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马基雅弗利主义
- 汤舒俊
- 1102字
- 2021-03-30 02:20:05
二 西方厚黑学——马基雅弗利主义
尼科罗·马基雅弗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1—1526)是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剧作家和历史学家,曾长期在佛罗伦萨共和国任要职,为意大利的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奔波驰走,虽屡挫屡试,但最后仍失意于政治。这位深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的政治家,萃取他的内政历练、外交捭阖,提炼前朝的功过得失,在囹圄中奋笔疾书,留诸后世的《君主论》(The Prince)和《论李维著罗马史前十书》(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s Livius)是其代表作,然而书稿甫出,哗声四起,书中屡现惊世骇俗之语:“统治者应当杀掉敌手,而不要只是没收他们的财产。因为被剥夺财产的人,可以图谋复仇,而那些被从肉体上铲除的人,就不可能这样做了。”“如果要加害于人,务必坏事做绝,被杀的人对死亡的品味转瞬即逝,忍受的痛苦反而轻得多。”“要施惠于人,务必细水长流,点滴为限,恩惠才会被更深地感受到。所谓慷慨就是对自己的财产吝啬小气,对他人的所有物大方施为。”[5]其言语之狠毒、表达之直露,堪称西方前无古人、开启来者的“厚黑教主”。
马基雅弗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不是马基雅弗利思想理念和政治主张的集大成者,而是仅仅聚焦于马基雅弗利逢迎当时统治者所提出的帝王之术和驭人之道。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对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定义和认识都带有相当的“厚黑”色彩,如Christe 和Geis将马基雅弗利主义定义为“操纵者得到比不使用操纵策略更多的某种回报,而他人至少在直接背景下所得更少的一个过程”。[6]Ricks 和Fraedrich将马基雅弗利主义定义为“一个可以用来解释操纵的、劝说的行为以达成个人目标的特质”。[7]Jakobwitz和Egan认为马基雅弗利主义是“提倡自我利益、欺骗和操纵的人际间战略”。[8]尽管语言表述不同,但不同学者关于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定义都涉及对人性及人际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是一种与人为恶的价值观,这使马基雅弗利主义成为西方的厚黑学,沦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9]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则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个体身上的一种固化和内化,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操纵他人、谋取私利的典型特质。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和行为:(1)使用操纵性策略,在人际互动中使用如劝说、欺骗等可能的手段使他人服务自己的利益;(2)玩世不恭的认知,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他人,将他人视为可能操纵与利用的对象;(3)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传统道德的漠视。[10]
通常,我们借用马基雅弗利主义将人群分为高低两类,高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冷酷和独立,认为任何感知可能性和行为情境都是为了获得结果,而低马基雅弗利主义者对他人更加开放,容易情感卷入,在个人目标方面更加关注交流的内容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对于高、低马基雅弗利主义者的行为特征上的差异,现归纳总结如表2-1所示。
表2-1 高、低马基雅弗利主义者行为特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