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增订本)
- 许序雅
- 11742字
- 2021-03-26 16:18:39
四、萨曼王朝的扩张和兴盛
萨曼王朝一直努力向东扩张,征服突厥人。纳斯尔在位时,他曾率军远征西沙雅尔(Shawghar,突厥斯坦附近 109),进攻突厥游牧人。伊斯迈伊尔一接任萨曼王位,就在893年春以“圣战”名义率军远征怛逻斯城(Tarāz,或Talas,又译塔拉兹,今哈萨克的江布尔城)。从撒马尔罕经白水城至此城为86法尔沙赫,约合536.6公里。110怛逻斯城是葛逻禄人大本营。萨曼军队攻占此城后,俘虏了1.5万名葛逻禄人,其中包括葛逻禄王及其王后(可敦),还杀死了1万名葛逻禄人,并把当地的一座基督教堂改建为清真寺,然后带着大批战利品返回布哈拉。111
就在征服怛逻斯城的当年,伊斯迈伊尔又废黜了苏对沙那(Ushrūsana)(即《新唐书》之东曹,今中亚之乌拉秋别)当地的阿弗申(Afsīns)王朝,吞并该地。这一年,伊斯迈伊尔在苏对沙那铸造了钱币。 112
伊斯迈伊尔的对外扩张,引起了阿拔斯哈里发穆塔迪德的恐慌。他担心伊斯迈伊尔权势增长过快,会与巴格达分庭抗礼。因此,他采取联甲抗乙的策略,竭力扩大萨法尔王朝与萨曼王朝的不和,支持萨法尔王朝艾米尔阿木尔(879—900年在位)去攻击伊斯迈伊尔。892年,哈里发任命阿木尔为呼罗珊总督。阿木尔在呼罗珊权势不断增长,成为东部诸省第一个将其名字和其父的名字铸刻在银币上的统治者。 113阿木尔还竭力要把势力扩展到河中。哈里发利用这一点,于285(898)年给阿木尔送去授权诏令,把河中授给阿木尔统治,促使他去夺取河中。与此同时,哈里发又暗地支持伊斯迈伊尔对抗阿木尔,以取鹬蚌相争之利 。 114于是,阿木尔写信给伊斯迈伊尔,要求他归顺。伊斯迈伊尔对他的回答是“剑”。阿木尔只得把河中地区授给伊斯迈伊尔,以求相安无事。后者又拒绝了。伊斯迈伊尔决意要与萨法尔王朝兵戎相见,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呼罗珊。 115两者之间的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是不可避免了。
286(899)年秋,阿木尔派穆罕默德·伊本·莱特 116统率约1万军队屯兵阿姆河岸。伊斯迈伊尔闻讯,率2万人从布哈拉出发,乘夜渡河,对阿木尔军发动突然袭击,斩敌无数,并俘虏阿木尔军副帅阿里·伊本·苏鲁什及一批尼沙不尔的显贵。据加尔迪齐说,是役,伊斯迈伊尔军斩杀了阿木尔军统帅巴什尔(即伊本·莱特)及约七千官兵。 117可见战斗异常惨烈。伊斯迈伊尔带大批战利品回到布哈拉。
次年春 118,伊斯迈伊尔率领一支联军发动攻势。这支联军包括曼苏尔·喀喇特勤 119和帕尔斯·白甘迪率领的花剌子模军,以及从费尔干纳征召的3万大军。伊斯迈伊尔率大军渡过阿姆河,横扫萨法尔王朝在呼罗珊的据点,然后向阿木尔盘踞的萨法尔王朝大本营巴尔黑发动围攻。萨曼军队切断了该城水源,摧毁了城墙,攻陷了该城。萨法尔王朝阿木尔被俘。 120在哈里发的要求下,阿木尔被送到巴格达,在那里被投入监狱。两年后,阿木尔被处死。 121从陀跋里的记述中可以看出,在伊斯迈伊尔与阿木尔的斗争中,富人和德赫干均支持伊斯迈伊尔。 122
当伊斯迈伊尔把萨法尔王朝阿木尔送到巴格达后,哈里发送来授职诏令,任命伊斯迈伊尔统管整个东方地区,包括呼罗珊、河中、塔巴里斯坦、古尔甘(Gurgān)、突厥斯坦和印度河流域的信德等地区。哈里发在诏令中特别指示伊斯迈伊尔把塔巴里斯坦和古尔甘地区从穆罕默德·本·扎德·乌尔—阿拉维(Muhammad-i-Zaid-ul-‘Alawi)手中解放出来。 123随即,伊斯迈伊尔就把萨曼王朝的政权扩展到整个呼罗珊地区,任命了该地区每一座城市的总督,并在尼沙不尔设立呼罗珊总督府,在呼罗珊建立起军政合一的管理体系。呼罗珊总督兼任萨曼王朝第一军职(军队总司令),管治阿姆河以南所有萨曼王朝的领土。萨法尔王朝的后裔仍然被允许在故乡锡斯坦掌权,直到912年,作为萨曼王朝的藩臣而存在。 124
