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怎么理解?怎么教?

统编教材从一年级起慎重设立“口语交际”教学板块,在坊间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起步教学不应统一使用“教材”,口语交际应注重自由表达,不要设定内容,不需教师指导,只要结合生活进行,让孩子自然成长。从实践情况看,漫无目标地结合生活进行,毫无系统地任由发展,最终就是将能力发展聚焦在家庭教育上。对父母的教育依赖程度太大,造成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严重差异。而这一差异,直接影响了写话、习作。后续教学中出现的“不会说,说不好”问题几乎无法解决,无奈之下只好归责于“天赋”;衍生出来的“不会写,写不出,写不好”的障碍,成为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公众难题”。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设立“口语交际”教学板块,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供的解决良方。研读中我们发现“口语交际”板块的编撰有三个优点:其一,教材的设计合理,适合一年级儿童自学理解,自觉实践参与。例如,图文的设计与安排,简短的文字提示,场景的创设诱发等,都为降低难度,增加趣味起到作用,都能促进教与学。其二,教学的内容周全合理。兼顾独白、交际两种类型的口语表达,结合多种生活场景,还涉及虚构故事的交际,适应性较广。其三,能力发展线索明晰。统编教材双线设计在口语交际板块得到落实,既重视内容的适应性,更重视能力的持续、渐进式发展。精心的安排,适合起步阶段儿童的需要,能有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纵观第一学年的八次教学,我总结了以下三个突出特点和大家共享。

第一,明确了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差别。

听话、说话与口语交际教学都带有“听”“说”练习,但口语交际不仅停留在“听”“说”练习这一层面上。口语交际以“听”“说”为基本练习元素,更注重在三个层面的延展与融合,使教学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帮助其面向生活,应对生活。其一,重情境。将口语表达和交际情境相融合,将儿童带入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中,融入情感中,在交际现场借助口语表达重温生活,产生丰富的体验、感受,实现可供目标达成的操练、运用。口语表达伴随生活的真实感、交际任务达成的迫切感、具体场景的画面感,生成交际交往的兴趣与能力。其二,重情趣。不管是仿真的生活场景,还是虚构的童话故事,都非常符合起步阶段儿童学习的心理需要、情感依托、审美取向。有意思的口语交际内容,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体验中,在交际交往的任务中,自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与人交际交往的素养。其三,重交互。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仅是“我说你听”“我说你记”“我说你做”,更重要的是让话语信息在交往的各方中“走来回”,形成信息流,反复传导、沟通。交际一方的话语传递出来,被接纳,被理解,被重新组织后再传递,在交际各方中多次循环往复,表达信息在交际交往中形成交织的信息网。这,绝不是单向、单一的听话说话教学所能达成的。

第二,注重“技法”与“内容”的并行。

统编教材一年级八课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为儿童学习口语交际安排了丰富、适当的内容,同时在上下册各课中或明或暗地强调了交际技法的重要性。例如,有的直接提供常见、常用的语言部件;有的直接指示“要怎么做”;有的提供别人的话语为参考。这样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支架可攀爬,有范本可模仿,有真实的过程感。一学年八节课,具体而活泼的内容构成一个有特色的小课程系统。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生活,结合具体事件,卷入真实情景,提供切实可用交际交往方法,让实践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提示语、图画;能观摩和模仿教师的交际表达示范;能与同伴展开交际实践,这些都使其在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有参与感,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样可学,有发展区可抵达。

第三,做到了“实”和“虚”的兼顾。

之前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还有一些相对狭隘与固化的认识,认为必须要以真实的生活为交际场景,要以生活中关注的话题为交际话题,要以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交际中模拟的事件。“真实”,一直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旋律。统编本一年级教材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有两课都属于“虚构”场景中的交际。这样的设计拓宽了我们的认识界限——口语交际可以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也可以借助儿童文学作品,或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其他形式,通过各种载体,结合不同语言环境展开。在“虚构”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实施教学的又一路径。

那么,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怎么教呢?在此,给出七点建议。

第一,重“童话”,轻“成语”。

所谓“童话”,就是儿童的话,是同伴间交际交往的“通行证”。“成语”,专指符合成年人审美标准的美言,是成年人迷恋的话语标识。注重使用“童话”才能让儿童在伙伴语言的环境中,自由、自如、自在地进行交际。“口语”原本就不应该“文绉绉”的,口语是在日常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口语概念的提出,起初就是为了区别于“书面语”的。特别是儿童在日常交谈时总是想到就说,没有“深思熟虑”,更多“随机应变”。所以,儿童口语本身就灵活多变,能够根据交流的对象、话题、场合、目的等随机发挥。面向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更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要过度拔高。建议通过教学,凸显“童话”的以下特点:灵活性,便于“随心所欲”;简短性,鼓励用短句、少修饰;自然性,语言朴素自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生活性,和当下的交际场景、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成年人习惯欣赏的“美言”,在儿童世界中交际的功能性不强,交流的目的性不明,交往的生活气息不浓。

