蜜,是不是有点儿不近人情了呢?

这种时候,即便我们不懂得如何安慰也可以不说话,直接递上一罐啤酒、送上一个拥抱。无论如何,都比趁机宣扬自己的“得意之事”要讨喜得多。

况且,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内心会比平日里更加敏感,很容易就会从别人的一句平常话里听出“嘲讽”和“讥笑”的意味,觉得别人是在故意戏弄他、看他的笑话。更为糟糕的是,有时候这种负面的情绪还会演变成记恨,深植于内心深处。结果他不仅会疏远我们,在我们日后遇到麻烦的时候,就算对方能帮忙,他也未必会伸出援手。

因此,想要人缘好,我们在开口之前就得记住:不管自己说什么,都不要让人产生“被比下去”的感觉。

尤其是对初入社会的人来说,我们欠缺的是朋友,是贵人。但我们不经意间的炫耀,却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的朋友。相对的,如果我们能对失意的人多一点儿关心,说不定就会为自己赢得一份机遇。

在刘墉的《股市名嘴换人做》一文中,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经理、小张、小王、小邱等人一起炒股。一开始,王经理因为“每猜必中”,所以大家都向王经理看齐,他买什么,大家就跟着买什么。这大大地满足了王经理的虚荣心,他还故弄玄虚地说:“炒股获利完全得益于我得天独厚的‘第六感’。”

谁也没想到,王经理自从发表过关于“第六感”的“演说”之后,却每股必亏,“第六感”失灵了。这自然引起了大家的质疑,结果大家成立了一个炒股“自救会”,准备集众人的智慧一起炒股。

别人都在风风火火地忙活,而失意的王经理这边,却只剩下小邱一人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因此,当“自救会”收盘高呼时,王经理和小邱却在黯然神伤。

当然,小邱这么做也不是为了曲意逢迎上级,他不想让王经理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于是便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失意的王经理。结果,小邱却得到王经理的信任与赏识,在王经理因为炒股“血本无归”而辞职后,他成了下一任经理。

由此可见,不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我们的得意,不仅基于道德上的考虑,还有人际关系上的考虑。就算我们身边没有正失意的人,也总有情况不如自己的人,我们的得意同样有可能让对方感到反感,毕竟人总有嫉妒之心,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当然,如果我们不知道对方正处于失意的状态中,那就要另当别论。

一般情况下,失意的人攻击性较少,最普通的形态就是郁郁寡欢,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我们谈论自己的得意后,这类人普遍会产生一种怀恨的逆反心理。因此,当我们满面红光地谈论自己的得意时,很可能就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会爆炸。

最后,不管失意人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至少这是我们自身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我们绝对没有半点好处。所以,当我们有了得意事,不管是升了职、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

其实,较为稳妥的做法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去炫耀自己的得意,尤其是在失意之人面前,应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失意人多点同情和理解,只有如此,我们的得意才能持久,我们的朋友才会多起来。

4.分享荣耀的时候,要提到别人

会说话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因此,当我们获得荣耀的时候,一定要把成功的蛋糕多切几块送给别人。让别人分享我们的荣耀,才会让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我们总是独享胜利的果实,就会丧失与身边的人合作的积极性。

司成涵是某公司的销售主管,他负责的团队这个月的销售总额超出了同级部门两倍多。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司成涵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老板很高兴自己有这样一位得力助手,于是决定在公司内部召开表彰大会,并让他当众演讲,以激励其他员工努力工作。

在演讲中,司成涵把部门的业绩全部归功于自己,并大谈特谈自己调配人员的技巧、处理大订单的果断和如何辛苦加班等等,自始至终没有提起一句感谢同事、下属之类的话。

会后,下属和同事们开玩笑要他请客庆祝,司成涵却说:“我得奖金,你们用得着开心吗?下次我会拿更多,到时候再说吧……”

结果到下个月,司成涵不仅没拿到奖金,还因为没完成销售任务而被扣掉了部分工资。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他的下属越来越懒散,就连老板也对他冷淡了许多。

