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史
-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 964字
- 2021-03-23 15:37:09
日用和墓葬陶器
两汉陶器在质量上差异巨大,从不上釉的粗糙土器到高温烧制的带釉陶器均有发现。大部分随葬品都是粗质陶器,上面施加一层铅釉。铅釉在潮湿的土壤中极易氧化而形成一种银绿色光泽,可以说这是汉代陶器最诱人之处。铅釉技术在汉代之前已为地中海地区居民所掌握,如果汉代铅釉陶器技术不是独立发明的话,那很有可能是在前1世纪通过中亚传入华北,然后进一步向南、东、西方向传播的。铅釉陶器中最精致的是用来装盛谷物和酒的陶壶(图4.45)。它们的形态简单而粗壮,为了模仿青铜器,表面施加了一层精致的薄釉,并且以浮雕的饕餮形象为铺首,陶器肩部的刻画线纹和几何纹饰更增加了形态之美。有时,这种陶器会装饰一个水平纹饰带,纹饰带上用浮雕手法描绘山中狩猎场景(图4.46)。真实和想像的动物环绕追逐,这种场景和见于汉代宫廷中蓬莱仙山的表演完全一样。这些描绘了崇山峻岭的浮雕可能保留了汉代帛画卷轴的设计。
图4.45 墨绿釉贴片饰陶壶,高40.5厘米,汉代,现藏于堪萨斯城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
图4.46 陶壶贴片饰山中狩猎图局部,汉代,线图据Nils Palmgren,Selected Chinese Antiquiti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Gustav Adolf, Crown Prince of Sweden,239a复制。
浙江的若干中心地点生产一种含有长石、质地优良、独具特色的陶器。这是宋代青瓷的渊源,陶坯坚硬,薄釉颜色从灰到橄榄绿和棕不等(图4.47)。它常常被称为越窑,因为其典型遗址在绍兴九岩一带,当地的古地名就是越州。近年来,中国研究者将越窑用于特指10世纪吴越宫廷中制作的青瓷,而在此之前的所有瓷器都被称为“旧越”,或简单地说“青瓷”。然而,这种翻译是误导的,因为有些越窑瓷器很难说是绿色的,而且也不是真正的瓷器。因此,本书中越窑泛指所有在宋之前浙江出产的青瓷。
图4.47 越窑壶,3世纪,现藏于香港李氏收藏(Leon Lee Collection)。
至迟在2世纪,九岩就开始烧造陶器,杭州以北德清的瓷窑可能年代稍晚。两地陶窑的产品以发现于南京一带的纪年墓葬的瓷器为例,多半模仿青铜器,甚至连提环和饕餮图案都仿制下来。有的青瓷在釉下模印几何形或菱形纹饰,这是存在于中原和南方的一种古老传统的孑遗。这种传统不仅向北传播,也向南传播至南海、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岛屿一带。最终,以色泽丰富、光亮的釉质为特色的真正的瓷器出现了。九岩陶窑可能在6世纪停用,此后,越地青瓷传统在浙江的其他地区得以延续和发扬,特别是在余姚县上林湖周边的陶瓷业中心,近年来,这个地区共发现了多达20处越窑窑址。