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西方哲学史》

作者: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

出版信息: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1945年出版的《西方哲学史》是罗素应巴恩斯艺术基金会邀请讲授西方哲学史所作的讲稿,全称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它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兼具哲学内容与文学色彩,旁征博引又鲜活生动,读起来富有人情味,把许多人大为头疼的抽象思辨转化为优美流畅的文字。出版至今不仅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教科书,还成了所有哲学爱好者的最佳读本。

在《西方哲学史》书中,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他认为哲学“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知识所不能肯定的失误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基于对哲学的这种理解,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并强调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与哲学交互作用的。

罗素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在这部书中他也十分强调历史对于哲学的意义。他认为哲学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的独立思考,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作者把哲学家既看作果,也视为因,“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哲学家们既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凭借渊博的历史知识与极高的历史素养,罗素在介绍哲学思想中加入了许多历史分析,在很多章节前还插入了不少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例如,在叙述“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时加入关于希腊化时代的知识;为更清晰介绍经院哲学,他以专门的几个章节介绍了中世纪史及基督教发展的知识。罗素在评价任何一位哲学家时,都尽可能将其置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充分表现出他的哲学与作为他的哲学的原因的社会价值观念。借用他本人的说法: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是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哲学家所应有的同情的理解。

作为哲学家的罗素在书中体现的对知识的怀疑精神以及对哲学公正的态度令人钦佩,对于哲学本身的理解,他永远站在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立场,不偏不倚;作为文学家的罗素,行文晓畅、言辞优美,化苦涩的抽象思辨为平易近人的流畅文字。出身数学家的罗素思维清晰,条理严谨,对哲学研究也像对待科学一样认真,不仅有天马行空的大胆设想,更有一丝不苟的精细论证。这部兼具哲学美、文学美与数学美的佳作,确实为哲学史著作中永远的一颗明星。

延伸阅读:

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德]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英]哈德恩英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

4.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