如果我们只想把功劳一个人占尽,企图让光环仅围绕自己一个人转时,这份荣耀就会给我们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甚至还会引火烧身,激起公愤。

因此,当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无论是升职了还是加薪了,都不妨和同事们庆祝一番,对老板说声“谢谢”,对下属的配合与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甚至是那些嘲笑过我们的人,也要因为他们给了自己前进的动力而有所感谢,让大家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

我们这样做之后,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身边的人愿意扶持着我们走向更高的位置。我们主动把“高帽子”送给了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维护和支持我们。

所以说,最圆融的处世之道莫过于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过于“清高”,要从心里重视团队合作,拥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识。这样一来,我们所获得的荣耀才能够发挥作用,在事业上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同时,还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人际关系。

冯娜娜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她才华横溢,想法新颖,工作之余也会经常写些东西,平时在单位的人缘极好,与上下级的关系也都不错。一次,由冯娜娜负责主编的杂志在一次大赛的评选中获了奖。这让她非常兴奋,逢人便向对方讲述自己私下的勤奋与努力,身边一起战斗的同事们当然也纷纷向她表示祝贺。

但一个月之后,冯娜娜却发现,单位里曾经一起奋战、一起熬通宵的同事们都在有意无意地疏远自己。就连原本对自己十分器重的上司,如今也总是刻意回避自己,并时不时地给自己出些难题。

后来,经过一位前辈的指点,冯娜娜才意识到自己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她开始反省:“杂志能获奖,我身为主编,贡献当然不小,但这并不代表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工作,其他同事的努力也都是成功的关键。现在自己独吞了全部荣耀,人家心里当然会不舒服。”

想到这里,冯娜娜便组织了一个同事聚会,并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向大家道了歉。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她今后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顺畅、和谐。

在职场中,同事就是一个集体,我们完成的工作往往和别人的工作也有关系。因此,当我们得了奖、立了功,面对老板和同事的表扬和夸赞时,首先要对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表示感谢。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奖金请客,这样更容易帮助我们赢得同事的信任和好感。

即便是在同事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的情况下,我们同样有必要感谢他们。这种做法虽然有些虚伪,却可以避免让我们成为众人攻击的靶子。就像我们经常看到,领奖晚会上得奖的明星总会感谢许多人一样,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上的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会很愉快,自然会对我们好感倍增。

总而言之,当我们受到表扬,或得了某个奖项时,不妨多说些“我这次的荣誉多亏了大家的帮忙,这里面的主要功劳应该属于大家”这类的话。而且这种“军功章有我一半也有你一半”式的“分享”,还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5.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亦舒曾说过:“一个人聪明固然好,聪明人洞悉先机不会吃亏,可是你无须让全世界人知道你是个聪明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如果我们比他人聪明,将别人的荣耀给抢了过来,对方肯定会不高兴。

当我们与他人谈话时,即便自己辩才纵横、逻辑清晰、口若悬河,也没必要在跟别人产生分歧的时候,将对方辩到哑口无言的地步。不错,这样是会显示出我们厉害的口才,但也会让别人对我们产生厌恶,这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不利。

何书然毕业于一流大学,在校期间,他就因才思敏捷、逻辑清晰、口若悬河而赢得了许多掌声。但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他的优秀使他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他一直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

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每次部门开会,只要上司向他询问意见,他也能侃侃而谈,很有想法。但同事都觉得他很讨厌,尤其是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配合他。

有人觉得很奇怪,这么优秀的人为何如此不合群?这是因为每当他跟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总是要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才罢休。厉害是厉害,但太讨人厌了。所以,那些在口头上败给他的人,心里都期待着看他出洋相。

虽说现在的生活充满了竞争,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棱角去戳别人,那人人都会遍体鳞伤。

