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养生的道理和方法

第一节 人身之宝

一、气血津液

【原文】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1],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2],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3],汗出溱溱[4],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5]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6],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第三十》

【白话解说】

黄帝说:我听说人体有精、气、津、液、血、脉,我本来以为人体只存在气,现在却分为六种名称,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分?岐伯说:男女交媾,相结合而成新的形体,这种产生形体的物质在形成形体之前,称为精。什么叫气?岐伯说:从上焦开始生发,发散五谷精微,温和肌肤,充实形体,润泽毛发,像雾气与露水滋润草木一样,称为气。什么叫津?岐伯说:皮肤腠理打开疏泄,出的汗很多,称为津。什么叫液?岐伯说:谷物进入胃中,气就充满全身,湿润的汁液渗入骨髓,使骨骼关节屈伸自如,这种向内滋润补益脑髓,向外润泽肌肤的物质,称为液。什么叫血?岐伯说:中焦脾胃受纳了食物,腐熟吸收食物中的精微汁液,经过变化而成红色的液体,称为血。什么叫脉?岐伯说:封闭限制营血之气,使之运行无回避或妄行,称为脉。

[1]两神相搏:意指男女交媾。

[2]熏肤:温和肌肤。

[3]腠理发泄:皮肤腠理宣发疏泄。

[4]溱溱(zhēn):形容汗出。

[5]淖(nào)泽:淖,满而溢出。泽,滋润。

[6]壅遏营气:壅塞阻遏营血之气。

【养生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健康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中医归结养生有六种基本物质——精、气、津、液、血、脉,这六者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人身之宝。精充、气足、血旺、津液充盛、脉道通利是人体健康的保障。

【原文】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1],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白话解说】

岐伯说:饮食都是从口进入人体,其中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所化生的精微,分别注入相应的五脏及人体的四海,以营养全身。饮食物所化生之津液,也分别沿着各自特有的道路布散全身。因此,经由三焦布散的精气,可以温润肌肉,充养皮肤,叫做津;那些流注于脏腑、官窍,补益脑髓而不布散的,叫做液。

[1]三焦出气:从三焦输布的精气。三焦,为六腑之一,分上、中、下三焦。

【养生提示】

津液泛指体内一切水液。狭义的津液指由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所化生的营养物质。“津”比较清稀,分布于肌肤之间以温润肌肤;“液”则比较黏稠,分布并濡养关节、脑髓、孔窍。从整体功能而言,津和液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人体津液主要功用是温润肌肉,充养皮肤,若脾胃等脏腑之气旺盛,气化功能正常,则人体津液生成充足,显得皮肤红润充实。

津液不足的原因,有生成不足和消耗过多两个主要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会导致津液生成减少,饮水过少,生成无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就是外邪炎热燥烈、灼伤津液,也会表现出津液不足的体征。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来注意津液的养护。

【原文】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1]。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2],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3]

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4],其浊者下行诸经。

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5],此气之常也。《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

【白话解说】

黄帝说:我想要听听您讲人体内的清气与浊气的情况。岐伯说:人所吃的五谷杂粮是浊气,所吸入的空气是清气。清气注入手太阴肺经,浊气注入足阳明胃经。浊气所化生的清气,向上出于咽喉;清气内所含的部分浊气,下行至胃。若清气与浊气升降失常,相互干扰,就叫做乱气。

黄帝说:那肺中是清气,胃中是浊气,浊气中有清气,清气中有浊气,应该怎么区别呢?岐伯说:气的大致区别是,清气向上注入肺中,浊气下流注入胃中,胃中所化生的清气,上行从口出去。肺中所含的那部分浊气体,下注经脉,在体内聚集在气海之中。

岐伯说:手太阳小肠经是接受阳腑中浊气最多的,手太阴肺经是接受阴腑中清气最多的。气之属于清的,上走于空窍,气之属于浊的,下行于各自的经脉。

岐伯说:清气的性质是滑利的,浊气的性质是涩滞的,这是气的一般性质。

[1]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清气注入手太阴肺经,浊气注入足阳明胃经。阴,指手太阴肺经;阳,指足阳明胃经。

[2]气之大别:气的大致区别。

[3]内积于海:在体内聚集在气海之中。

[4]空窍:孔窍。

[5]涩:涩滞,不流畅。

【养生提示】

本部分原文主要论述了人体清气、浊气的生成、性质、分布等内容。肺吸入的是清气,而脾胃受纳运化的是浊气。人在吸入了清气之后,形成了带有压力的气,进而推动受纳了精微之物血液中的浊气,以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现代生活中,城市人群普遍缺乏运动,而且饮食失衡,过食肥甘厚腻,导致人体清气不足而浊气过重,脾胃被湿邪蒙蔽,无力运化,而产生很多与痰湿内阻相关的疾病,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同时,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大量浊气停留体内。因此,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注意适当运动,排除浊气,另一方面应注意防尘防霾,雾霾天气则不宜进行锻炼。

