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认识引导式培训
2.1 什么是引导
“引导是一种方法,帮助群体能够更有效地研讨和做决策,既有艺术性,也有科学性。引导所使用的工具流程能激发大家利用各自不同的背景、价值观、兴趣及能力,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提升生产力,改善团队动力。引导提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品质,使之更加聚焦在成果上。”这是国际引导学院(INIFAC)给出的关于“引导”的定义。
“引导”一词来自拉丁语“facil”,原意是“让事情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引导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种管理能力,目的是让他人能主动思考、明确目标、找到方法、形成决策。引导者的关键作用是促使他人主动担责,变成问题的主人。
假如当一位企业管理者的下属主动倾诉其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感到困惑,不知道未来的职业发展应该怎么规划时,如何处理?管理者A告诉他:“职业生涯是员工自己的事,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管理者B直接批判该下属:“定位不清,需要反思自己的特长和诉求。”管理者C则没有直接给出建议和答案,而是通过和该下属的沟通互动,促使他自己主动思考,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者C的处理方式其实已经具备了引导的理念。同样地,假如作为一位培训师,当学员对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有疑惑时,培训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分享等方式帮助学员找到学以致用的具体方法。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做法,其实质也是引导。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员理解引导的概念,通过图2.1引导的框架示意图来说明引导是如何发生的。
图2.1 引导的框架
首先,引导的产生需要有团队共同关心的问题或挑战,如策划一个大型活动方案、开发一个产品销售模型、设计一门课程的大纲、提炼一个案例的组织智慧等,这些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对参与者而言有一定难度。
其次,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参与者的特征、时间等限制性条件设计引导的流程。例如,如何用一天的时间制作一个创新方案(包括分析、举措、计划等);如何用半天的时间讨论一门课程的结构性框架;如何用一小时萃取一个中型案例的组织智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设计一个流程来完成,包括参与者、时间安排、工具、成果要求等。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流程与一般的培训方法、会议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如何让参与者群策群力,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思考、深层互动、创新方案。
再次,要做到群策群力,需要应用适当的工具达成目的。引导的过程有两个核心阶段:一是足够的发散思考,浮现足够多的可能性,深挖关键问题,提高讨论的质量。二是适当的收敛聚焦,让讨论的方向与主题一致,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收敛、决策。
最后,引导的目的是让团队在发散和收敛的循环中解决问题,或者对解决问题的举措达成共识,为未来行动提供方案。具体的成果要回归到引导的出发点,即根据问题或挑战本身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