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新中国的世界民族研究 原载《世界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党对于民族研究工作一向十分重视,早在延安时代便建立了专门的民族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大规模地开展了民族调查研究活动。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的民族研究,主要局限于国内。对国外民族的研究,则开始得较晚。周恩来总理虽在50年代就曾指出:“我们将来也要开展对国外民族的调查研究。”可是,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人力财力,这方面的工作还难以正式开展,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书刊积累资料和小规模地进行研究。

1954年国家民委创办《民族问题译丛》(译丛编译室,起初设在民委参事室,1955年迁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至1958年出刊35期,陆续刊载了不少有关世界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的文章及资料;中央民族学院自1956年在历史系设立民族学专业,曾经系统地讲授世界民族志课程;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1年成立世界民族志研究组(不久改为民族理论研究室国外组),曾经对苏联、东欧和亚非拉民族进行过初步研究。此后,这些单位还编译过一些内部资料,如《民族问题资料摘译》、《国外民族研究学术资料》,不定期地铅印和油印,共出近200期,积累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在这期间,其他一些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单位,在探讨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在它们那里,也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批有关世界民族情况的资料,培养出一批有志于从事世界民族研究的人才。

所有以上这些工作,尽管是分散的、零星的、时断时续的,而且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往往被迫中断,难以坚持下来,但毕竟还是做了不少事情,为在我国正式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世界民族研究也被正式提上日程。世界民族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的创立,应以1979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议”为标志。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将世界民族研究纳入国家规划,确定其方针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世界各国的民族情况、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和外事工作服务,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服务。会议决定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从此,世界民族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便开始在我国正式开展起来。

自从昆明会议以后,世界民族研究形势发展很快。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其他单位分别建立了世界民族研究室,并通过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将全国各地各单位分散从事世界民族研究的专业人员、兼业人员和业余人员组织起来,现已形成一支拥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在这支队伍中,除以世界民族研究为专业者外,还有从事民族理论、民族学、国际问题、世界史、地区史、国别史等专业研究和教学的同志,以及从事民族工作、外事工作和新闻出版工作的同志。他们大多精通外语,有的曾在国外工作、学习或考察过,对国外民族情况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和探究兴趣。这既为我们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创造了条件,又充分体现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一 当前研究的重点地区

在当今世界上,生活着两三千个大小民族,分属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各呈异彩,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可研究的课题为数很多,要做的工作确实不少,可谓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然而,限于条件,目前我们还不能全面铺开,只能有重点地进行。根据我国当前形势的需要,从地区来说,首先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周围邻国,二是美国、西欧和东欧,三是第三世界。世界民族研究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各国政府都在广泛地运用这门学科为其现实需要服务。我们之所以确定三个重点,也正是因为这些地区对我们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第一,我国是一个亚洲国家,在陆地上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朝鲜等14个国家接壤。在这些国家里,有许多民族与我国民族有历史渊源关系,并有不少民族跨国境线居住。无论是为了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增进对这些国家各族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情谊,开展同这些国家的边境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还是为了保卫我国的国防安全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我们都需要对这些国家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有所了解。而且,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对跨国境居住的同源民族进行研究,对历史上曾经有过亲密交往的毗邻民族进行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弄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迁徙和分布、分化和融合,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第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40多年来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世界上各个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至于近年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在民族关系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也应从理论上予以探讨和总结,以增强防止和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

第三,我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动荡的主要根源,正在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称霸和争夺。如今,苏联已经解体,美国则想独霸世界;同时,又有一些经济大国崛起,妄图加入争霸行列。其实,美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其国内也存在着尖锐而复杂的民族问题;而且,他们往往还利用第三世界各国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扩大事态,制造紧张局势,到处插手,到处进行干涉和控制。为了同霸权主义做斗争,我们对他们国内民族问题动向,以及他们利用别国民族问题进行争夺的情况,都应该有所了解,有所研究。同时,为了增强与美欧等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交往和友好情谊,也需要对他们的民族情况和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有所研究。