当时,塔巴里斯坦和古尔甘的统治者穆罕默德·本·扎德拒绝承认萨曼王朝的统治。于是,伊斯迈伊尔就在900年派军征伐位于里海南部的塔巴里斯坦。扎德军被打败,他本人也被杀。然而,萨曼远征军将领穆罕默德·本·哈鲁(Mubammad b. Hārūn)叛逆,企图在当地独立称王。次年,伊斯迈伊尔亲率大军远征塔巴里斯坦,哈鲁逃到达拉姆(Dailam,或Daylamān)。伊斯迈伊尔在塔巴里斯坦和古尔甘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任命了自己的堂兄弟阿布尔·阿巴斯(Abu’l-‘Abbās)为塔巴里斯坦总督。雷伊(Ray)地区也俯首称臣。哈里发穆克塔菲(902—908年在位)继位后,即把一张授权诏令和一幅旗标赐给艾米尔伊斯迈伊尔,把伊拉克、雷伊、伊斯法罕、塔巴里斯塔省和古尔甘省授给他。伊斯迈伊尔把雷伊总督之职给了侄子阿布·沙里赫(Abū Sālih,他是曼苏尔之子),把古尔甘省给了自己的儿子阿合马德,但伊斯法罕仍保持独立状态。125
看来,伊斯迈伊尔在其晚年还竭力要把统治地域向东北扩展。903年,他发动了对北边突厥人的进攻,到达了今天的哈兹拉提·土尔克斯坦附近,满载战利品返回布哈拉。 126但是,在次年,河中遭到大批突厥军队的侵袭。萨曼王朝得到来自哈里发手下的志愿兵的支持,把入侵的突厥军队赶出河中 。 127我们无从得知这些入侵河中的突厥人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他们与上一年(903)被伊斯迈伊尔远征的突厥人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考虑到他们的入侵与伊斯迈伊尔的远征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很可能这次入侵意味着报复。
伊斯迈伊尔对突厥人的多次进攻(893年进攻怛逻斯,903年进攻北方突厥人),说明萨曼王朝抛弃了以往伊斯兰政府对呼罗珊、河中地区的防御政策,放弃了作为文明地区防御游牧突厥人侵入的依托—长城(840年,努赫占领白水城,就修筑垒墙防御),开始向草原进军。 128这种政策基本上由萨曼诸王沿袭下来。如943年,又有一个突骑施可汗(Turkish Khāqān)的儿子被萨曼王朝俘虏。 129萨曼王朝与突厥人的交往,除了军事征服外,还有商业交往和伊斯兰传教活动。这种由伊斯迈伊尔所开始的对突厥人政策的转变,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首先,这使伊斯兰世界向突厥人(当时基本上尚未皈依伊斯兰教)打开了大门,强制性地把突厥人拉入伊斯兰体系中,拉入伊斯兰农耕世界。其次,一旦突厥人改宗伊斯兰教,他们就不再是“圣战”的对象,他们就会投身到伊斯兰中亚地区的权力角逐中,成为萨曼王朝的有力竞争对手,甚至成为该王朝的掘墓人(如喀喇汗王朝和哥疾宁王朝)。他们的到来,将会对中亚乃至西亚的政治格局和民族构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当然是伊斯迈伊尔所始料未及的。
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伊斯迈伊尔把萨曼王朝建设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其领土从锡尔河以北的草原地带延伸到里海南岸,从花剌子模以南扩展至古尔山区以北。伊斯迈伊尔晚年在布哈拉专心政权建设:着手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宫廷卫队。他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布哈拉发展成为中亚地区一个政治、文化大都会。
看来,伊斯迈伊尔晚年采取了与民生息的统治政策。有一次,他发现雷伊城用于称量税收贵金属的砝码太重了,就下令把砝码的重量校正,并把多征的税款扣除。我们还发现砝码上刻有伊斯迈伊尔的名字。这提示他可能在辖境内统一了度量衡制。他甚至没收了一些地主的土地以满足百姓的要求。他以公正和正义著称于世。 130