即便真的需要争斗,胜利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但体面的胜利绝对不是像何书然一样,只懂得在嘴上占上风,这其实是最不像“胜利”的“胜利”。而像这样的人,明显不懂得说话之道,因为他把所有的生活场景都活成了辩论赛的样子。

蔡康永曾经说过:“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我们与别人意见不一时,我们完全可以委婉地提醒对方,并不一定要针锋相对。

所以说,低下头不说话不代表我们输了,昂着头唾沫横飞的人也不是真的胜利。无论是抬头还是低头,说话或者是沉默,都不过是我们的一种姿态罢了。而那些懂得优雅低头认输的人,却更容易成为真正的赢家。

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准备用一块别人认为已经无法使用的石头雕出手持弹弓的年轻大卫。然后在索德里尼的赞助下,米开朗琪罗来到佛罗伦萨开始工作。

几天后,索德里尼进入他的工作室。在仔细地“品鉴”了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后,他站在这座大雕像的正下方说:“你的这个作品很了不起,基本上已经很完美了,但它还是有一点儿缺陷,就是鼻子太大了。”

米开朗琪罗知道,这是因为索德里尼的观察角度不正确导致的。但他并没有争辩,而是让索德里尼随他一起爬上支架,将在雕像鼻子的部位开始轻轻敲打,手上的石屑也一点儿一点儿掉下去。

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对鼻子进行修饰,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改动任何地方。几分钟后,他问索德里尼:“现在怎么样?”对方回答:“现在才是最完美的。”

当我们与别人交谈时,即便心中十分清楚对方的话语是错误的,也不要粗暴地打断对方,或将对方反驳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当我们的观点与别人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闭上自己的嘴巴,停止争论。否则,当我们在对方面前扬起胜利的旗子时,我们在人脉的路上就可能已经输掉了所有。

况且,懂得认输,其实也是一种说话和人生的智慧。当我们学会把那些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胜利让给别人后,生活就会变简单。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而那些凡事喜欢在嘴上获得胜利的人,一般不是过于自负,就是内心潜藏着自卑的情绪。他们总是寄托于外界的认可,使自己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所以才把这种辩才上获得的胜利,当作自己“赢”的证明。殊不知,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一种有待于内的自我完成,是自我的认可,自我的完善与成就,而不是外界那些高高低低的评价标准中所设置的框架。

6.体谅,有效沟通的正确姿势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妻子在厨房炒菜,丈夫跟在她身边不停地唠叨:“哎呀,油放太多了。”“小心,火太大了。”“把豆腐放得平整一些。”“呀,锅子歪了。”……妻子忍无可忍地说:“我知道怎么炒菜。”“你当然懂,亲爱的,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当我在开车,而你又在旁边喋喋不休时,我的感觉是怎样的。”丈夫平静地回答。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发生,比如当我们遇到不合自己心意或看不过眼的事情时,总会忍不住生闷气、发脾气,或者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别人指手画脚。还美名其曰“我是为你好”,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事实上,这些事情很容易就能化解,只要我们能学会体谅别人。

赵谦孜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做销售,通过两年的努力,他成功坐上主管的位置。朋友聚会时,他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这份工作,还因此挨了上司的很多训斥,对客户也有点儿咬牙切齿的感觉。甚至一听到客户的电话,两只耳朵就会嗡嗡直响。”

有时候如果遇到公司的产品要拖延,客户还会对他恶语相向,那段时间,他都快成了客户的炮筒,一有火就对着他一顿乱发。而他在那时也非常不理解他们,觉得这些人的素质有问题。

但经过几次打交道后,他对这些人的态度也慢慢改观了。因为和他们交流以后,他才知道,谁都不容易,他们如果没有按时拿到产品,损失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时候,这些人所要面临的压力,比他还要多。正因为他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彻底改变了对这些人的态度。他全力帮助这些客户解决问题,客户也用高订单量回报自己,才让他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诸多不公平的待遇,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情绪和思维习惯等等。