【原文】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1],凝于脉者为泣[2],凝于足者为厥[3],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素问·五脏生成第十》

【白话解说】

当人睡眠时,部分血液就回流到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眼睛,眼睛才能视物;脚得到血养才能行走;手掌得到血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养才能持拿物品。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行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症;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足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的运行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

[1]血凝于肤者为痹:血凝于皮肤,故麻木不仁。痹,麻木不仁。

[2]凝于脉者为泣:血凝于经脉则脉道不畅。泣,同“涩”。

[3]凝于足者为厥:血凝于足则阳气不达,故足逆冷。厥,逆冷。

【养生提示】

本段指出目、足、掌、指等组织器官得到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一切脏腑组织都需要血液的滋养和濡润,才能维持其功能,如目之能视、足之能步、手之能握、指之能摄,前提条件都是受血之濡养。人体的四肢运动,由筋主管,筋脉得肝血充分滋养,则人体运动灵活有力。如果血液运行不畅,就会引起诸多疾病。而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如果肝有病,则失去藏血的功能,就会影响人体四肢的正常活动,同时也会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如肝血不足,常见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月经闭而不行的症状。以上都充分说明了肝藏血的重要性。

要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肝呢?①早睡觉,尽量在23点之前睡,使血液回流肝脏有利于解毒。②多吃绿色的食物,因为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③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易怒,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④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在电脑前工作,“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肝。

二、营卫之气

(一)营卫之气的产生和来源

【原文】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1],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2]。阴阳相贯[3],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白话解说】

人的精气,由水谷精微生成,饮食水谷进入胃,经消化吸收,其精微部分就传给了肺脏,肺朝百脉,五脏六腑都由此受到营养。水谷化生的精微,其中清的部分叫做营气,浊的部分叫做卫气,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在周身运行不休,营卫分别循行五十周次而有一次大的。阴阳相互贯通,如圆环一样没有起止。

[1]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柔顺,称为“清者”,卫气刚悍,称为“浊者”。清和浊,在此指气的性质而言。

[2]五十而复大会: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两者分别行于其道,但在一昼夜各行五十周次后便会合一次。五十,指营卫一昼夜,各在人身运行的周次。大会,指营卫的会合。

[3]阴阳相贯:阴阳相互贯通。阴阳,此指阴经和阳经。

【养生提示】

营卫二气均为水谷精气所化,但是两者性质不一样。营气柔顺,称为“清者”,循行于经脉中;卫气刚悍,称为“浊者”,而循行于脉外。营卫二气有规律地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承担着机体的营养和护卫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营卫之气一个昼夜十二时辰要运行五十周次,《灵枢·五十营》云:“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得尽天地之寿矣!”呼吸之气推动脉道的运行,为了配合营气和卫气的流动,呼吸就要放慢。慢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原文】

营气[1]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2]。精专者[3],行于经隧[4],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5]。《灵枢·营气第十六》

【白话解说】

营气能在人体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受纳水谷最为重要。水谷入胃后,经脾化生精微,上输于肺,由此而流溢于内,营养脏腑,布散于外,滋养形体。其中最精纯的部分,则行于脉道之中,经常运行不休,终而复始,如同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一样,这就是营气。

[1]营气:由水谷之气所化,运行于经络,对全身起濡养作用的精微之气。

[2]流溢于中,布散于外:流溢于内,营养脏腑,布散于外,滋养形体。

[3]精专者:指气之精华。

[4]经隧:气血运行的通道。

[5]天地之纪:这是指宇宙日月出入交会规律,说明营气运行也符合这一规律。

【养生提示】

营气是运行于经脉之中的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清柔而具有营养的物质。营气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其贯注于经脉之中,运行不息,周而复始,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为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本段说明了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营养,营气无以化生,精微无以布散至周身,人体也就不能保持健康。

【原文】

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1],行有逆顺,阴阳相随[2],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白话解说】

岐伯说:卫气在人体内,常常随着血脉循行于肌肉之间,卫气运行的方向有逆有顺,阴阳若随之和顺,人体就会得到自然的平和,五脏之气相互更替,四时气候循着一定次序推移,食物进入人体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