第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为了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支持他们捍卫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繁荣民族文化的正义事业,我们也需要对第三世界各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有所了解。目前,在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亚非国家),由于历史上遭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族问题,而且往往与国内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民族问题,就难以弄清其他问题的实质。有的国家常常由于民族矛盾而造成政局不稳,有的则由于民族纠纷而引起骚乱或内战,有的甚至由于民族问题而引起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或国际危机,而招致超级大国的干涉和插手。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二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面

世界民族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即使我们选定了三个重点地区,其包括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而且,除了重点地区以外,对于全世界两三千个民族以及200多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构成的一般情况,也不能不有一个大概的粗略了解。既要抓点,又要抓面,对于我们这门年轻的学科来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急需的课题上,暂时确定了三个主要方面,即民族情况、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

第一,民族情况,我们指的是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即有关各个国家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以及各个具体民族的人口状况、种族类型、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族来源、历史演变、经济生活、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通过这些内容,人们能够对一个民族的概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研究各国民族情况,除了满足上面所说各个方面的需要以外,也是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广大群众要求了解世界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有关世界民族基本情况的介绍,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以加深对世界各族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情谊。

第二,民族问题,一般也包括种族问题在内,指的主要是各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实际状况,及其表现形式、社会根源、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各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和原则,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某些国家因民族问题而造成的政局动荡和骚乱;某些地区因民族问题而引起的国际纠纷和冲突;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以及超级大国利用别国民族矛盾而进行干涉和控制的阴谋活动;等等。各个国家的民族问题,都是各个国家的内政,任何外国都没有权利进行干涉。我们研究各个国家的民族问题,也像研究各个国家的民族情况一样,完全是为了增进了解,以有利于我国的外事工作和民族工作,有利于我们团结反霸、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事业。

第三,民族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已有系统的科学论述,是我们从事世界民族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研究民族理论的任务则在于:要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具体事例出发,对民族形成、发展、分化、融合、繁荣和消亡的过程及规律进行探讨;对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与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同历史作用进行研究;对民族因素及民族关系格局在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论述和总结;同时,还要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派所提出的各种民族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参考和借鉴,以便用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大量具体实例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去世以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去进行新探索。当然,在民族理论方面研究的课题很多,但限于条件,我们暂时只抓民族形成和民族主义。因为这两个问题,在当前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例如,对于欧洲和亚洲,不管民族大小,一般都可称为“民族”,争论不大;可是,对于非洲(尤其是黑非洲),却存在着“部族”和“民族”之争:有的民族人口多达千万以上(如西非的豪萨族、伊博族和约鲁巴族),往往也被称为“部族”。在这些国家尽管已经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正在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但是一般并不认为他们已有“民族”: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民族”;而在国内所有的则是为数众多的“部族”。这样,不仅在理论上发生了问题,而且在用词上也出现了矛盾,既然可以说“取得了民族独立”,为什么在这些国家又找不到“民族”呢?非洲的这种特殊情况,亟待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予以科学的说明。看来,这个问题的解决,既要从非洲的实际出发,又不能完全局限于非洲,还要从世界范围加以考虑。既要进行微观的典型的具体的考察,又要进行宏观的全局的综合的研究,从而了解民族形成的过程和途径究竟有哪些模式,有多少类型?比如,在美洲和大洋洲也同样存在民族形成问题,那里的情况与非洲迥然不同,而是由不同的种族成分和移民集团重新结合为“民族”的问题。至于这些不同来源的人们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是否已形成新的民族,目前仍有争论。这同样也是亟待从理论上予以解答的问题,也是我们从事世界民族研究的同志们经常都要碰到而又回避不了的问题。

至于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解放运动,自从18世纪后期于西方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全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至今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革命的民族民主运动,乃是当今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民族因素,无论是在多民族国家内部,还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然而,民族主义和民族因素,并不是在所在地方和所有时期都起着同样的作用,这要做具体分析。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同各种反动的民族主义进行过斗争。在当今世界上,除了进步的革命的民族主义以外,同样还存在着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反动的民族主义。这也是我们从事世界民族研究的同志们所不可忽视的现实,同时也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探索,作出科学的说明。