比如上司让我们去做一件本不属于我们职责范畴内的事,不聪明的人往往会说:“为什么让我去?”殊不知,这样的话是在降低上司对我们的期待,不要去想“为什么”,因为我们永远也想不出来。

我们不妨站在上司的角度去体谅对方,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很急,上司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才找了比较认可的我们;也许是因为上司想要通过这个工作来考验我们的能力。这样想就会让自己舒坦很多,也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有位企业家说:“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的事业过程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唯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戴尔·卡耐基每个季度都要在纽约一家大旅馆租用20个晚上的大礼堂,用以讲授社交训练方面的课程。但有一个季度,他刚开始授课,旅馆经理却要求他付出比原来多3倍的租金。而这个时候,入场券已经发出,开课的相关事宜也已经办妥了。

卡耐基思考了一下,才去找经理,他首先对经理提高租金的做法表示理解和体谅,然后帮他分析了这样做的利弊。他说:“有利的一面: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举办舞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赶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就得另找地方。”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其实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然后卡耐基就直接告辞了。最后,自然是经理让了步,把价格又调了回去。

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情。对方固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还要体谅别人的难处,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必要的时候要深入对方的内心,帮助对方彻底地解决“心病”。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的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火上浇油。

这种当面指责他人过失的举动,容易引发对方强烈的反抗情绪。当他与你发生一番争执时,就会让彼此的关系进入僵局。如果当时我们能够意识到他人的自尊和价值,照顾到他人的面子,那么也就不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破裂。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你仇视别人,别人也不会喜欢你。如果你总是喜欢当面指责他人,那么换来的会是更多的敌意和批评,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才能会换来更多的宽容和敬意。

7.善意的谎言,暖心暖胃

炎炎夏日,一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温情一幕:一名环卫工人希望购买最便宜的冰饮,店员谎称店里正在做活动,饮品全部打5折,然后出售了一份4元钱的大杯冰饮。该微博发出后,很快就获得了一万多的转发量以及4000多条评论。很多人都表示,比起那些大排场的爱心活动,这杯半价冷饮和这个善意的谎言,更加令人感到暖心。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种谎言并不是欺骗,更不是居心叵测。尤其是当我们为了维护他人的尊严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就会变成理解和宽容。让人感受到世界上还有爱、责任和感动。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说谎话不仅不会违背做人的原则,还可以为他人和自己带来诸多好处。

一个夜晚,开零售店的鲁兹太太正打算关门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走进门来,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并递上一张50美元的钞票。接过钞票后,她马上断定那是张假钞。她看到年轻人穷困潦倒的样子,不动声色地问:“能换一张吗?”对方头垂得很低,嗫嚅了半天才说:“没有,太太,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

她觉得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便把东西和零钱拿给他。而在对方转身时,她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年轻人吓坏了,连忙上前扶她。她则把那张50美元的假钞塞进年轻人手里,说道:“快,到对面的诊所去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

年轻人走后,她马上给对面开诊所的弟弟打电话,说:“如果有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三四十美元的药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他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并且没有用假钞。她这才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

之后,那名年轻人照顾了“病中”的鲁兹太太整整一晚。天亮后,她对年轻人“救”了自己的行为表示感谢,并竭力挽留他在店里工作。

几年后,那个小店变成了超市,超市的生意渐渐做大。而那个年轻人,就是在美国依靠零售业发迹的怀特。

在必要时懂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合当下的情况。比如鲁兹太太就是用善意的谎言,让怀特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

况且,善意的谎言还能帮助别人建立信心。比如医生在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时为了宽慰病人也会说:“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

同样,作为病人的亲友,我们去探望病人时,即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话接着编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对病人来说,保持快乐的心情往往会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在生病的日子充满快乐和希望,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

在美国作家欧·亨利写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公寓的一个房间里住着一位身患重病的女人。她的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病人守望着落叶,身体每况愈下。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

