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 寻阳
- 2396字
- 2020-06-24 14:13:21
1.3 研究方法简介
本研究属于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和统计,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定量研究能够准确反映数据间的关系,而且便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大样本的调查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本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结构的理论构想和实证检验,利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问卷项目的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其他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争取形成信效度较好的《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之后,通过发放、收集和统计问卷调查获得可靠数据,结合《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态度综合问卷》(贾爱武,2003),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教师身份认同和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但是,由于教师的身份认同是隐含的心理反应,只有定量的科学研究还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对教师外显行为的观察和深度访谈才能走进受访教师的心灵,才能对教师教学行为中隐含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诠释和深刻的揭示。笔者通过半结构性访谈、课堂观察等来收集资料,并按主题进行归类总结,通过批评话语分析来了解受访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和认同危机。
笔者在第三章的研究设计中将详细介绍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目的和具体实施过程,这儿就暂作一简单介绍,具体内容请参看第三章。
1.3.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山东省普通中学外语教师,包括17所中学,共计387人。试测涉及4所中学的104位教师,正式调查的教师为283人,来自13所中学,教师年龄跨度涉及不同年龄背景的60后、70后和80后三代中学外语教师。
选择山东省的普通中学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有三个原因,除了研究者身处山东,有资源优势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山东是教育大省,据2010年统计,山东省共有普通高中592所,专任教师11.14万人(http://www.sdedu.gov.cn/sdedu_jygk);再一方面,山东是最早实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省份之一,作为教育大省和改革先驱,选择山东省的中学外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虽然我国的中学涉及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多数研究对象从事过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书中的中学外语教师是对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的统称。初中与高中就读的时间各为3年。初中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处于这一阶段的师生面临着初中升高中的压力。而高中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处在高考“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进入白热化阶段。可见,无论是哪一阶段的中学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另外,依据《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山东省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9%,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调查对象均为合格的中学外语教师,对他们的实证研究更具说服力。
之所以调查不同年龄背景的中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主要是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认知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教师参与的社会活动,这就说明,教师知识和信念的构建必须通过参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实践才能得以内化。因此,从理论上说,中学外语教师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会对他们的教学信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教师身份认同。为了更系统地划分年龄阶段,考虑到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笔者将不同年龄背景的教师具体分为“60后”、“70后”和“80后”三个年龄段。一般认为,平均每10年为一代人,本书将他们简称为“三代”。“60后”指的是1960年至1969年出生的人群,以此类推划分了“70后”和“80后”的中学外语教师群体。调查显示这三代教师是当前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力军。至于这三代教师所具有的特点,笔者将在第三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描述。
1.3.2 研究工具
根据定性和定量研究所需,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工具。对于定量研究,本研究采用两份Likert五级量表,一份为自制的《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由34个项目组成。在实证检验中,经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具有较好的区分度(p<0.05),项目间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920,说明一致性强。经因子分析,KMO值达到0.828,表明样本大小符号要求,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水平值为0.000,表明变量之间有显著的关系,说明结构效度好。另一份是经过修改的,由贾爱武(2003)编制的《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态度综合问卷》,该量表信度达到了.8927。
质化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个案研究。通过半结构性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进一步了解中学外语教师对教师身份的理解和认同。访谈以半开放性结构访谈为主,半结构访谈是根据粗线条的访谈提纲而开展的研究性访谈,这种访谈既能控制访谈程序又能给受访者一定自由表达思想的自由度,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为了了解教师“声称的身份”和“规定的身份”是否一致,我们多次走进教师课堂,观察受访者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行为。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内省的方法,结合自身曾是中学外语教师的亲身体会,根据自身经历来分析各种现象。
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图书资料(如:教育类和外语教育类论文和书籍)和网络资源(如:EBSCO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
1.3.3 研究过程
本研究历时一年半,大致经过了五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在这一阶段,笔者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同时,还需确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并建立一个研究框架。第二步,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依据社会文化理论,确定影响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在参考前人编制的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设计出《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实证检测和修正。第三步,收集质化资料和量化数据。在利用修正完好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调查的同时,确定个案调查的对象,进行访谈课堂观察。第四步,针对研究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做数据分析。第五步,总结发现、开展讨论和进行结论。根据数据和资料分析,对研究问题进行解答,了解三代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优势和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出我国中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特点,并指出身份认同发展途径。具体研究过程见图1.1。
图1.1 研究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