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孩子就是一场修行:新手妈妈减压经典
- (澳)萨拉·娜塔莉
- 3962字
- 2021-03-27 15:35:49
专注:为了我们自己
还有一位妈妈则发现,能够专注也让我们因此更了解自己;同时,也让我们发觉,孩子们在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提升”我们。
对于当下能够觉察,让我对自己了解更多,也让我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成为学习与成长的时刻。在大发雷霆或把孩子大骂一顿之后,我可以选择让自己尽快地脱离那不快,去做别的事,逃避当下的不舒服;却也可以试着深深地审视当时的情形,找出应该学习的事,以及当下回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时,可以改进的地方。
借着审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不实际的要求(不论是对于孩子们的,或是对于自己生活的),我有了许多了解。这其中包括一些很可笑的要求,像是“屋子里头一定要保持整洁”或“我的孩子要始终保持愉快和懂得感恩”。我已知道,对于琐碎而恼人的事情,保持情感上的距离是必要的,也学到了对于不完美,必须妥协。
还有一位妈妈以诙谐的文字告诉我们,她如何努力把心神留在当下,从而发现自己受伤的时候变少了。
我以前经常急急忙忙的,心里总是占满了要做的事。我好像从来不曾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因此总是撞到东西,不是脚趾头踢到家具,就是屁股撞上桌子。而自从我开始学着活在当下以后,就很少再受伤了。
专注,就是觉知到当下所包含的一切:身体的官能感觉、心理感觉、认知、假设以及想做的事。我们能注意到身体上的感觉,或许便会发现自己心情不好并非全是由于孩子的行为,反而是来自肚子饿或脖子疼。而当发觉哪些食物可以真的让自己感到满足、哪些姿势最舒服、运动会让我们感觉好上许多时,我们可能也就更会照顾自己的身体了。我们是怎么呼吸的?平缓的还是急促的?我们的肌肉有多放松?哪里紧张?是什么原因造成紧张的?我们身体的姿势如何?这样的姿势和心理状态又有什么关系?
能对自己的情绪起伏给予专注的观察,让我们可以完整地过日子,避免怠慢或忽视了可能让我们收获最多的事。有趣的是,我们会为某些事情痛苦地抱怨,但在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后却发现,所抱怨之事并不会真的困扰我们。我们是被一时的情绪攫住了,而以那件事情来将自己的情绪合理化。你可以说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抱怨吃得不舒服,不论如何,当你能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时,确实会有所帮助,因为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夸大所抱怨之事的严重性,也就不会反应过度。
在下午陪伴孩子的时光过了大半之后,我常发现脑海里有类似这样的想法:“当妈妈快让我发疯了,我要离开这里,我不适合这样的生活。”当我逮到自己这么想的时候,会记得提醒自己:我只是被一时的情绪套住了,必须找到些抱怨的事情当借口而已。为了给自己的低潮找到借口,我狂乱地在头脑中编织了各式不幸和各样挫败。实际上,这只是我一向的傍晚抑郁症发作了:血糖低、疲累、该休息了。而这些感觉跟当妈妈几乎没什么关系,想想我还没当妈、全职工作的日子,到了一天的这个时刻,我也会同样这么想:我会夸大工作的困难之处,做做白日梦,然后溜出去吃块巧克力。所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总没错:哪件事情先发生的?是先情绪低落呢,还是先有想抱怨的事?
如能问问自己,我们的情绪如何影响身体的官能感觉,也相当有用。当我生孩子的气时,会皱起眉头,右肩会绷紧,呼吸也变得不均匀。我如能发现自己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下,就可以先调整身体的紧张状态,试着放松,然后做些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觉知到“当下”,不但可以让你对自己的内在拥有更多了解,也让你通过所有的官能而感知到周遭的一切:微风轻拂皮肤的感觉、脚下枯叶清脆的响声……当你发现自己对于环境细节的忽略程度时,可能会深感讶异。我们走路时,通常的习惯是一直走,头也不抬,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常常需要孩子指出景致中的一些细节,才会注意到。我们错过了多少美妙的景致、悦耳的清音、宜人的气味?自从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周遭之后,我才发现鸟的歌声可以多么忧伤、动人。当我推着婴儿车在街上走时,注意到了花朵、树木、岩块,还有色彩的争奇斗艳、云朵的温柔漫步。喜悦并不一定来自生活中热闹的大事。
专注更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精力、更能平静、得到更多的洞见。
集中精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为无法专心于当下而浪费自己的精力:我们犯错、说出会后悔的话、从所做的事上分心。海伦是两个儿子的妈妈,她在自己的著作《内在平静之道》(The path to Peace Within)中,以一个很有用的比喻来说明怎样可以拥有更多的精力:
想象一下自己正捧着装满水的碗。如果你很专心地往前走,只有很少量的水会溅出来。如果你走的时候,动作粗放,不加控制,那么会有很多水洒出来。
专注让我们省下精力与时间。我们在不够专心的时候常需要重复一些做过的动作,因为我们在第一次做时没有专注地做好。脑子不够清楚的时候可能会忘了自己放东西的地方、为何要进房间、刚刚有没有把车子锁上,甚至在谈话之中会忘了自己的想法。专注可以对付健忘的情况,并且让你的心智更加敏锐。
