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研究十讲(任应秋医学丛书)在线阅读
会员

脉学研究十讲(任应秋医学丛书)

任应秋著 任廷革整理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6.1万字

更新时间:2024-06-14 17:52:1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进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开其玄学的外衣,接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二地按照科学理论机械地去作对照,因为中医学理论并不全都是科学的。事实上,新中国建国二三年来,中医师在人民政府英明的号召之下都积极地要求进步,对于古老的中医学都愿意重新认识,衡以科学的评价。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任应秋著 任廷革整理
主页

最新上架

  • 本书选取大众最为关注且常用60种养生中药,结合其中医药性特点,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剖析每种中药的独特作用,并提供该药物在生活中的常见使用方法。在本书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使理论专业可靠而讲解形象生动,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这一宝贵遗产发扬光大。
    卢传坚 陈延主编医学7.5万字
  • 会员
    盆骶源性病症临床以产后女性多见,女性高发的原因与孕产有关,其病理与产后骶髂关节错缝、骶尾椎陈旧性损伤复发直接相关。临床表现为腰骶痛,月事异常,痛经,经色、经量改变,产后漏尿等。作者本着“有症必有因”的循证原则,遵循“症因要相关”的诊断原则,贯穿“治因宜为先”的治疗原则,创新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肛指六步法治疗骶尾椎陈旧性损伤(脱位)技术,收到稳、准、巧、快的治疗效果。
    范炳华医学13.9万字
  • 本册收录的旴江当代名医是从1912年至今,历时100余年,旴江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医医学宝库又一奇葩,如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鲁之俊先生,开旴江医学研究之先河的杨卓寅先生就是众多旴江医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本册主要围绕当代旴江名医的生平简介、学术思想、治疗经验、医论选萃、单方验方及医案选编等内容进行收集,文风各异,精彩纷呈。
    陈建章 徐宜兵 周信昌编著医学18.6万字
  •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推陈出新,提出了“从膜论治”“引疡入瘤”的学术观点。本书系统阐述了刘尚义教授膜病理论的学术体系,探讨膜病概念及其辨证特色,总结其临床用药规律,深入阐述膜病学“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在外之肤,如在内之膜”“肤膜同位,从膜论治”的学术内涵,并结合优势病种,介绍了从膜病理论出发治疗疑难病的处方用药经验。这是国医大师一生的经验结晶,有创新性,也为临床疑难病的治疗提供
    杨柱 唐东昕主编医学8.3万字
  • 本书总结了中医古籍对皮肤病整体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从宏观及微观角度继承中医经典理论,指导皮肤病的临床治疗。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了中医皮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经典理论对皮肤科临床的启示、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对皮肤科的贡献;各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见皮肤病古籍条文经典选读,其中包括精选的38个皮肤科常见疾病的经典条文,第二部分为经典名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其中总结了白彦萍教授在多年
    白彦萍 王红梅主编医学32.6万字
  • 《内外伤辨惑论》全书3卷,凡26论。上卷以医论为主,载述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邪、辨手心手背等13篇有关内外伤辨证的内容;中卷论述饮食劳倦、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及补脾益气诸方共24首,方中多以人参、黄芪补气健中,辅以升麻、柴胡升发清阳;下卷着重介绍内伤饮食的治法,列述枳术丸、橘皮枳术丸、曲柏枳实丸、木香枳实丸等消导行滞之方23首,并载“重明木郁则达之理”和“说病形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
    (金)李东垣撰 李一鸣整理医学3.4万字
  • 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家薛己编著,是一部载有大量外科医案的临床专著。共8卷。以肿疡、溃疡、瘰疬、杨梅疮等31种病症为纲,每一病症先简述脉证治则,次列病案,详记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症状、治疗过程、病情分析、诊断及治疗方药,全书附方约200首。特点:①诊断注重望诊和切诊,辨证准确。②治疗以内治为主,长于温补。全书200首方剂,除10余首为外用方外,其余均为内治方。③医案均为薛己亲自诊疗的案例,可信度高
    (明)薛己著 胡晓峰整理医学8.4万字
  • 会员
    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原文明诞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的源头就在中原。在南宋结束以前,中国医药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中原,可以说在那漫长的古代岁月里,中原医学的发展就充分代表了中医学的发展道路。因此,研究中原医学对探讨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原医学的著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许敬生 徐江雁主编医学55.3万字
  • 本书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从肾论治的起源、发展与创新,介绍杨霓芝教授益气活血法在肾脏病“治未病”中的运用,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日常调护,常见保健食物几个篇章详细介绍了治未病理论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书第二部分以肾脏疾病为纲,介绍了杨霓芝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和调护常见肾脏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狼疮性肾炎
    赵代鑫 张蕾主编医学1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