三 当前研究的具体任务

近年来,我们尽管研究和介绍了一些世界各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但不够系统,也不够全面。为了使我国广大群众对世界民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1983年5月在全国第二届世界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作出了关于编写《世界各国民族志》和《世界各国民族问题》两套丛书的决定,并以此为今后20多年的主要任务。

我们认为,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尽管编写两套丛书的工作量相当大,对于我们这门年轻的学科来说,确实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个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曾长期处在一种闭目塞听的状态,对于世界上的事情所知甚少,对于世界民族的情况所知更少。这与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现在,世界民族研究这门学科既已创立起来,就要担负起责任,力求尽快地改变这一状态。而编写两套丛书,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世界各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就是为了开阔眼界、增进对世界的了解。这是这门学科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具体表现。

《世界各国民族志》丛书,将按国家编写,主要介绍各个国家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各个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民族形成过程,历史上与周围民族的相互关系,当前的人口状况和地理分布,社会组织和经济类型,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种族特征和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固有生活方式在现代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现在已编写出版的有《加拿大民族志》、《澳大利亚民族志》等。

《世界各国民族问题》丛书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众多课题,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即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可以按国家编写,也可以按地区编写,还可以对几个国家的民族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民族理论,主要指民族形成理论,可以按国家写,也可以按地区写,同时还可以就居住在许多国家的某个民族或民族集团形成、迁徙、分布的特点和过程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阐释。总之,要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民族形成上的具体特点,并从这些不同特点中找到共同的一般性规律,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和研究成果来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理论。现在已经编写出版的有《外国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种族问题国际会议文集》、《南斯拉夫民族问题》、《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等。

两套丛书的编写工作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为了满足当前读者了解世界民族情况的需要,除了继续通过各种刊物加以介绍以外,我们还准备在最近期间编写四本综合性书籍,即《世界各国民族概览》、《世界民族大辞典》、《世界民族志略》和《世界民族史纲》。这四本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互相配合,自成体系:《世界各国民族概览》以国家为单位,着重介绍各个国家的民族概貌(此书已于1986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世界民族大辞典》以民族为单位,着重介绍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古今中外大小民族一万多条,已于1993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世界民族志略》以地区或族系为单位,着重介绍各亲缘民族集团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世界民族史纲》以历史发展为序,着重介绍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迁徙和分布、分化和融合,历史演变以及与周围民族的相互关系。

编写两套丛书和四本书只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全部任务。除了上面所说的“重点地区”、“主要方面”和“具体任务”以外,各个单位及各位学者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课题。由于这门学科还处在拓荒阶段,有许许多多处女地等待着人们去开发。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研究,都是有益的,都是为社会所需要的。

四 近年来的工作与成绩

世界民族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正式开展工作,为时虽不太长,但很快便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怀和支持,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这门新兴学科得以初具规模。这些工作和成绩,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第一,成功地举行了四次全国性的世界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每届会议都有100多位代表出席;就当代世界上广泛存在的民族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1980年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世界民族研究学会”名誉会长费孝通先生、宦乡先生都亲临大会,并做重要讲话。费孝通先生指出:“在我国,世界民族研究是一个缺门。作为一门学科过去是没有的,但不是说我们过去没有研究。我认为它是一个多科性的学术研究领域,因此需要各种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世界民族的现实问题。我们大家要利用各人的专业特长,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宦乡先生也指出:“在我国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30多年间,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的严重问题。我们要在世界上站得住,不研究世界是不行的,不研究世界民族也是不行的。研究世界民族首先是摸清情况,否则我们就不能有合适的对策。世界民族研究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我们应从应用着手,首先搞现实问题研究,要紧密结合当前世界民族的实际,进行各种类型国家民族政策的比较。”两位名誉会长一开始便指明了这门学科的宗旨、性质和方向,对历届学术讨论会和日常研究工作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届学术讨论共收到论文300多篇,涉及当今世界上广泛存在着的各种民族问题,覆盖面之广已包括五大洲四大洋;而且,在研究课题上也相当充实:既有对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迁徙、民族分布、民族分化、民族融合、民族概念和民族定义的探讨,又有对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社会、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研究;既有对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分析,又有对民族历史、民族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世界民族关系格局演变的阐释与介绍,内容丰富而广泛;并由于许多学者曾在国外工作、学习、考察过,或对某一专题进行过长期钻研和思考,所写论文都具有一定深度和高度,颇富独到见解,反映了他们近年来的研究心得和学术成果,对于我们了解各个不同地区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很有启发与帮助。