专注让我们可以经常处在较好的精神状态下,而较好的精神状态让我们可享有较多的精力。此外,在冥想中所体验到的安宁也会提升我们的精力,甚至缩短我们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我们对身体如何应对日常发生的事若有更多的觉察,也可以省下一些精力。有一位妈妈是这么说的:
我尝试尽可能地经常注意自己身体当下的感觉,而这真的有好处。每当我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时,就会发现紧绷的情况。我让自己释放这种紧张,提醒自己要放松。等一天结束时,我发现剩下的精力要比过去让紧张累积起来时更多。
我也习惯于让自己的脸部肌肉整天都处在紧绷状态下。当注意到这点时,我就知道该是微笑并且轻松面对事情的时候了。我很确定,放松自己的脸部有助于我的人际关系,因为这样大家就不会觉得我老是瞪着他们看了。
学会平静
借着练习冥想及专注地过日子,我们享受到心灵上的假期,让自己脱离了反复出现的想法、忧虑、安排。这样的假期让我们重新找到活力,感到更平和,更能面对挑战。专注地过日子,我们会更快乐;我们又怎能不更快乐呢?既然我们愿意放手,所有让我们无法注意到当下喜悦的事,就不再占满心思了,我们已开始能体会当下所带来的更为丰富的韵味了。
在冥想时,我们有机会来练习处理负面情绪,而我们也可将学到的能力应用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了解到,负面情绪是心里一时的状态,因此无需让自己过于困在其中;也并不一定要表达或压下这些情绪,或根据这些情绪做些事。当我们能够注意到某个负面情绪出现了,就有机会在反应之前先暂停一下,从而就能够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多点觉知,也就有机会将这些情绪控制好,而拥有平静的生活。
身陷麻烦中时,我们发现自己会越来越焦躁。这时,要注意这份感觉,看着它如何变化、成形,而终究消失无踪。在专心观察自己对哭闹不休的孩子越来越不耐烦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不过于融入这种情绪当中,集中精神,更明智而周到地做出反应。
有一次,有些朋友要留在我家过夜,而我真心想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我的小宝宝发了烧,尖声哭叫,一定要我抱他;而大儿子扎克以他四岁的坏脾气,对着一位比他小的客人吼叫,这位小客人表现出相当不高兴的样子;水电工把我们的水断掉了;而奶粉又刚好用完。
我暗下决心,要以专注来克服当下的窘境。我将自己整个早上的心绪好好观察了一番。我看到层出不穷的负面想法(受不了!我早应该料到会发生这事!真是不敢相信!),而负面情绪也累积在负面情绪上(挫折、气恼,再加上许多的“旧恨”)。我知道,如果过于陷入这些负面情绪当中,将自己交给它们,我会一路下沉(可能还会把某人揍上一顿,只希望不是那位水电工)。只要办得到,我随时试着注意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可以站稳脚步。
我很清楚自己面对的选择是什么:可以让这些小型灾难打击我,让自己成为摇摇欲坠的废墟;或者可以选择具有包容性的应对方式,不让自己太投入(这些事到了明天还有哪件是重要的)。我试着接受所面对的状况,不让自己浪费力气逃避和抗拒。身为母亲,我们不会始终都无忧无虑地过日子,但我们仍可训练自己对所遇到的状况采取容忍的态度,告诉自己每个时刻都是修行的好时机。整个世界就是良药。我们从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中都可以学到东西。我们会在下一章中更进一步了解,如何用专注来帮助自己对付负面的心理状态。
拥有洞察力
要让自己脱离妄想、坏习惯、刻意做坏事等倾向,采取理性的思考、交谈方式,并不总是能让我们找到出路。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曾想用把问题谈开的方式,来尝试解决人际关系上的困难。而如果这样行不通,接下去怎么做?我们谈得更多,但问题还是没有因此解决。在思考上,我们也有同样的经验:想得越多,越把自己赶到死胡同里。这确实是太常见了。有时我们需要更有力量的东西,来帮我们转换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需要洞察力,也就是拥有让自己清楚看到问题所在的能力。如果我们能专注,拥有可以看到实际状况的能力,便很自然地会拥有洞见。当我们终于看出来也了解了隐藏在自我挫败式行为背后的错误看法时,采取不同方式行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有一位接受我访谈的妈妈,曾经到处寻求关于罪恶感的指导。对她而言,身为妈妈一个较大的难处是,来自别人的认同及关注太少了;她为自己希望得到关注及虚假的恭维而感到尴尬。她找到治疗师来帮助她,而治疗师所做的不只是与她进行理性的讨论,也以专注的技巧来触发她在较深层次上的理解与洞察。这位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
我们先进行了一会儿讨论,然后她进一步,要我闭上眼睛,用身体的官能专心地感觉,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当时出现在心里的任何想法。接着,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她告诉我她要说一件事,然后让我自己安静地想一两分钟。
于是她说出那句话:“被别人关注没什么不好。”
我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让这句话进入自己的脑袋里。在进行了一个钟头的治疗后,只有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而不是我们在理性层次上所谈到的任何其他事。这句话对我很有治疗的效果,因为它帮助我接受了自己,原谅自己这么需要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