伊历295年邑法尔月14日(907年11月26日)晚,伊斯迈伊尔病死,享年58岁(伊历61岁)。他在布哈拉已统治了34年。他的儿子阿合马德继位,任萨曼王朝艾米尔兼呼罗珊总督。伊斯迈伊尔的名字前被加上了谥号“阿尔·艾米尔·阿尔·马迪”(al-amīr al-mādī) 131。
阿合马德登基时,一群军队领袖、政府显贵宣誓效忠于他。他派了一个使者到巴格达,向哈里发报告继位之事。哈里发送来一张授权诏令和一幅旗标。 132
约在910年初,在锡斯坦的萨法尔王朝后裔穆阿地尔(Mu’addil,他是阿里之子,拉斯之孙)发动叛乱,引起该省巨大骚乱。阿合马德从布哈拉赶到呼罗珊,并派军前往锡斯坦,平定了叛乱。接着,他任命阿布·沙里赫(Abū Sālih-i-Mansūr,他是阿合马德的叔父伊斯哈克之子)为锡斯坦总督。但在萨曼王朝大军撤走后不久,锡斯坦又反叛,阿布·沙里赫被监禁。阿合马德只得派军第二次征服该地。300(913)年,大军开进锡斯坦,穆阿地尔被俘,并被长期监禁。913年,阿合马德任命参加征服战争的将领西木居尔·阿尔—达瓦梯(Sīmjūr al-Dawātī)为锡斯坦总督。133
阿合马德还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他采纳学者之言,把庇护制扩大到那些熟悉阿拉伯语方言的官员身上;下令以阿拉伯语取代波斯语,让阿拉伯语成为官方语言,规定在诏令和文件中使用阿拉伯语。 134看来,阿合马德试图扩大统治基础,增加作为伊朗语族王朝的萨曼王朝之阿拉伯色彩,但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因为,为萨曼王朝服务的多数突厥奴隶卫兵都不懂阿拉伯语,改用阿拉伯语就阻碍了他们的晋升。当几个奴隶卫兵仅仅由于做错了事,就被阿合马德下令处死后,这种矛盾就进一步激化起来。914年1月,嗜好打猎的阿合马德外出打猎。他寻猎回来时,一个信使带来塔巴里斯坦阿布尔·阿巴斯的一封信。信中称:侯赛因·伊本·阿拉巴 135发动叛乱,已夺取了塔巴里斯坦和古尔甘的大部分地区,阿布尔·阿巴斯已被迫弃职逃走。这封信使阿合马德心烦意乱,睡觉时忘了把他养的小狮子拴在门口护驾(他睡觉时有让小狮子放哨的习惯)。当他睡觉时,一群奴隶卫兵冲进营帐,砍下了他的头。他的尸体被运回布哈拉,葬在诺坎达。他被称为“殉教者总督” 136。
关于阿合马德殉难地点,纳尔沙喜说在阿姆河畔;巴托尔德参考诸种史料,认为是在布哈拉直辖的费莱布尔村,他的主要依据是穆卡达西书第337页的记述,而王治来则说在锡尔河岸,但未言所据何本。关于殉难时间,纳尔沙喜说在伊历301年第二个主马达月11日(914年1月12日)夜,星期四,阿合马德统治了六年四个月零五天;巴托尔德根据加尔迪齐书、伊本·阿西尔书以及萨曼阿尼书,认定阿合马德死于914年1月23日夜,星期天。137
阿合马德死后,布哈拉的谢赫们和卫兵首领们把阿合马德之子纳斯尔·本·阿合马德扶上王位,是为纳斯尔二世。纳斯尔二世还接受了“赛义德” (Sa‘īd,意为“幸运者”)的称号。纳斯尔二世继位之时,年仅8岁。官员阿布尔·哈桑(Abu’l-Hasan Nasr b. Ishāq)作为阿合马德谋杀事件的同谋犯在布哈拉被绞死,参与谋杀的一些卫兵也被处死,另一些逃往突厥斯坦。138
纳斯尔二世年幼继位,不能实行有效统治。萨曼王朝由宰相(Wazīr,瓦兹尔)加哈尼摄政;哈穆亚·本·阿里(Hamūya b.’Alī)接任军队司令之职(按惯例,该职由呼罗珊总督兼任)。 139由于纳斯尔二世权势很弱,叛乱四起。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伊斯哈克父子叛乱。