第二,重过程,轻结果。

“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传递信息。交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性,重在交际各方的参与,重在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更应看重儿童之间、儿童和教师之间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话语信息流”。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对“信息流”的流动过程予以监控、辅助、促进,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实施教学,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提升。即使交际的目的没有达成,真的没关系。第一学年参与口语交际,真正的目的也许就是经历过程。教师要有农人的情怀,教学不要盯着结果,不可追求“非说出个所以然”。经历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最大的共享价值。

第三,勤示范,多实践。

这一条不言而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示范。特别针对一年级儿童,教师的示范就是一种唤醒,“来,学我这样说”;是一种刺激,“来,看你能不能说”;还是一种邀约,“来,我们一起说”。教师的示范也有利于创设适合交际的情境,达到教学目标。示范之后,可以放手,多给儿童实践的机会,让其在模仿中学习,“啊,我也能这样说”;在模仿中感受,“啊,这样说真有意思”;在模仿后运用,“啊,我学会了这样说”。有实践的机会,就有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当然,执教中要处理好“示范”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示范是引领,实践才为王;实践中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示范求助,通过示范点拨纠偏。让示范为儿童的实践服务吧。

第四,有情趣,能面世。

所谓的“情趣”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调节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让儿童乐于参与,积极交流。具体可以在两个方面努力:其一,注重激趣,营造趣味盎然、情感浓厚的话语场,让儿童沉浸其中,乐于表达。其二,注重结合生活,模拟和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儿童在仿真情境中参与交际。这样做,让教学更具真实感,让口语交际更有实用气息,凸显交际的功能色彩。“面世”指的是口语交际教学后形成的有关方法、能力、习惯、素养等,能应用在真实的生活中,用于与他人真正的交际交往活动中。面世,体现的是“学”与“未学”的差别。口语交际原本就是一种用得上的技能,就是能提高儿童生活质量的美好学科。所以,教学不应是纸上谈兵,不能是就事论事,要让“所学”有充分的拓展和运用空间。

第五,求“有得”,去“无为”。

“有得”,就是强调确保一课一得。每一次口语交际教学,至少要让儿童有发展。或者在口语交际的方法上有收获,在能力上有提升,在经验上有积累。不管多少,保底要求就是前进“一小步”。起步教学,可以从容一点,缓慢一点,但不能停滞不前。“无为”并不是老子《道德经》中说的“无所不为”,而是指真正的无所作为。看上去热热闹闹地上了一节课,似乎儿童能说来说去,但最终不知道在说什么,教学流于形式,交际水平止于原有表达经验。杜绝“耍嘴皮”式的无效教学,反对无实践的口语训练,无交际的知识传授,无交往的能力提升的“三无”教学。主张“小步走,不停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

第六,守课内,攘课外。

守住课内,就是强调落实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实在在开展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口语交际教学被无端取消,被人为忽略,教材设计再好,没有教学也是“零”。守护课堂,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要长期坚持。当课堂教学得到保证后,教师应致力于对接生活,不让教学停留在课堂局域之内。教学再好,毕竟有限,应更多鼓励孩子“到大海中学习游泳”“在天空中练习飞翔”。请提示儿童在生活中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更好的、更适用于生活的、更真实有效的交际策略,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风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组织亲子互动,家校访问等形式,将口语交际教学从“课堂四方天空”向“课外广袤时空”拓展。每一个新鲜的生活场景,都应成为口语交际的练习靶场。教学就是把握时机,促进具体运用,及时发现问题,鼓励问道课堂,实现课内外联通,实现教学和生活接轨。

第七,宜鼓励,忌批评。

这点勿庸置疑。特别是起步阶段教学,儿童需要得到鼓励。鼓励的方式很多,例如贴红花,积分数,发表扬信等。最为有效的是在交际进行时给予口头赞赏,用言语的力量温暖儿童,让其感到交际独有的神奇魔力。学习难免犯错,此时如果过度批评,或者说是不当批评,将直接导致在初次接触这一学科的学习时,就留下心理阴影。这无疑对后续学习发展极为不利。其实,儿童在练习起步时,暂时没有达到教师要求,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完全可以不必纠结。刚开始,一切都可以缓一缓,“慢慢走,欣赏啊”。批评和指责无疑是警告他“不要犯错”,这就是一种恐吓。学习,原本就是在尝试错误中获得进步的过程。请允许儿童缓慢成长,在赞赏中给予力量吧。

总之,统编本一年级教材中的八节口语交际教学独立成为一个教学板块,让儿童系统持续参与学习,能获得多元且灵动的交际表达体验。这将为其在这个学科学习中获得能力提升做好铺垫。教材编撰者对其进行独立、明晰的课型标注,明确了教学的存在,无疑是对这一课程重视的表现。这一编撰意图就是针对口语交际名存实亡的尴尬状态,直指教学中对其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使之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各个内容之间有序推进,能力训练呈螺旋上升之势,确保了口语交际课程在具体教学中的落实,这都是可喜的进步。长远来看,口语交际教学也为写话和习作教学做了准备。从一年级入学起儿童就拥有较为丰富的口语交际经验,对表达的功能有更直接、多元的认识,累积了愉快的情绪体验,留下了美好的人际交往回忆,这一切都是可贵的,未来都可以成为提升口语交际水平,乃至学习写话与习作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