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

一 概况

正式国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elarus)。国名来源于民族称谓。关于白俄罗斯人称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祖先都是9—13世纪基辅罗斯时期的罗斯人,而白俄罗斯人保留了更纯的古罗斯人的血统和特点,因此,“白俄罗斯人”意味着“更纯的罗斯人”。此为一说。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该民族喜着白色亚麻布服装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白”是“自由”、“解放”的意思,系指白俄罗斯人先于俄罗斯人于13世纪就摆脱了鞑靼人的统治获得自由,是“有主权和自由的罗斯”。此外,其境内的一条别拉亚河,也可能是其民族称谓的来源。

白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是东欧平原上的内陆国家。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与乌克兰毗邻,西连波兰,西北邻立陶宛,北界拉脱维亚。面积为20.76万平方公里,在欧洲居第13位。是俄罗斯通往东欧、中欧和西欧的门津,还是欧亚大陆桥必经的陆路要冲,从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看,其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境内地形大部平坦,多属平原和盆地,全国半数以上地区在海拔200米以下。南部为辽阔的低地,中部多为平原和低冈,北部和西北部地势略高,有部分高地和起伏的丘陵,最高点海拔仅345米。境内多河流湖泊,共有大小河流2万多条,最著名的为第聂伯河、西德维纳河、普里皮亚季河、涅曼河等。大小湖泊有1万多个,享有“万湖之国”的美誉。最大的湖是纳拉奇湖,面积7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36%,树木以松和云杉等针叶林为主。森林和水资源都较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距波罗的海较近地区属海洋性气候。全国1月平均气温为6℃,7月平均气温为18℃,年降水量为550—700毫米。气候宜人,雨量充足,土壤肥沃,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拥有别洛韦日、别利津和普里皮亚季等欧洲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较丰富,其中泥炭蕴藏面积达250公顷,储量50亿吨,在独联体国家中居首位,钾盐储量83亿吨,占原苏联的1/5以上,岩盐储量多达220亿吨,居欧洲第二位。此外还有钾盐、褐煤、油页岩、石灰石、磷灰石、耐火黏土以及多种有色金属矿藏。

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化工、电子、光学仪器、石油加工、木材加工、轻工、食品加工等。工业从业人员116.48万,占总劳动力的26.2%。主要农畜产品有谷物和豆类、亚麻、甜菜、土豆、蔬菜、畜禽肉、奶制品、蛋类。农业从业人员49.35万,约占总劳动力的11.1%。

铁路和公路交通网较发达,是欧洲交通走廊的组成部分。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并不发达。

白俄罗斯原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7月27日白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宣布独立,12月19日改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

1994年开始实行总统制。1996年,总统与第13届最高苏维埃权力斗争激化,根据当年11月24日全民公决结果,第13届最高苏维埃活动被终止,同时组建了新的两院制议会。1996年制定的宪法规定:白俄罗斯是“统一、民主、法制的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总统有权确定全民公决,解散议会,确定各级议会选举,任命政府总理(须经议会下院批准),任免所有副总理以下政府成员,任免所有司法机构、中央选举和全民公决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政府辞职等;在总统出缺或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总理暂行总统职权。2004年10月,白俄罗斯举行全民公决,取消了关于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每届任期5年,可以连选连任。2006年3月,白举行独立以来第3次总统选举,卢卡申科再次当选,任期至2011年。议会称国民会议,由共和国院(上院)和代表院(下院)组成,每届任期4年。

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循序渐进地”向社会市场经济过渡的政策,注重对人民的社会保障,但基本沿袭了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改革步伐谨慎。虽然从1996年起经济开始回升,但仍未达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水平。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2000年经济形势略有好转。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到-1.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减少11.2%。白政府积极奉行总统提出的“白俄罗斯发展模式”,实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努力争取并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从而稳定了国内的经济形势。

货币名称为白俄罗斯卢布。2000年发行新币(新币1白卢布=旧币1000白卢布)。汇率(2008年12月):1美元=2190白卢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8.2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82.72美元,其增长率为10%。2008年通货膨胀率为13.3%,失业率为0.8%。

