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飙升你如何应对
- 徐光来
- 2178字
- 2020-06-28 08:35:22
九、防脑卒中首先防动脉硬化
脑卒中,即老百姓常说的“中风”,英文名Stroke,强调了该病突然来临、突然发作的特点。它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并称为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致残最重的病种。而脑卒中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
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与诊断规范》,首次提出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评估、诊断标准和风险分层原则,这不仅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其许多检查和评估内容已经列入当前健康体检项目,也就是说“科普性”比较强,公众也迫切需要了解这些科学的、权威的防病知识。为此,笔者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与诊断规范》进行摘编和解读,旨在医患共同构建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长城”,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并发症多的特点。80%以上的脑卒中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颅内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卒中患者中由颅外段脑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约占1/3。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会引发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其厚度每增加0.1毫米,患脑卒中的危险会增加13%~18%。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进展性疾病,其发生的始动环节是血管内皮损伤,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则是必备条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类似于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的积存过程,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狭窄,并发展为堵塞。不过,有了斑块就会发生中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大家不必过于恐慌。斑块是否会导致脑缺血,与斑块的大小是否会引起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破裂以及斑块的表面结构是否光滑、是否有血栓附着等综合影响因素相关。
防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因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的筛查及评估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进而有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1.危险因素和风险人群
在成人中,具有下列任何一项或一个以上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可定义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
脂质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主要是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尤其是起关键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启动因素和必备条件。当LDL-C水平增高时,血清中的LDL-C可透过受损的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被氧化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其体积可以不断增大,使脑供血动脉的管腔逐渐变窄。严重狭窄或完全堵塞时,会发生脑卒中。
高血压主要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产生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时间早且程度重。
高血糖症患者血清中富含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吸烟或烟雾暴露(二手烟、三手烟)增加多种黏附分子,并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进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舒缩功能障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现象,多种基因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家族中一人或多人罹患将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美国杂志《脑卒中指南》刊载的一篇论文中,曾对1686名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斑块面积随年龄增加而显著扩大,尤其是45岁至70岁时,进展迅速。
大量饮酒会促进血小板凝聚,影响纤维蛋白原活性,激发血凝过程,并有利于LDL-C代谢生成,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肥胖症和不良饮食习惯者,例如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者多伴有脂质代谢异常,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脂质代谢、减轻体重。缺乏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近百年来,很多名人也难逃脑卒中的魔爪。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苏联前总理列宁等均因脑卒中发作而逝世。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离世,更是敲响了一记健康的警钟。在众多被夺走生命的人中,这一疾病之所以成为压垮他们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共性是精神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现今,精神压力过大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脑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存的危险因素越多,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概率越高。如患高血压并且精神压力过大者脑卒中的发病率要比单因素者高5倍,原因是这些人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持续收缩,血压随之升高,高到一定程度,脑血管就破裂了。
2.筛查方法及内容
有以下病史者应列为筛查对象:有头晕、头痛、黑矇、语言不利、肢体无力(偏侧)、肢体麻木(偏侧)、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者。
筛查主要内容:
基础测量:双臂血压、眼底(眼底小动脉变化是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面镜子)、踝臂指数(ABI,显示全身动脉情况)、体质指数、腰围。
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肌酐。
颈动脉超声:对双侧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等进行检查。检查时要记录颈动脉中层厚度,是否有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的数量、形态、回声以及是否有狭窄和闭塞。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都不会直接导致脑卒中,只有这些高危因素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才会发生脑卒中。因此,仅仅预防脑卒中是不够的,还得往前提一步,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用简单的筛查技术将患者快速地筛出来,才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