伊斯哈克是萨曼王朝实际建立者伊斯迈伊尔的兄弟,纳斯尔二世的叔公。在纳斯尔二世继位之初,伊斯哈克即在撒马尔罕发动叛乱,撒马尔罕人向他宣誓效忠。伊斯哈克的儿子曼苏尔·伊本·伊斯哈克(Abū Sālih Mānsūr b. Ishāq)和伊尔亚斯(Ilyās b. Ishāq)也参加了叛乱。曼苏尔曾被伊斯迈伊尔任命为雷伊总督。在阿合马德统治时期,他在锡斯坦曾被萨法尔王朝后裔投进监狱。这时,他响应其父叛乱,在尼沙不尔举事,并攻占了呼罗珊的几座城池。 140萨曼王朝军队统帅哈穆亚·本·阿里(居兹加尼记为Hamawiyah)率大军到撒马尔罕,打败了伊斯哈克叛军,进入撒马尔罕城。据伊本·阿西尔说,其时是在伊历301年赖买丹月(914年4月 )。141
伊斯哈克重整旗鼓,又向哈穆亚率领的萨曼军发动进攻。然而,伊斯哈克又被打败并被俘。纳斯尔二世宽恕了他,把他送往布哈拉。 142伊斯哈克的儿子曼苏尔·伊本·伊斯哈克在尼沙不尔战死,另一个儿子伊尔亚斯逃往费尔干纳。纳斯尔一世的一个孙子(即纳斯尔二世的堂兄弟,陀跋里给出此人姓名为Abū ‘Amr Muhammad b. Asad 143)被任命为撒马尔罕总督。
曼苏尔在尼沙不尔战死时,当地叛军的领导权由他的盟友、萨曼将领胡赛因·本·阿里· 马瓦兹(Husayn b. ‘Alī Marwazī,有些史书记为Marw-ar-Rūdī)接任。胡赛因在阿合马德统治时,曾为萨曼政府效力甚多。这时,他任赫拉特总督,他对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酬劳而不满,于是就参加了叛乱。看来,胡赛因曾举着什叶派的旗帜相号召,以争取民族主义分子的支持。 144萨曼王朝把对付胡赛因的任务交给著名德赫干阿赫迈德·本·沙尔(Ahmad b. Sahl)。918年夏,胡赛因被俘。他披上裹尸布,脖子上挂着一把刀,向君王纳斯尔二世请罪。他被宽恕了。但接着,阿赫迈德·本·沙尔又率部叛乱,企图割据一方。萨曼军队统帅哈穆亚率军平叛,于919年底平定沙尔之乱。此后,呼罗珊地区安定了10余年。在法尔斯、克尔曼、塔巴里斯坦、古尔甘以及伊拉克等地,人们在星期五祈祷念“虎土白”时,也一度念纳斯尔二世名字,承认其君主权力。 145
然而,在萨曼王朝西部地区暂时平静之时,东部地区仍然动乱不已。922年,伊斯哈克之子伊尔亚斯又在费尔干纳煽动起叛乱,叛军人数达3万人。撒马尔罕总督阿布·阿木尔·穆罕默德·本·阿沙德(此人在当地有铜币铸造权)率一支2500人的军队伏击伊尔亚斯的叛军,以少胜多,击溃了叛军。伊尔亚斯的一个手下叫胡赛因·本·穆特(Muhammad b. Husayn b. Mut,此人极可能是白水城统治家族成员,因为白水城军队将领中也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人),他逃到怛逻斯。在那儿,一个当地德赫干按照布哈拉朝廷的旨意,杀了胡赛因·本·穆特。伊尔亚斯企图在赭时总督阿布尔—法德尔·本·阿布尔·尤素夫(Abu’l-Fadl b. Abū Yūsuf)的帮助下,重新发动叛乱,但他的企图失败了。他逃到喀什噶尔,与当地德赫干吐汗特勤(Tughān-tagīn)结成联盟,对费尔干纳发动了一次入侵,也失败了。伊尔亚斯得到纳斯尔二世的宽恕,从喀什噶尔回到布哈拉。146大约在这时,萨曼王朝最著名的政治家乌拜达拉赫·巴尔阿米(Abu’l-Fadl Muhammad b.‘Ubaydallāh Bal‘amī)被征召,出任宰相(922—938)。
约在317(929—930)年,纳斯尔二世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在布哈拉堡垒中监禁了他的三位兄弟,即阿布·扎卡里亚·亚赫雅(Yahyā)、伊卜拉希姆(Ibrāhīm)和曼苏尔(Mansūr)。然后,他去了尼沙不尔旅行。他的这三位兄弟通过面包师傅(又说是厨师)阿布·巴克尔(Abu Bakr),与布哈拉民众和军队中的煽动分子取得联系,被从堡垒中解救出来,并夺取了布哈拉城。亚赫雅被僭立为艾米尔。什叶派分子、“圣战者”参加了叛乱,突厥族出身的将领喀喇特勤·伊斯菲加比(白水城突厥统治家族成员)也参加了叛乱。宰相巴尔阿米设法与参加叛乱的什叶派领袖(此人是918年尼沙不尔叛乱首领胡赛因·本·阿里·马瓦兹之子)取得联系,后者把面包师阿布·巴克尔交给了忠于纳斯尔二世的军队。