女病人的邻居是一位老画家,对方知道这件事后,用画笔画了一片能够以假乱真的叶子,并把它固定在树枝上。寒冷的冬天来临,那片叶子依然孤零零、顽强地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看着那片唯一的树叶,心想那片叶子如此顽强,能在寒风中傲立枝头,自己的生命也不能那么脆弱。她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并坚强地活了下来。

由此可见,使用谎言,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当然,要说好善意的谎言其实并不比说真话容易。比如我们首先需要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犯罪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谎言说好。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说有人情味的谎言。比如,当我们的同事拿着新方案让我们提建议,而我们却觉得实在太差时,直接说“你做得太没水平了”肯定会让同事感到难堪。那我们只能模棱两可地说:“你自己再看看。”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而这样的谎言与违心的奉承和虚假的谄媚,同样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另外,有些谎言是非说不可的。比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公司或朋友的庆祝活动却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必须把自己的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微笑投入欢乐的场合中。像这种掩盖,就是为了礼仪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心存善意,把谎言当作一种交际的策略,就是一种美丽的谎言。

8.识破别点破,面子上好过

“你在看什么书?”

“《职场密码》。”

“呦,今天怎么不看《柒个我》了?”

“像我这么认真好学的人,怎么可能沉迷于国产剧?”

“是因为国产剧还没更新吧?”

……

被朋友一语道破真相,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心里不禁暗想:“不说破会死吗?”

当对方为了“面子”说错话或说谎的时候,我们完全没必要当面戳破。因为这种做法往往是惹人烦的,毕竟我们指出的破绽可能会伤了别人的面子。因此,我们如果不想被人讨厌,就要学会给别人留一点儿面子。

面子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向来很重视面子问题的原因。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不对或错误时,就要学会不点破。

在一次足球比赛上,球员阿尔杰·罗本因为较强的个人表现欲,一直不愿意将球传给队友。结果他踢得越“独”,就越进不了球,导致白白浪费了许多进球的机会,最后输掉了比赛。

在随后的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教练舒斯特尔:“您如何评价罗本在球场上的表现?”舒斯特尔想了想,说:“足球是一个团体运动,输赢不在于哪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所以今天的失败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只想说的是,火箭上天,靠的就是航天团队的协调动作,如果有人只顾自己单独冒进,那么,火箭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升天任务的。”

这番话被罗本听到后,很是惭愧。之后,他不仅主动向教练道了歉,还逐渐改变了自己比较“独”的球风,开始积极与队友协作配合了。

教练在看破罗本缺点后,并没有当众指责他“不爱传球”,而是用类比的方式说明了“队员要团结协作”的道理。这既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也能使对方领悟自身的缺点,领会我们善意的良苦用心。

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见人之短即予说破,很容易将对方推入难堪的境地。一个不好,还可能会导致对方破罐子破摔,直接跟我们较劲。当双方都因此而伤了面子后,彼此的关系自然也就破裂了。

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曲筱绡,就是个“看破一定要说破的主”。比如樊胜美有点儿爱慕虚荣,在整理衣服的时候,把一些好看的衣服会挂在门口。但曲筱绡经过时,却毫不留情地讽刺了一句:“地摊货。”气得樊胜美差点儿吐血。

一次,大家一起去一个山庄玩。为了显摆,樊胜美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暧昧对象”,并嘱咐大家隐瞒自己合租房的真相,假装自己是有房族。不巧,曲筱绡也带朋友来玩。为了不伤害樊胜美的自尊心,大家还特别叮嘱她千万不要戳破。

但在晚宴上,曲筱绡却故意邀请大家下次去她家聚餐,还说:“假的始终是假的,怎么装都不像。”这话直接刺激到樊胜美的敏感神经,也让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我们待人处世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能“不让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说话太绝,有可能让别人记恨我们,甚至找机会报复。

所以,我们要学会“识破不点破”,做到“得理”也“饶人”。留一点儿余地给得罪我们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我们不但消灭不了眼前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自己。

常言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生活中,我们给别人“留一线”,别人也会适当地给我们留一条后路,毕竟人多少都会有一点儿仁义感恩之心。而当我们都要把别人逼上“绝路”的时候,难道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留后路吗?

