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北大文学讲堂》

作者:温儒敏、姜涛编

出版信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北大文学讲堂》汇集的15篇讲稿,就是由2002年秋冬季一个学期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内容涉及鲁迅、周作人、茅盾、沈从文、钱钟书、穆旦、张爱玲、汪曾祺、王蒙、海子等经典作家;授课教师的阵容也十分强大,可以说是北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名师的一次集体亮相,其中既有退休的著名教授,如严家炎、乐黛云、钱理群、孙玉石、洪子诚,又有温儒敏、陈平原、韩毓海、孔庆东、王风等中青年学人。

每人虽然只讲一次,但根据各自的专长,选择最拿手的题目,展示出研究的精华。一方面,淡化专业界限、注重原典讲解的定位,适合于一般文学爱好者的求知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大家提供与众多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如谈鲁迅的3篇,严家炎从审美角度谈《铸剑》中荒诞与庄严的复仇;钱理群用生命际遇谈《野草》的哲学与想象;王风细读文本谈《女吊》。他们方法各异,但得出的结论却悬殊不远——鲁迅复仇的哲学和决绝的人生姿态,启示我们勇敢面对现实,清醒地透视人生。

至于乐黛云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上谈茅盾的《蚀》与《子夜》;孙玉石从艺术结构上谈穆旦的《诗八首》;洪子诚谈北岛的诗;陈平原讲北京从周作人、郁达夫、张恨水的文章入手;曹文轩谈汪曾祺的小说,抓住地域性概念条分缕析;温儒敏论《围城》从结构主义分层理解;孔庆东讲《说笑》风趣幽默;韩毓海从“海上花”说起,将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康德、尼采、弗洛伊德纵横其中;张颐武借王蒙《活动变人形》反思“现代的中国和中国人”等,无不各擅胜场摇曳生姿,令人心旷神怡。

《北大文学讲堂》可以引领我们在红红绿绿的当代写作中回到经典,巡游现代文学的百年经典。

延伸阅读:

1.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柳青:《创业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 浩然:《艳阳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