全国分为6个州1市(明斯克),州下辖118个区,25个市辖区,106个镇,1456个村。首都为明斯克市。

1991年10月29日颁布的《白俄罗斯教育法》。翌年3月19日颁布的《白俄罗斯共和国教育法修正案》规定,普通学校实行11年制(从1998年起向12年制过渡)免费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学制4—5年,分免费和自费两种形式。2001年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支出的5.9%。著名大学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成立于1921年)、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成立于1920年)、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成立于1922年)、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33年)、白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成立于1940年)、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成立于1948年)。

二 白俄罗斯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白俄罗斯人(Belorussians)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属印欧人种北支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金发、灰眼、肤色白皙。公元前在白俄罗斯地域上,以及与其毗邻的东面和南面居住着一些东斯拉夫部落,他们是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公元9—11世纪现今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域先后都成为基辅罗斯的一部分。公元10世纪,基辅罗斯的罗斯人,从拜占庭教会接受了基督教(即后来的东正教)。后来基辅罗斯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11—12世纪,在白俄罗斯版图上建立了波洛茨克、图罗夫—平斯克等封建公国。

13世纪30—40年代立陶宛公国形成,此后白俄罗斯地域逐渐被立陶宛并吞。然而,此时白俄罗斯民族的东正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一些特征已经形成,白俄罗斯语的基本特点在13世纪也已具备,并在14—15世纪通过刻写的一些碑铭而固定下来。此外,在16世纪中期以前,斯拉夫封建主在王国内还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斯拉夫文化曾有一定的影响。从15世纪直到17世纪末,白俄罗斯语和波兰语同为王国的正式的官方语言,用于公文、条约以及法律诉讼等方面。在这样的条件下,在16世纪白俄罗斯民族得以形成。

1569年的《卢布林条约》之后,同样信奉天主教的波兰封建主和立陶宛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王国的政治经济大权都集中在他们的手中,对待白俄罗斯民族的政策日渐恶化。特别是在1596年立陶宛和波兰之间的《布列斯特条约》之后,对白俄罗斯人的宗教压迫和民族压迫进一步加强。成立了迫使东正教徒承认天主教会领导地位的联合教会。从17世纪开始,白俄罗斯民族的反抗斗争日愈加强。18世纪中叶,白俄罗斯掀起反抗封建贵族和天主教势力的农民运动浪潮。1740—1744年,克里契夫地区爆发了由瓦平拉领导的最大的一次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18世纪后期波兰被瓜分后,白俄罗斯在18世纪末并入俄罗斯帝国。19世纪下半叶的农民起义推动了白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批社会民主党小组。白俄罗斯人民参加了1905年至1907年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0—11月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1月几乎整个白俄罗斯都被德军侵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2—8月成立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1920年被波兰资产阶级军队占领。根据1921年签订的《里加条约》,西白俄罗斯归属波兰。1922年12月30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39年11月,西白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重新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1941年白俄罗斯被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占。白俄罗斯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者,在敌后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斗争,组成了一千多个游击支队和小组,游击战士的人数达30余万。在战争中牺牲的白俄罗斯人有220多万。1944年7月白俄罗斯全境为苏军解放。此后白俄罗斯在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同时,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于8月25日,宣布白俄罗斯正式独立。12月19日将国名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乌克兰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亦称《别洛韦日协议》),此协议宣布苏联不复存在,12月21日,白和俄、乌、哈等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首脑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决定正式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白俄罗斯以创始国身份加入独联体。

白俄罗斯独立后,特别是1994年卢卡申科总统当政后,在外交上强调“最优先方向是同俄罗斯联合”。在政治和经济上与俄罗斯关系密切。1996年4月2日白、俄两国结成共同体。1997年4月2日签署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条约》,还草签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章程》,将俄白共同体改建为俄白联盟,但两国仍保留各自的主权、宪法、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1998年12月25日,在俄白共同体条约和联盟条约的基础上,两国签署了关于进一步统一的宣言。1999年12月8日,卢卡申科总统和叶利钦总统在莫斯科签署《关于成立俄白联盟国家的条约》及《关于实施条约的行动计划》。2000年1月26日,卢卡申科总统与俄代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交换条约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双方提出将在保留各自主权的同时,逐步建立统一的联盟国家。