第二,积极地参与两次国际性的种族问题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两次会议都是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11月举行,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名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中国有10多位学者作为正式代表或观察员出席,并有来自纳米比亚、尼日利亚、乌干达、突尼斯、印度、牙买加、民主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会。这是一次关于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原因的专家磋商会议,乃是联合国“第二个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十年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时间相隔不到两年,于1986年9月在我国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种族隔离研究国际专家会议”。这次会议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除我会学者与会外,还有埃及、尼日利亚、赞比亚、日本、法国、英国、苏联、匈牙利、牙买加等国的学者前来参加。

这两次关于种族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我国举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很大的推进。我们这一年轻学科的学者们积极参与组织并出席了这两次会议,同时还有几位学者在此前后参加了联合国在日内瓦和米兰举行的国际种族问题会议。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已开始登上了种族问题研究的国际讲坛。我国学者提交的论文,都达到较高水平,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学者在研究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将来可以作为第三世界研究国际种族问题的中心。

第三,除了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大型学术会议以外,由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主持或与其他学术团体合作,还在北京和各地举办了一系列中小型学术讨论会、座谈会和报告会。例如,在北京先后举行了关于非洲民族形成问题、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矛盾问题、斯里兰卡民族骚乱问题、海外华人问题、苏联民族问题、南斯拉夫民族问题、中东民族问题等的讨论会,关于苏联、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苏丹、南非、斯里兰卡、印度、南斯拉夫、中东、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民族情况与民族问题的报告会,以及与一系列外国学者举行了数十次座谈会。我国“世界民族学会”的会员在各地也分别举行了一些小型学术活动。例如,吉林会员已自动组成苏联民族研究会,每年举行两次学术交流活动;内蒙古会员则组成了全自治区的世界民族研究中心,定期举行学术活动。

在这期间,“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会员不断有人出国访问、讲学、考察,或在国外长期工作、学习、进修,与国外学者加强了联系和交往,并经常交换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第四,出版了一批著述和资料。由于出版界的大力支持,在这10多年当中先后出版了不少有关世界民族的论著和译著。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0多种2000多万字,综合性的论文集有《世界民族问题初探》、《世界民族研究论文集》、《世界民族研究》(第一集、第二集)、《国外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等。综合性的著述和资料有《世界各国民族概览》、《世界民族大辞典》、《世界民族译名手册》、《世界民族人口手册》、《世界民族词目集录》、《世界民族常识》、《世界种族与民族》、《世界民族风情录》、《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当代原始部落漫游》和《浅谈种族》等。关于亚洲民族的著述和资料有《南亚民族问题资料》、《南亚民族问题论文集》、《南亚土地关系和民族》、《黑龙江流域民族译文集》、《东南亚民族与文化》等。关于非洲民族的著述和资料有《非洲民族概貌》、《非洲的种族》、《非洲民族人口与分布》、《非洲的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西非民族概况》、《中非民族概况》、《在神秘的酋长王国里》、《白人老爷》、《种族隔离制》和《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等。关于欧洲民族的著述和资料有《欧洲民族概况》、《北极地区的驯鹿民族》、《浪迹天涯的吉普赛人》、《南斯拉夫民族问题资料》、《南斯拉夫的民族立法》、《宪法与少数人集团》、《苏联主要民族手册》、《苏联民族概览》、《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苏联问题讨论》、《苏共各个时期的民族政策》、《苏联民族政策资料选编》、《苏联被流放的民族》、《苏联民族人口问题》、《苏联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问题资料》等。关于美洲及大洋洲民族的著述和资料有《拉丁美洲各族人民》、《拉丁美洲各国民族概况》、《1978年美洲的印第安居民》、《加拿大民族志》、《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南美丛林寻根记》、《大洋洲民族人口与分布》、《澳大利亚民族志》、《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各族人民》等。关于世界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通俗读物有《世界风俗大观》、《外国风俗事典》、《外国奇风异俗》、《世界风物》、《异域风情》、《海外风情》、《拉美风情录》、《世界风俗大全》等等。