[1]分肉: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缝隙。

[2]随:和顺。

【养生提示】

上述原文讲述了人体的养生物质基础之一——卫气在人体的正常循行和输布,只有卫气运行有度,阴阳和顺,五脏之气更替有序,人才能健康长寿。

【原文】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1],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2]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3]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4];能知虚石[5]之坚软[6]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灵枢·卫气第五十二》

【白话解说】

黄帝说:五脏是储藏精神魂魄的器官;六腑是受纳水谷而输送精微物质的器官。人体之气在内荣养五脏,在外络属肢节。其中浮于脉外,并不沿着经脉而运行的,叫做卫气;气中精纯的部分行于经隧脉道中的,叫做营气。阴阳相互伴随,外内相互贯通,像圆环一样无头无尾,永不停息的循环运动,谁能够明白透彻呢?但是,它对于阴阳的分别,都是有标本虚实分离的标准。能够辨别阴阳十二条经脉的,就可以知晓疾病所发生的原因;能够观察虚实所在的,就可以掌握发病部位的高低;能够知晓六腑往来要道的状况,就能知道如何解开结聚,使腧穴通畅;通过质地柔软还是坚硬来判断形体的虚实,就可以知道哪里应补哪里应泻;能够知道手足六经标部和本部,就可以不被世间事物困惑了。

[1]外内相贯:人体内部和外部相互贯通。

[2]亭亭淳淳:指营卫二气在体内流行长远而无边际。亭亭,遥远,长久的样子。淳淳,循环的样子。

[3]气街:头、胸、腹、胫部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4]解结契绍于门户:形容知道了六腑气街之后,就像会解开绳结、开达门户一样通透。解结契绍:疏解开达。结,绳结。契,开也。绍,达也。门户,指腧穴。

[5]石:通“实”,坚硬。

[6]坚软:明白虚弱处是柔软的,充实处是坚硬的,就能够补虚泻实。

【养生提示】

本段主要论述了脏与腑的功能特点,营气和卫气的生成、运行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种认识,握手时有些人的手掌厚实温暖干燥,有些人的手掌松弛质软潮湿,这就是手掌的“虚石之坚软”了。前者往往气血充足、声音洪亮、身体健康,若得病则多为实证热证,后者往往气血不足、声音较低、身体虚弱,病情常向虚证发展。对于体质壮实的人来说,应当清淡饮食,注重降火泄热,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就应该加强锻炼和营养,使血行旺盛,身体强健。

(二)营卫之气的运行和输布

【原文】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1],营卫之道。其大气[2]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白话解说】

黄帝说:营卫是怎样运行的呢?伯高回答说:谷物刚开始进入胃,其中精纯的部分,先从胃出于上中二焦,以灌养濡养五脏。它在输布于全身时,另外分出两条途径,其清纯部分化为营气,浊厚部分化为卫气,分别从脉内外的两条道路运行于周身。又有大气聚积胸中凝聚不散的,叫做气海。气海之气从肺而出,沿着喉咙,呼则气出,吸则气入,保证人体正常的呼吸运动。天地间的精气贮于气海,它在体内代谢的大概情况,是分宗气、营卫和糟粕三部分输出,但另一方面又要从天地间吸入空气与食入饮食物,以补给全身营养的需要,所以不进食谷物,半日人就会感到气衰,若一日不进食谷物,人就会感到气短了。

[1]别出两行:两行,两种道路。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主营养,运行于脉道之中,卫气主防御守卫,运行于脉道之外。

[2]大气:即胸中宗气,指由水谷精微化生,聚积胸中,与呼吸之气相合发挥作用的气。

【养生提示】

本段讲解了营卫之气的运动规律,以及按时饮食的必要性。水谷精气来源于饮食,在人体化生成为卫气和营气,协调共济,共同发挥保卫和濡养机体的作用。“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胸中宗气无时无刻不被消耗,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应当准时摄入食物和饮水。起床过迟就不吃早饭,吃饭时间无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营养摄入不足都是损伤脾胃的不良行为。“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饮食不规律会影响营气卫气的化生。卫气的防御功能不足,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出现易疲乏、易感冒等表现;营气的濡养功能不足就会出现面色少华、皮肤色泽暗淡、头发枯萎等表现。

【原文】

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1]。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2],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3]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白话解说】

当饮食物进入胃以后,经过消化,其中的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条道路。宗气积聚于胸中,上出于喉咙,以贯通心肺,用来流通呼吸之气。营气将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和津液分开,渗注到经脉里,化为血液,在外则营养四肢,在内则留注于五脏六腑,以与昼夜百刻的时数计算相应。卫气却是秉着悍疾之气,首先毫无休止地运行在四肢的分肉、皮肤之中。白天出表,夜间入里,经常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依次循行于五脏六腑。

