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T培训师精进三部曲上:深度改善现场培训效果
- 廖信琳
- 1192字
- 2020-08-26 14:59:19
五、模型要素之四:情绪调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现场全息呈现模型”中的“情绪调整”要素。
在这里,笔者不想也无意把大家带到抽象的理论“迷宫”里面,再者,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亦对此有更为系统、详尽的论述。任何一名培训师都有必要学习、掌握与此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所以笔者将依循自己的经验,谈谈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笼统地说,培训师在课堂现场的“情绪调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负面情绪管理”和“情绪的工具化运用”。
首先,是“负面情绪管理”。同样有大致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形,一方面是面对现场学员,因为压力(或称之为某些担忧)而引发过度紧张的情绪的管理;另一方面,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因为一些“非常态”状况的发生而引发的“负面情绪”。
比如,培训师遭遇学员的专业挑战,甚至是恶意挑衅;
比如,培训师因为自身准备不足造成内容遗忘;
比如,学员无意或有意制造一些麻烦等,都有可能导致培训师产生急躁、羞愧甚至是愤怒等,这样一些现象严重影响课程的推进,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面对这些可能影响培训师对课堂进程把控的负面情绪,总体建议是“冷处理”,即不要轻易被这些表面的“事情”所左右,更没有必要采取“即时、直接”的措施进行所谓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按照自己此前课程设计时的基本思路,让课程能够稳步推进。如果情形实在比较糟糕,培训师也可以使用适度“示弱”的方法,向学员坦诚自己的诚意及真实的想法和看法,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对学员做一些善意的提醒。
必须强调,一旦出现上述某些情形,培训师应该第一时间检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把所谓的“错误”归结到学员身上去。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时候更需要培训师洞察现场情况,因应具体场景而采用更加细腻的处理方法。
其次,是“情绪的工具化运用”的层次。因为这次对培训师的功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也蕴含较大的风险,笔者并不主张培训师轻易尝试。所以,仅做简单介绍。
所谓“情绪的工具化运用”,就是培训师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收放有度的掌控,并借助一些相对激烈的情绪作为培训的手段,对学员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课堂现场中,出现能够使用这种培训方法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如果出现(通常是用正常的引导方法已经完全无效,甚至学员的某些行为有开始变得更加恶劣的趋势时,比如,学员无视课堂基本纪律,总是随意走动,或严重迟到,或长时间私下交流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等)某些情形,培训师也要切记,所有的手段都必须基于事实,而且发心善意。同时,可以将可能对学员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陈述,千万不能对学员进行人格或品行上的指责。
需要进一步强调,之所以提出“情绪工具化运用”的观点,或称之为培训方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培训师本人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敬畏”,只有“敬畏”才能产生正向的力量,才能真正让学员“信服”,否则,就有可能被学员解读成“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如此,当为培训师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