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双十一”背后的两大市场主体

2013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在第一时间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350亿元的交易额(2014年的同一时间,这个数字飙升到571亿元),这些数字大部分人看后可能没有多少感觉。在“双十一”当天凌晨00:20分就有1300万人在第20分钟涌进来,试想,在线下任何一个卖场会有那么多的人同时涌进去吗?现实中,无论哪一家大型商场都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场景。2013年“双十一”当晚阿里巴巴交易数据如图1-8所示。

图1-8 2013年“双十一”当晚阿里巴巴交易数据

从图1-8可看出,2013年“双十一”当天共有2.7亿人进行网上购物,更有意思的是仅20分钟女装与男装的销售比例是8.5∶1,男装是0.81亿元,女装是6.86亿元。一般来说,工业经济市场统计是抽一些样本,人为因素很重,而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是全样本。1300万人在线的购买行为,沉淀下来的实时数据呈现,女装与男装的购买比例是8.5∶1,这些数据说明了,企业或商家做产品、卖产品一定要瞄准女性消费者。这个世界更大的成分是女性化的成分,把产品和商业朝着女人去做,它是符合人性,实时数据的行为,结果就是如此。

据统计,所有交易中,“双十一”当天手机下单和手机支付的用户达到21%,这一数据显示出了,手机变成了零售业不可或缺的工具,这充分地证明了,未来手机将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改变。

每分钟完成79万笔交易,如果在线下付款,在收银台的柜台面前,需要排多长的队去付款?线下一般1~3分钟能结清一个客户,可是一分钟里淘宝的这套交易系统,却能对天猫、支付宝完成79万笔交易。2013年“双十一”当天的1.88亿笔交易相当于全国第二季度POS机刷5.5天。可见,支付功能上最起码是一个技术挑战,交易设施的能力已经超过了线下POS刷卡机基础设施能力的5.5倍,79万笔交易的背后,实际上是有几亿的网购消费者在用这个工具与支付宝、银行紧密合作的时候去完成交易,交易的背后是与电子银行合作共同产生的,所以离开了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支撑,离开了金融业几十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已经不是过去传统银行业的银行支付,它变成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且支付最重要的功能是承载了用户消费行为的数据记录,是对数据抓取和消费记录的整合,完完全全帮助实体经济产生更多的价值应用。第三方支付是跨在传统的金融和传统的经济之间的整合体,是融合的产物,对电子商务、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电子商务释放的巨大消费潜力,其中一大部分是以前的商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的。在一线、二线城市,有沃尔玛、宜家、王府井等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可在三线、四线城市这些便利的购物设施是不存在的。因此,互联网弥补了这些城市购物设施的不足,解决了这个领域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可以说,网络零售的巨大发展是在三线、四线城市成长起来的。

从2013年“双十一”的数据可看出,基本上60%的消费者都是在三线、四线城市,同样交易支付里也是在三线、四线产生,因为这些地方传统的银行业由于经营成本的限制,是不容易满足的。麦肯锡研究发现:网络交易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新增39%的消费,如果不用网络零售去做,消费是不会被挖掘出来的,所以今天如果没有电子商务,没有O2O,那么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力是不能如此极致地挖掘出来。

另外,“80后”“90后”这一消费主力军,他们中很多人不爱逛商场,而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他们的消费也被挖掘出来。

“双十一”背后的两大市场主体:一个是“80后”“90后”的新一代人;一个是跟农村市场,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这两个市场主体由网络零售去覆盖,这是在过去传统的经济领域里看不到的。可见,互联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由2010年的3.3%上升至2013年的4.4%,高于美国(4.3%)、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不过遗憾的是,这份来自异国的报告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互联网经济更多的是反映在消费者层面,而非企业层面。

本章小结

看到本章对互联网的几点观察,你是感到坐立不安,还是兴奋不已?是有点不知所措,还是成竹在胸?是感到暴风雨的来临,还是早已未雨绸缪?不管怎样,时代依然在变,在这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你是否也在思考以下问题:

1.线上线下如何完美无缝融合,如何互补互促?

2.企业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用户?特别是年轻的用户,怎样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之中?

3.企业怎样管理员工?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就是企业的代言人,是品牌的创造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说后互联网时代向我们狂奔而来时, O2O无疑是最耀眼、最具活力的一个成员。然而这一商业模式并非哪个企业都适用,败在O2O面前的项目不胜枚举。所以我们要观察、学习、思考、实践,只有对其有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积攒了一定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如果企业在采用O2O商业模式时,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做好O2O项目,并借此腾飞发展是非常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