[1]隧:道路。

[2]泌其津液:分开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及津液。“泌”,分开。

[3]刻数:指昼夜一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每周二刻。

【养生提示】

饮食五谷进入胃之后,化生气血,产生营卫,营卫和调,运行顺畅是维持人体生命正常的基础。营卫运行顺畅,精气充盛,正气充足,人体才能精力充沛,不为邪气所伤。

(三)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关系

【原文】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1];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2]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白话解说】

卫气在白天外行于人体的阳分,在夜间则内行于人体的阴分。阴气主夜主静,入夜则多睡眠;阳气主升发而向上,阴气主沉降而向下。所以人在夜间入睡之前人体气积聚于下,阳气还未全部进入阴分,阳气仍有上升的作用,行气而上,阴气行气而下,阴阳一下一上,相互牵引,故经常打呵欠。到了阳气尽,阴气充盛时,人就会闭目入眠;阴气尽,阳气充盛时,人就睡醒了。治疗打呵欠,应运用泻法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而用补法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1]目瞑:闭目入眠。

[2]寤(wù):指睡醒的意思。

【养生提示】

卫气在白天外行于人体的阳分,在夜间则内行于人体的阴分。故人应日起而作,夜间休息,顺应人体卫气的运行规律,是阴阳调和,则疾病免生。

倘若心神过于躁动,神不内守,就可扰乱脏腑,耗伤精血,招致疾病的发生。另外,还须注意劳逸结合,不妄作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适度而不宜太过,并保持充足的睡眠,通过静养来消除疲劳,恢复旺盛的精力。通过顺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日出而作,入夜则休,使人体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原文】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1]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2]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3],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4],故昼不精,夜不瞑。《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白话解说】

黄帝说: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呢?年少盛壮的人,白天精神好不要睡觉,这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呢?岐伯回答说:人当壮年,气血旺盛,肌肉滑润,营卫之气运行的道路通畅,营气卫气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他们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晚上也能很快睡着。老年人的气血衰退,肌肉干枯,气道涩阻,五脏之间不相协调,因此营气衰少,卫气内扰,所以他们白天精力不充沛,晚上也睡不好。

[1]气道:此指营卫之气运行的通道。

[2]昼精:白天精力旺盛,精神饱满。

[3]五脏之气相搏:即五脏之间不相协调。相搏,此指不协调。

[4]卫气内伐:卫气运行紊乱,向内侵扰。

【养生提示】

中医学认为睡眠与卫气的循行关系密切,在夜间卫气进入体内与营气相会为“合阴”,人体即进入睡眠状态。白天卫气出于表,则人醒来。卫气在人体内“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地周期性循行。卫气“始于入阴”到“注于肾为周”,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营卫二者,卫气属阳,营气属阴。少壮之人,气血旺盛,营卫之气的运行不失其常,精神得养,所以白天精力充沛,晚上睡眠得安。老年人气血衰退,营卫之气不足,运行紊乱,所以白天精力欠佳,晚上睡眠不安。说明在人体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内在与外在的身体状况和表现是不同的。随着身体的衰老,人体各方面机能也减弱。我们养生,就是要尽量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年轻态,让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

另外,在养生方面,年龄不同,不能使用同样的养生方法。比如年轻人可以进行搏击、街舞等较剧烈的运动,而老人更适合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保健功法。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养生效果,维持身体健康活力。这也是《内经》“因人制宜”的原则。

三、三焦之气

【原文】

上焦出于胃上口[1],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2],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3],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4],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5],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上焦如雾[6],中焦如沤[7],下焦如渎[8],此之谓也!《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白话解说】

上焦之气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出于胃的上口,沿着食道上行,穿过膈膜而散布胸中,直走腋下,沿着手太阴肺经的范围下行,返回至手阳明大肠经,又上行至舌,下达至足阳明胃经,常与营气俱行,白天运行二十五周,晚上也运行二十五周,昼夜循行五十周为一次大的循环,总会合在手太阴肺经。

中焦之气合于胃中,从上焦出来之后,主化生水谷之味,剔去糟粕,承受津液,化生为精微物质,向上传注于肺,化生成为血液,来营养人体,没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了,所以它得以独自行于经脉的通道,就叫做营气。

下焦可以将糟粕运送到回肠,将水液注入膀胱而逐渐渗泄。所以水谷一类物质,通常都是一起贮存在胃的里面,消化后,产生的糟粕,就向下运输到大肠,成为下焦主要活动之一。水液则是往下渗灌,泌去其水,而留清液,其中浊秽的部分,便沿着下焦进入膀胱。