阿布·巴克尔被鞭打致死。纳斯尔二世率军回到布哈拉,平定了叛乱。亚赫雅带几个随从逃亡撒马尔罕,又逃到巴尔黑、尼沙不尔,最后逃到巴格达,并死在当地。参与叛乱的另两个兄弟得到纳斯尔二世的宽恕,留在布哈拉。 147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萨曼王族内讧不断,争权夺利。而战败的王族成员请求君王宽恕,一般总能如愿以偿。这表明萨曼君王纳斯尔二世缺乏强有力的统治手段和权威。统治家族内讧不断,实际上是绿洲型封建政权的政治特色。这是因为,各个绿洲城市或城镇在经济上相对独立,地理位置相对孤立,与外界的联系没有农耕地区那么密切。因此,一旦统治者(君王)缺乏强有力的统治手腕和很高的权威,各绿洲城镇就很容易打出独立的旗帜。
上述这些此起彼伏的叛乱,使萨曼王廷疲于应付,国势削弱,无暇顾及边远省区之事。 阿拔斯王朝乘机向东扩张;一些萨曼军队将领乘机拥兵自重,割据称雄。
在锡斯坦,阿拔斯王朝恢复了在该地统治权。阿拔斯王朝的法尔斯总督巴迪尔·本·阿卜杜拉赫(Badr b.‘Abd-Allah al-Hammanī)任命法德尔·本·哈米德(Fadl b. Hamīd)作为自己在锡斯坦的代理人。法德尔与克尔曼总督卡里德·本·穆罕默德(Khālid b. Muhammad)一道夺取了锡斯坦。由萨曼王朝任命的锡斯坦总督西木居尔弃职逃跑。法德尔与卡里德还远征布斯特、路卡吉(al-Rukhkhaj)和扎布里斯坦(Zābulistān),赶走了这些地方的萨曼王朝官员。他们还往东远征伽色尼,一度重建哈里发权威。不过,国势已成强弩之末的阿拔斯王朝无力保住锡斯坦。不久后,该省落入冒险家卡西尔·本·阿赫麦德(Kathīr b. Ahmad)之手。他在当地百姓的欢呼声中当上锡斯坦艾米尔。304—306(917—919)年,阿赫麦德·本·库达木(Ahmād b. Qudām)又继他之后而为锡斯坦艾米尔。923年,萨法尔王朝旁系卡尔夫·本·拉斯(Khalaf b. Laith,923—963年在位,其祖父是萨法尔王朝建立者雅库布的密友)在锡斯坦首府疾陵城(Zaranj)又建立起一个小王朝,他和其子阿布·阿赫麦德·卡拉夫(Abu Ahmad Khalaf,963—1003年在位)统治该地直至1003年。卡尔夫·本·拉斯还曾在317(929—930)年,乘布拉哈发生叛乱,巴格达又发生哈里发穆克塔迪尔被废黜事件,率军开进克尔曼,并征收了100万迪拉姆的税。 148
看来,阿拔斯王朝竭力想恢复对东部伊斯兰世界的统治。318(930)年,哈里发穆克塔迪尔任命其子哈鲁(Hārūn)为法尔斯、克尔曼、马克兰(Makrān)和锡斯坦总督;次年,他又任命穆罕默德·本·亚库特(Muhammad b. Yāqūt)为锡斯坦总督。但实际上,此时的阿拔斯王朝根本无力对这些地区实行有效统治。锡斯坦就由萨法尔王朝后裔统治,根本不听阿拔斯王朝的号令。149
在克尔曼,萨曼王朝将领穆罕默德·本·伊尔亚斯(Muhammad b. Ilyās)建立起政权(932—968),独立统治该省,直至968年被布叶朝(Buyids)阿杜德尔—道莱(‘Adud al-Daula)所征服。
在布斯特(Bust,今阿富汗坎大哈以西之布斯特堡)和路卡吉,突厥奴隶出身的巴尔黑总督喀喇特勤·伊斯菲加比在参加317(929)年叛乱失败后,控制了这两个地区。320(932)年,喀喇特勤又被萨法尔王朝艾米尔卡拉夫打败。接着,萨曼王朝将领塔赫尔·本·穆罕默德(Tahir b. Muhammad)投靠萨法尔王朝,成为布斯特总督。969年,一个以巴吐兹(Bātuz)为首的突厥奴隶卫兵集团统治着布斯特,这个军事集团与早先统治布斯特的喀喇特勤政权有某种连续性。巴吐兹与其宗主—萨曼王朝艾米尔的联系非常松散,这反映在他铸于359(970)年的一枚铜币上。在这枚铜币上,巴吐兹并没有铸上萨曼王朝艾米尔的名字。 150