况且,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就是因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假考虑,在只言片语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别人下不来台,才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所以才会有人说:“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识破别点破,面子上好过,顾全面子,给人铺台阶,才是有利于大家和谐相处的方法。”

9.及时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基本的修养

有人说:“网络时代,愿意给你秒回信息的才是真爱。”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即便是看到了“收到请回复”字样的信息,同样跟没看到一样,该干吗干吗。却不承想,那个发信息的人在没有收到该有的回复时,是何等的抓心挠肺。

回复“收到”两个字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但这种及时回复别人信息的行为,却是一种最基本的修养。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和素质。

赵丽琪为人亲善和睦,别人每次给她发消息,或有事情通知时,无论是QQ、微信,还是短信,她都会很自觉地回复:“收到。”而别人每次看到这两个字,都会觉得,这件事的进程结束了,不用再纠结对方是否没看到,或者是否影响到了对方的工作。

不仅是发信息,打电话也是。别人给她打电话时,难免会遇到她忙或不方便的时候,赵丽琪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挂掉电话后,马上发条信息过去:“我正在开会,不方便接听您的电话,稍后我会联系您。”

能够及时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修养。而看到消息,不靠别人的叮嘱和提醒,就能不假思索地回复的人,往往是非常有自制力,并且以身作则的人。

有人说:“对一个人讨厌到极致就是漠视他。只有在乎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忍不住地对他说的话、发的信息回应,他才会很轻易地就影响到你的情绪。”

因此,当我们选择对别人的信息视而不见时,很容易就会让对方产生“你是不是很讨厌我”的错觉,给别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更有甚者,对方在微信上给我们发了无数条信息也不见回应,转头却看见我们在发朋友圈,这种行为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

换个角度讲,如果我们是那个给别人发信息的人,结果左等右等,对方就是没音,我们的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张书宇总喜欢在发出的信息或邮件最后标注“收到请回复”字样。他这么做只是想确认对方已经看到这个信息和内容。

一方面是因为消息很重要,需要确保对方能够看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明确权责义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而已。

而一般群发出去的消息,大部分人看到“收到请回复”后,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但依然有人不会给他回信息,还需要他打电话过去确认:“信息收到了吗?”对方可能说:“收到了。”也可能说:“没收到。”

然后,说“没收到”的,他就只能把信息再发一遍,给对方个台阶下;说“收到了,还没有看”的,他就得叮嘱对方“赶紧看看,很重要”。而对于那些说“看到了”,结果却没有给回信息的人,他总会觉得非常郁闷,连吐槽的劲都没了。

之所以感到郁闷或者难以接受,是因为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并为之付出了百般努力,别人却熟视无睹、毫不关心。导致我们需要像保姆一样,一遍遍地去督促和确认。而对方那种爱理不理的态度,着实令人不爽,从而导致我们对对方的人品和素质,都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无比的厌恶。

跟人家计较吧,人家说:“我又没看到,多大点事,你就上纲上线。”但若不计较吧,后面的工作和流程又没办法正常启动,甚至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行动和效果。

而那些不回复信息的人,通常会有这三种情况:一是工作实在太忙,一时没注意到,这种自然可以谅解;二是对方觉得这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根本不需要回复;三是对方觉得很麻烦,不想回。

后两种情况的人,明显就是缺乏专业素养的。毕竟对于工作上的一切事情,我们都不能任由自己的小性子来,这本身也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工作理念。

况且,信息总会越堆积越多的,当我们拖延着不去及时回复,或觉得再等一会儿也没关系时,可能下次再想起它就是几天后了。因此,及时回复别人的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所以,我们不妨在每晚睡觉之前,都去检查一下自己的信息,看看有没有漏下什么还没有回复的。而敲下“收到”真的花不了多长时间,还能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