三焦的功能总的来讲,上焦输布精气,灌溉全身,像雾露一样;中焦腐熟水谷,像沤渍东西一样;下焦排泄代谢废物,像水沟一样。

[1]上焦出于胃上口:上焦的部位为胃上口至咽部。上焦为肺所居,也是宗气所聚之处,而宗气的主要来源,是由胃中水谷精微所化生,上行布散于胸中,所以称上焦之气出于胃口。

[2]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实指营卫二气同行。营气是依靠宗气推动而运行于全身的,白昼行二十五周次,夜晚也行二十五周次,一昼夜共行五十周次。

[3]蒸津液:“蒸”是“承”的误字。“承”有“受”义。

[4]以奉生身:来营养人体。“奉”,养也。

[5]济泌别汁:指谷物在吸收消化中,过滤而分清浊,浊者经过大肠而往下传,清者直接渗入膀胱。济,通泲。酒之清者为泲。济泌,过滤。

[6]上焦如雾:上焦宣发布散精微之气,其升化蒸腾,像雾一样弥漫灌溉周身。

[7]中焦如沤:中焦消化谷物,升清降浊,如沤渍饮食物,使之变化。

[8]下焦如渎:下焦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像沟渠一样。

【养生提示】

上焦的部位在胃上口至咽部,其气贯膈布胸,走于腋,沿太阴之经而行,返回于手阳明经而上至舌,下注于足阳明经。上焦主要发挥作用的脏腑是心肺,其功能是布散精微如雾露之灌溉周身。中焦的部位是胃上口下至回肠。中焦主要发挥作用的脏腑是脾胃,其功能是腐熟饮食水谷,化生精微为血,将精华之物上输于上焦。所以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其面容往往没有光泽,这是营气生化不足,上部失于濡养而造成的。下焦的部位是回肠以下。下焦发挥作用的脏腑为小肠、大肠、肾、膀胱,其功能是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当发生水液代谢的障碍,如水肿、小便不利等,往往应该考虑养护下焦的脏腑。

【原文】

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1],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2],行有经纪[3],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灵枢·痈疽八十一》

【白话解说】

我听说肠胃受纳了饮食之后,由上焦输出卫气,以温煦全身的肌肉和皮肤,濡养筋骨关节,通达腠理;中焦输出营气,像雾露湿润大地一样,流注于人体肌肉的大小空隙间,同时还渗透于细小的脉络,加上津液和调,经变化而为红色的血液,血液运行和畅了,孙络就先满溢,从而注入络脉,络脉都充盈了,就注入经脉,营卫之气充盈,便随着呼吸运行全身。如同日月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气血周行,也有一定规律,与天道一样,是不会休息停止的。

[1]溪谷:肌肉交会之处。肌肉之间小的会合处称为溪,大的会合之处称为谷,为营卫气血津液同行交会的所在。

[2]因息乃行:指营气和卫气随着呼吸而运行。息,呼吸。

[3]行有经纪:指气血运行有一定的规律。

【养生提示】

饮食进入人体后,化生的精微可以温润肌肤,濡养关节,化赤为血,运行周身。这提示人们在养生方面要注意合理饮食,五谷和调,才能气血运行顺畅,营卫和调,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四、营卫逆乱则病

【原文】

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1]。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2],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3],接手以呼[4];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5];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灵枢·五乱第三十四》

【白话解说】

岐伯说:清气属阳而反在阴,浊气属阴而反在阳,守内之营气顺行于阳分,卫外之卫气逆行于阴分,清气与浊气运行相互干扰,扰乱于胸中,这叫做心中大闷。因此,气扰乱于心,就会出现心中烦闷,沉默不语,低着头静静地趴着;气扰乱于肺,就会出现俯仰不定,气喘有声,用手按着胸部呼吸。气扰乱于胃肠,就会发生霍乱;气扰乱于手臂和下肢胫骨,就会出现四肢的厥逆之症;气扰乱于头部,就会使人厥逆,人会感到头部沉重,眩晕,进而扑倒在地。

[1]大悗(mèn):“大悗”即十分烦闷。“悗”,烦闷之意。

[2]密嘿:“密嘿”即沉默。“嘿”,同“默”。

[3]俯仰喘喝:俯仰不定,气喘有声。

[4]接手以呼:指用手按着胸部呼吸。“接”作“按”。

[5]四厥:四肢厥逆。

【养生提示】

营卫调和,运行正常,是维持人体生命机能正常的保障,一旦营卫之气运行紊乱,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本段原文对营卫之气逆乱于人体各个部位导致的病症进行了阐述,提示我们营卫之气若在人体正常运行,循环有序,则身体安康,否则将出现相应不适的临床症候,达到养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