号称“幸运者”的纳斯尔二世,其实并不幸运。在他统治期间,除了上述叛乱和领地分裂不断发生外,灾害也不断降临布哈拉。926年,纳斯尔二世到尼沙不尔去了。这时,布哈拉城内加登·卡桑(Gardn Kashān)居民区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不明。布哈拉百姓说,这场火是天降的。这场大火把该区全部烧毁。11年后,伊历325年赖哲卜月(937年5月),布哈拉又发生一次大火。这场火灾是由撒马尔罕门边的一家粥店不慎失火引起的。这场大火烧了两天两夜,烧毁了撒马尔罕门附近的居民区和集市,以及城西的巴卡尔(Bakār)居住区,法加克门(Fārjak)附近的宗教学校、货币兑换点、布匹市场等,大火还借助风势烧到河对岸的马赫清真寺。布哈拉人遭受了10多万迪拉姆的损失。布哈拉的城市建筑再也不能恢复原样了。 151大火后四年多,即在330(941—942)年,又发生了地震,宰相加哈尼(第一次拜相于914—922年;938年,接替巴尔阿米,第二次出任宰相 152)死于地震中。次年,在呼罗珊的纳沙城(Nasā)一带又发生了一次地震。 153这些灾害对萨曼王朝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财政困难。942年,萨曼政府为了填补财政亏空,就向臣民征收两次捐税(一般是一年征收一次)。 154
尽管生逢乱事之秋,纳斯尔二世在两个著名政治家宰相加哈尼和巴尔阿米的辅助下,还是有所作为的。首先,他进一步加强了政权建设,使中央政府组织形式得到完善。他下令在里吉斯坦新建的宫殿大门附近,为中央政府十大机构建造一座房子,让十部各得其所,各有独自办公议事的衙所 155,并形成了较完备的宫廷礼仪。这种政府运作管理模式,对后来的中亚伊斯兰王朝(如伽色尼王朝)有很大影响。其次,纳斯尔二世重新征服了一些西部省份,这些省份在艾米尔阿合马德死后(914),曾一度摆脱萨曼王朝控制。雷伊和古尔甘被重新占领(939年11月);萨曼王朝费九牛二虎之力重新控制了塔巴里斯坦的大部,但该地不久又被一个称为马坎·本·卡齐(Mākaān b. kākī)的当地首领占据(此人还袭击过呼罗珊,940年他在呼罗珊被萨曼军队将领打败)。 156
对东部伊斯兰世界而言,纳斯尔二世最辉煌的业绩也许是939年接待了据说来自“中国”的使团。他以令东部伊斯兰世界(呼罗珊以东)足以自豪的仪仗和仪式,使该使团震慑并收回要纳斯尔二世臣服的要求。
据11世纪阿拉伯作家祖拜尔的《珍宝录》第4章记载,尼沙不尔一位异教徒逃脱监禁,逃到中国。他向“中国皇帝”报告说,伊斯兰教是虚弱无力的,只要派一小支军队就能夺取伊斯兰土地的统治权。于是,在327(939年9月—940年8月)年,这位中国皇帝派了由四位资深学者组成的使团到布哈拉,该使团携带着中国皇帝给纳斯尔二世的信。中国皇帝在信中要求纳斯尔二世缴纳27年的贡赋,并公开承认中国皇帝的宗主权。信中说,如果艾米尔纳斯尔二世不遵命而行,那么中国皇帝将派出军队;这支军队非常庞大,其前卫挺进到河中时,后卫仍在中国境内。此外,中国皇帝还将进攻伊拉克,推翻哈里发政权。
当中国使团到达费尔干纳时,费尔干纳马立克(Mālik,地方总督)写信通知艾米尔纳斯尔二世。后者回信命令道,殷勤接待中国使团,给四位使者各配一个侍应奴隶;命马立克集合起驻扎在费尔干纳的正规军和志愿兵,让他们骑马伴随中国使者渡过锡尔河,到俱战提(距费尔干纳22法尔萨赫,约合137公里)。同时,纳斯尔二世还写信给撒马尔罕、苏对沙那、赭时、白水城、粟特(Sughdia)和法拉布 (Fārāb)的统治者们,要求他们派出每一个古拉姆(ghulām,奴隶士兵),骑马到布哈拉集中。他让志愿兵到朝廷军械库领取武器并配领坐骑(这些坐骑是从各个营地集中起来的)。他还下令装饰宫殿,粉刷布哈拉街道上的房子,并下令为自己设计和制作了王座、王冠和节杖。
中国使团从费尔干纳(拔汗那)经俱战提到撒马尔罕,路程为52法尔萨赫,要走9—10天。从费尔干纳传信到布哈拉的时间(两地距离为89或91法尔萨赫,快马要走89或91小时),加上使团从拔汗那到撒马尔汗的时间(9—10天),萨曼王朝就做好了接待准备,从各地征调的部队也已云集布哈拉。 157