第五,刊物方面,1979年创办《民族译丛》,专门译载国外有关世界民族情况及民族问题的文章和资料,已出版80多期,800多万字,为促进世界民族研究、普及世界民族知识、报道国外学术动态、介绍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在促进世界民族研究和普及世界民族知识方面作出贡献的,还有《世界知识》、《世界博览》、《地理知识》、《百科知识》、《外国史知识》、《环球》、《化石》、《印支研究》、《西亚·非洲》、《南洋问题》、《南亚研究》、《阿拉伯世界》、《旅行家》、《编译参考》、《民族关系史译丛》和《拉丁美洲丛刊》等刊物,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尤其是《世界知识画报》的出刊,更为生动活泼和形象化地介绍世界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开辟了一块园地;《民族团结》近年来还专门开辟“世界民族之林”的栏目,系统地介绍国外各民族的基本情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来也曾有一段时间在“世界各地”节目中对世界民族知识做了系列广播。所有这些都是对世界民族研究工作的推进,并增进了我国广大群众对于世界各族人民的了解,有助于开阔视野和增长知识,有利于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

第六,自1979年7月开始,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便以油印形式不定期地出版《世界民族研究通讯》,至1983年4月共出18期;尔后改为铅印,一年4期,共出12期;自1987年起,我们又争取将《通讯》改为《会刊》,篇幅增加了一倍,从而有可能刊载一些篇幅较长的重要论文和资料;将来,如果条件成熟,我们还准备再将《会刊》改变为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从以上历程来看,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的。10多年来,《通讯》及《会刊》在世界民族研究学界沟通情况、互通信息、协调计划、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报道学术动态和出版消息,发表部分论述、译文和资料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成为团结和联系会员的一条重要纽带。

第七,参与几部大中型辞书的编纂工作,分别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世界知识大辞典》、《辞海》和《民族词典》撰写世界民族词目。这对我们这门年轻学科来说,既是一件崭新的工作,又是一个很大的推进。首先,为了拟定词目框架,我们查阅了大量中外文资料,对当代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构成与民族分布做了一番了解,并根据这些辞书的不同要求,分别为它们拟定了世界民族词目的编写计划,先后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撰写世界民族词目400多条,为《世界知识大辞典》撰写500多条,为《辞海》撰写800多条,为《民族词典》撰写2000多条。此外,我们还参与了《苏联百科辞典》约600条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约1000条世界民族词目的翻译工作。

第八,承担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一个重点项目即《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我们这一年轻学科承担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还是第一次,本身即说明世界民族研究学科的重要性。当代世界上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民族却有两三千个,因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这也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格局。在这些国家里,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不同,所具有的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不同,因而在处理和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方面所制定的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也各有不同;在实施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很值得我们去了解、研究和借鉴。尤其是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国内的民族问题,尽快地使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党和国家极为重视的问题。因此,比较系统地研究当今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思潮,有重点地深入考察一些国家的民族问题以及民族政策的实施效果,客观地比较、分析、概括它们在这一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决策,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多种参照实例。这一重点项目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于促进国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发展,推动世界民族研究的学科建设,也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总之,自1979年以来,世界民族研究这一学术领域已取得很大进展,正在向纵深发展;但是,面临的任务相当繁多而艰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实不少,今后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才能把已经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