总的来看,俄白双方领导人都认为两国民族、宗教、文化、语言等诸多方面相同或相近,存在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密切联系,“很难把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区别开来”,而且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方面双方互有需要。俄白两国约有80%以上的居民也都赞成生活在同一国家里。

然而,俄白两国至今并未能建立起统一的经济空间。2002年1月4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在建设俄白联盟的同时不应损害白俄罗斯的主权与独立,白俄罗斯法律不允许“搞垮白俄罗斯”。2006年两国在如何建设俄白联盟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导致关于俄白联盟宪法文件的全民否决未能按计划如期举行。2007年1月起俄提高了对白出口的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白也提高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费。

2008年俄白两国贸易额为341.89亿美元,占白出口总额的47.2%,比上年增长31.1%。

三 白俄罗斯的民族

白俄罗斯全国人口为967.1万人(2008年12月),共有100多个民族,除白俄罗斯人以外,主要有俄罗斯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此外还有犹太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其他少数民族。

白俄罗斯人占全国人口的81.2%。白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和阿尔卑斯类型,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白俄罗斯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东支,用基里尔字母书写,与俄语十分接近,绝大多数白俄罗斯人都能说俄语,许多报刊混用俄白两种文字出版。信奉东正教。

白俄罗斯盛产亚麻,因此漂白的亚麻布就成为白俄罗斯人制作传统服饰的重要材料。妇女夏天穿的裙子,男人的长裤和冬天的防寒外衣都是白色的。过去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织亚麻布,在亚麻布上挑花、绣花。在婚礼上要展示出新娘为新郎纺织和绣出的衣服、腰带,等等。新娘还要送给媒人一块绣花方巾。就是在葬礼上,妇女也都要戴上一块亚麻布的白方巾。一些学者认为白俄罗斯人的民族称谓正是由此而来的。现今白俄罗斯人的服饰和生活已现代化,但在食品上仍保持着东斯拉夫人的传统特点,主食为黑面包,多食奶制品和肉类。白俄罗斯人还特别善于烹调土豆,用土豆可制作出100多道菜肴。

在本国以外,白俄罗斯人还分布在苏联的一些共和国,如俄罗斯(主要在西部,以及西伯利亚各地)、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另在波兰、美国、加拿大等地也有少数白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占全国人口的11.4%,是白俄罗斯国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几乎遍布白俄罗斯6个州,但主要分布在东部的莫吉廖夫州、戈梅利州和中部的明斯克州。

波兰人主要分布在与波兰接壤的白俄罗斯西部的布列斯特州和格罗德诺两州,是白俄罗斯的第2大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3.9%。信奉天主教。

乌克兰人主要分布在白俄罗斯南部地区,占全国人口的2.4%,是白俄罗斯第3大少数民族,仅次于俄罗斯人和波兰人。

犹太人是在白俄罗斯居第4位的少数民族,散居在白俄罗斯各地。1959年犹太人占全国人口的1.9%,1970年和1990年下降为l.6%、1.1%,2008年占全国人口的0.3%。犹太人急剧减少是由于大量向国外,主要向以色列移民所致。

其他几十个民族人数都很少,总共只占全国人口的0.8%。

在以上各民族中,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人的东支,都信奉东正教,在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相同或相近,有许多共同的节日。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向十分密切。此外,独立后白俄罗斯奉行平等和团结的民族政策。宪法规定:白俄罗斯公民,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受到同样保护而不受任何歧视。因此,独立后白俄罗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和谐,迄今未产生主体民族排挤外来民族、民族不和、民族动乱之类的问题。这是该国独立以来国内社会政治局势一直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