当撒马尔罕总督陪伴中国使团从撒马尔罕启程的消息送到布哈拉时,纳斯尔二世命令总数达4万人的志愿兵骑兵前往代布西亚(Dabūsiyya,属撒马尔罕统辖,距布哈拉22法尔萨赫,约合137公里 158)去迎接中国使团。当这些迎宾骑兵到达位于代布西亚和开尔米尼亚(Karmīniyya,今克尔米涅市,在撒马尔罕城西北方,距布哈拉17法尔萨赫,距代布西亚5法尔萨赫,距撒马尔罕22法尔萨赫 159)之间的阿雪鲁法斯村(这是布哈拉地区最后一个村子, 在其他伊斯兰地理文献中均未见有关该村的记述 160)时,遇见了中国使团。后者发现村子附近的平原上,到处都是胸甲、头盔、剑矛,在阳光下闪耀,还有数不清的旗帜和旗标。中国使者们对这些部队武器装备的豪华靡费极感惊讶。这支志愿兵部队指挥官阿赫麦德·本·阿卜杜拉—瓦希德(Ahmad b.‘Abd al-Wāhid)通过翻译告诉中国使者:这些志愿兵是授地的拥有者伊克塔(ashāb al-iqtā‘āt),授地收入既供养了他们一家人,又为他们置备坐骑和武器提供了资金。这些志愿兵与领取常薪的部队(祖拜尔称其为欧里亚,al-auliyā‘)相区别,后者在巴格达称为穆塔兹卡(murtaziqa)。阿卜杜拉—瓦希德告诉中国使者,布哈拉君王(纳斯尔二世)有许多支这样的志愿兵部队。
当中国使团到达泰瓦维斯(距布哈拉7法尔萨赫,约44公里)时,他们发现从此地到布哈拉的道路两旁一直排列着骑兵和步兵,这些骑兵和步兵都佩戴着镀金的胸甲和头盔,高级军官带有镀金的马鞍、西藏产的胸甲和五彩缤纷的铠甲外套。中国使团到达布哈拉时,发现到处都有丝绸结彩,有1700面由布哈拉各阶层人士制作的彩旗在飘扬,房屋装饰一新,整个布哈拉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
中国使团被带到布哈拉的纳赫·尔·马瓦里区(即纳尔沙喜书中的朱伊·木里雅, 为风景宜人的别墅区 161),受到40名将领(hujjāb,哈吉布)的迎接。每一位将领都带有1000名突厥奴隶和10名奴隶卫兵,这些卫兵佩金剑,束金腰带,手持镀金权杖。中国使团从200名全副武装的勇士(mashāyikh)和50头驯兽组成的仪仗队面前经过,被带到高坐在镀金王座上的艾米尔纳斯尔二世面前。纳斯尔二世头戴王冠,座前蹲着两头猛兽。中国使团被威严的众勇士及怒吼的驯兽所震慑,心惊胆战,无力把所带国书上呈艾米尔,也无心交谈应酬了。他们不得不退场,被安置在专门接待外交使节的驿馆中。40天后,他们才鼓起勇气去拜会艾米尔。中国使团所带来的要求,自然也就作罢了。最终,中国皇帝还受萨曼王朝影响,信奉了伊斯兰教。162
关于《珍宝录》上述记载的真伪,我们无法一一考证。考虑到祖拜尔所记赴布哈拉途中各种地形细节之精确性,英国学者博斯沃思认为祖拜尔对萨曼王朝军事力量的记述是可信的,尤其是这些军事细节的记载与其他材料上稀少的记述是相一致的。笔者也同意此说。祖拜尔《珍宝录》的记载主要价值就在于:它除了反映出萨曼王朝声名远播中国西北地区以外,还反映了萨曼王朝军事力量的构成,“圣战者”的重要地位,志愿兵部队驻扎在各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镇和萨曼帝国的北部山区,志愿兵的存在方式,以及萨曼王朝的宫廷礼仪,等等。
《珍宝录》的记述,还可与《米撒儿行纪》相参对。10世纪上半叶阿拉伯旅行家和诗人米撒儿,在其一本行纪中,也记载了萨曼王朝艾米尔与“中国公主”联姻之事。米撒儿记云:约在943年以前不久,他在布哈拉萨曼王廷为纳斯尔二世服务。这时,中国国王喀林·伊本·沙克尔(Qālīn b. Shakhīr,马雍认定他是喀喇汗王朝萨图克汗) 163派了一个使者到布哈拉,谋求两国联姻。萨曼王朝艾米尔纳斯尔二世拒绝把女儿嫁给(中国的)异教徒,但同意自己的儿子可与中国公主结婚。于是,米撒儿陪伴萨曼王朝使者随中国使节回访,到达中国都城Sandābil,在那儿待了一段时期,然后迎娶中国公主经印度返回布哈拉。这时,纳斯尔二世已死,其子努赫一世(Nuh b. Nasar)继位(943—954)。这位中国公主就与努赫结了婚。164一般认为,米撒儿出行在331(942)年。
考虑到时间上的大致相同,祖拜尔所记和米撒儿所记很可能是同一事件,只是祖拜尔的记述渲染夸大了萨曼王朝的权威和力量。历史的真实极可能是:萨曼王朝确与一个叫Qālīn b. Shakhīr的中国国王有过交往。关于萨曼王朝与中国的交往,详见后述。
纳斯尔二世接见中国使团的风光,已是这位萨曼王朝年轻君王的生命余晖。纳斯尔二世由于信奉什叶派教义,支持什叶派在呼罗珊和河中的活动,导致了正统派逊尼派和突厥亲兵首领的不满。后者逼迫纳斯尔二世让位给其子努赫。
呼罗珊是什叶派活动的大本营。在纳斯尔二世统治时期,什叶派在呼罗珊的势力很大,尼沙不尔居民甚至向阿里派首领穆罕默德·本·雅赫亚宣誓效忠,把他尊为他们的哈里发。纳斯尔二世也对雅赫亚非常尊重,赠给他一件礼袍,甚至还从国库中拨出一笔钱给他作养老金 。雅赫亚的位子由著名的什叶派领袖纳赫沙比(Mahammad b. Ahmad Nakhshabi)所继承。纳赫沙比把自己的传教活动中心转到河中地区,使几个萨曼朝显贵(如哈吉布Āytāsh,艾米尔的贴身秘书 165Abū Bakr b. Abū Ash‘ath,一位萨曼王朝财政部长,将领Abū Mansūr Chaghānī等,最后一位后来统治石汗那[Saghaniyan]和怛密)信奉了什叶派。通过这些人,纳赫沙比得以进入布哈拉宫廷,并使纳斯尔二世信奉了什叶派的盖尔麦兑派(qarmat,易司马仪派中的一支)。什叶派叛乱分子胡赛因·本·阿里(Husayn b. ‘Alī,此人大概就是930年布哈拉叛乱中的什叶派领袖,胡赛因·本·阿里·马瓦兹之子。大概在这次叛乱后,他又参加了一次未知的叛乱)死在布哈拉监狱中。在纳赫沙比的要求下,纳斯尔二世付给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卡伊木(Qā’im,934—946年在位)11.9万第纳尔(dīnār,金币),作为胡赛因·本·阿里的安葬、抚恤费。纳斯尔二世对什叶派的宽容和支持,很可能与他试图控制什叶派力量、稳固统治有关。因为,什叶派在呼罗珊以及河中的势力很大,他们经常煽动反对布哈拉朝廷的叛乱。
可是,纳斯尔二世的上述作为引起了逊尼派上层和突厥亲兵首领的不满和恐慌。他们密谋反对王和“异端”分子,其计划是:由总司令“西帕赫—沙拉尔”(Sīpah-sālār,萨曼王朝军队司令往往领有此称号)向纳斯尔二世提议进攻八拉沙衮(Balāsāghūn,该地不久以前被突厥人所攻占),召萨曼王朝所有军事首领赴宴议事,在宴会上争取这些军事首领的支持,以废黜萨曼艾米尔,并屠杀盖尔麦兑派,让这位总司令登上王位。这个密谋被王子努赫察觉。纳斯尔二世父子诱斩这位总司令,然后出席宴会,出示伏诛者首级。同时,纳斯尔二世宣布退位,让位于其子努赫。突厥亲兵首领被迫顺从。
然而,新即位的努赫一世也不得不顺应权贵们的要求,下令给已退位的父王戴上镣铐,送到城堡中;并宣布要屠杀呼罗珊和河中地区的“异端”分子和“异教徒”,把国内“异教徒”的财产转到正统派手中。于是,什叶派首领纳赫沙比和信奉该教派的显贵们首先遭难,大批什叶派教众被杀。从此,该派在河中只能进行秘密的活动。
以上是尼扎姆·莫尔克在《治国策》中的记述。历史学家们对纳斯尔二世的“异端”行为只字未提。伊本·阿西尔说,纳斯尔二世在死之前,在王宫门口边上为自己盖了一间小房子,他整天都在屋内虔诚祷告。 166萨马阿尼书和乌特比书称,纳斯尔二世患肺结核13个月,死于943年4月6日;《居兹加尼书》则说,纳斯尔二世死于942年5月31日;与努赫一世同时代的纳尔沙喜没有具体给出纳斯尔二世死亡原因和时间,但说纳斯尔二世死后,其子努赫一世于伊历330年舍尔邦月1日(943年4月10日)登位。纳尔沙喜也没有谈及纳斯尔二世的“异端”行为。167
综合各种材料,史实很可能是:纳斯尔二世于942年5月31日退位,把实际统治权力交给努赫;此后,建小屋闭门思过;次年4月6日,病死,其子努赫依循惯例为已故艾米尔举哀三天,然后于4月10日正式登位。 168
随着年仅37岁的纳斯尔二世的死去,萨曼朝昔日的荣耀和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萨曼王朝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